扬州市江都区“四化并举”,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都论文,扬州市论文,扎实论文,志愿服务论文,四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紧紧围绕“三关爱”主题,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容,全区注册志愿者达3.5万人,志愿服务工作正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一、植入“专业化”理念。一方面,成立区志愿者协会,进一步整合资源,改变以往志愿活动松散、缺少规范性的状态,使志愿活动更具组织化,同时,充分发挥区社会志愿服务协调小组作用,引导各成员单位牵头成立应急救护、无偿献血、法律援助、环境保墒、心理辅导等15个专业志愿服务队和小分队,通过三级工作网络,形成统一指挥、指令畅通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做到调度有力、运转有序。另一方面,各志愿服务队在招聘志愿者时,注重吸纳具有爱心和专业技能的志愿者,结合自身实际,在印制简单实用培训手册的同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定期对志愿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模拟实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二、推行“常态化”服务。一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在城区建立起29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以社区志愿者为主体,对社区内帮扶对象建档立册,搭建起志愿者—社区—服务对象的联络平台,实现了社区志愿服务供求的有效对接,较好地实现了邻里间的互帮互助。二是建立江都好人联盟互助机制,发挥“江都好人”群体的典型示范效应,引导好人帮助好人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好人加入其中,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服务,关心关注关爱更多的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需要帮助的人。三是以“志愿江都·缤纷四季”为主题,将“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全年,文明委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每年申报志愿服务项目,围绕40多个重要节点,重点开展“三清一美化”“防范知识进万家”“白衣天使行动”“一小时幸福阳光”等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让志愿服务成为党员干部的自我选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三、实行“项目化”运作。坚持把志愿服务活动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微项目来运行,增强工作实效。一是运作“爱心黄手环”项目,“龙川警花”戴华在充分调研的过程中,针对智障、空巢老人等易走失人群设计、发明了印有编号和联系电话的黄色手环,目前,已发放300多条,在扬州、宿迁两地较好地解决了特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二是发起“为善最乐·读书最佳”爱心捐助项目,小艳子志愿者协会会同市民观察团,自2010年启动该项目,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多买一本书,向贫困儿童伸出援助之手,先后向四川、青海、安徽及扬州周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贫困儿童捐赠图书5000多册,使更多的孩子体味到了读书的快乐。三是开展“健康义诊进工地”项目,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卫生系统志愿者每年都深入工地现场,先后为3000多名农民工免费进行体检,并开通农民工工伤鉴定、赔偿绿色通道等。同时,妇联还开展“巾帼圆梦行动”,为123名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现小愿望;邮政系统成立“邮驿”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启动与100名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志愿服务项目。
四、实施“品牌化”战略。一方面,依托陈巧云、李彬、王文清、颜展红等“江都好人”享誉全国的优势,创办“江都好人沙龙”,搭建好人互动交流平台,不定期邀请江都好人走进文明单位、社区、企业和行业系统,交流思想,传播正能量;拟举办志愿者文化节,向市民展示志愿服务成果,现场招募志愿者,鼓励爱心人士及企业认领志愿服务项目,邀请外地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互动交流,形成“1+1>2”的效应;另一方面,依托江都好人联盟品牌,培养、打造一批“明星”志愿者。最典型的有献血大王——王文清,连续22年义务献血11万毫升,他的事迹曾被作为“血源”电影的原型,搬上了银屏;有29年来,先后认领18位烈士父母,为其尽孝送终的李彬;有捐资助学的典型颜展红,靠充当煤气工,扛送煤气罐的微薄收入,多年来义捐10余万元,帮助60多名贫困学子圆了读书梦;有扶贫救困的最美义工高雁,成立“一鸣”爱心基金,先后向困难家庭、重病患者、贫困学子募集义务捐款40余万元,受助人数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