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辑方面,品格被认为是个人和民族力量的源泉,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_政治论文

在编辑方面,品格被认为是个人和民族力量的源泉,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_政治论文

论编辑品格——品格被视为个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格论文,世界上论文,源泉论文,强大论文,力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马丁·路德

出版物塑造着民族的品格,编辑塑造着出版物的品格——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存在。惟其如此,研究编辑的品格并使编辑从业者自觉地按照编辑的品格要求塑造自己的优秀品格,对于提高出版物的品格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品格,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我国的出版事业及其编辑工作者要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出更大的贡献,加强编辑队伍的素质建设和品格修养刻不容缓。

近年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学者们纷纷著文探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心理素质等,但探讨作为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品格的内涵及其形成、意义的文章尚不多见。事实上,品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品格形成的复杂性,品格内涵的多样性和一个人的品格作用于周围事物的综合性、间接性,使得品格作为素质,不像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等那样易于把握,因而常常被混入人的其他素质中而受到忽视,这样一来,又使得许多问题仅仅用人的政治素质或业务素质无法合理解释。所以,将品格作为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人的综合素质中剥离出来单独加以考察是很有必要的。

品格是一个人的品位和格调,它是一个人的德识才学共熔一炉、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品行、性格、操守、信念和气质。品位有优劣,格调有高下,正是这品格上的优劣、高下,将人与人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区分开来,它虽说不清、道不明,但品格总是能通过由其支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作用于周围的事物,因而被人们感觉到——一个人所具有的品格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外在表现,是其价值观的具体化,它最终总是体现在这个人的价值取向上。

品格具有普遍性,优秀的、高尚的品格是所有的人类中的先进分子共同具备的,因而品格被视为个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但品格也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因人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德识才学和从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我们应从社会角色的认知入手来认识和把握编辑的品格。

各优秀的出版物其优秀之处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品位优、格调高则是其共同的特征。自然,各出版物的社会作用和客观效果,取决于各种影响因素,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当属出版物的编辑人员。优秀的出版物离不开优秀的编辑。正是编辑作为新闻学和传播学上所谓的“守门人”,对书、报、刊和音像制品的接收、筛选、录用、加工、出版、发行和传播,发挥着“把关”作用,这种作用甚至可以达到“生、杀、予、夺”的地步。如果说教师之于学生是引路人,导演之于演员是塑造者,那么编辑之于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父”。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优秀的编辑是文化功臣,拙劣的编辑则是文化罪人。编辑之于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一代优秀的编辑甚至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文化时代。这是因为,编辑出版工作是孕育社会文化环境的一道重要程序,编辑作为文化的选择者、优化者,比一般人更多、更直接、更主动地参与着塑造社会文化的工作。他们通过出版物引导着文化消费,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社会大众,参与规定了当代文化的走向,并把自己的印记深深地嵌入文化的积累,从而也决定了后代人的文化选择,影响着后代人的文化精神。比如,我国历史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旧封建文化摧枯拉朽,导致了中国近代社会一次较大的文化变迁,这才有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其中操编辑职业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就是传播新文化的先锋。他们借助《新青年》,与其他先进刊物相互配合,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从政治、思想、文学等领域全方位地出击,反对封建主义,介绍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传播、中国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被取而代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然,编辑可以通过自己的素质从多方面影响出版物,但直接影响出版物的品位和格调的,主要的不是编辑从业者的一般业务素质,甚至也不是编辑从业者的一般政治觉悟,而是编辑从业者的品格——编辑自身的品位和格调。可以说,有什么品格的编辑,就有什么品格的出版物,任何出版物一经问世便是作者与编辑者共同的作品,其中深深地打上了编辑品格的烙印。

自文字发明以后,陆续出现的书、报、刊和各种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对于人类社会一直承担着严肃的、重大的社会责任,出版物所具有的传播知识、延续文化、凝聚大众、社会教化等诸多功能,使其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精神产品。其中,出版物中的报刊、音像制品以及非教科书类的书籍,其社会教化作用当不在学校的教科书之下,而且就其对国民影响的持久性、穿透力和影响程度之广泛和深刻而言,还远远超过一般的学校教科书(由《新青年》的影响可见一斑)。对此,全社会还应当加深认识,并把认识统一到下面这个毋庸置疑的判断上:正是借助于各种出版物而得以记载、优化、传播和发展文化,塑造、确立并改变着一国国民的素质;一切有关于社会的出版物都应当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编辑工作者应当由此认识出发来理解出版物的社会意义,认识自己的职业;广大读者也应当由此认识出发,来辨别出版物的优劣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的优劣,从而选择高品位、高格调的出版物来充实和完善自己。

编辑工作者的品位和格调直接决定了其所编出版物的品位和格调,而出版物的品位和格调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文化的品位和格调,从而给予国民素质以深刻影响。因此,提升国民的素质,提升文化的品位,就应从提升出版物及其编辑者的品格抓起。那么,一位优秀的编辑应当具有哪些优秀品格呢?

其一,优秀编辑对出版事业应有很好的理解能力,从而对编辑工作有很强的职业认同感。

所谓职业认同,指的是一个从事正当职业的人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从业的心情与态度。职业认同基于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理解和内心认同的程度:认同程度高,则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强;认同程度低,情况则相反。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如果缺乏起码的认同,那这个人就不可能做好这份工作。所以,职业认同是一切正当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一份工作,对于职业认同感强的人,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而对于缺乏职业认同感的人,则只是领取相应报酬的一件差事。出版事业、编辑职业从事的是构筑和创新人类文化的工作,故弘扬先进文化是一切编辑从业者应有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责任。

其二,优秀编辑对政治应有很好的鉴别能力,从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远在2400年前,古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正确地指出:“政治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至20世纪末,政治依然被看做是社会的一种公共管理活动,例如,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就认为:“政治乃管理众人之事。”政治的一般意义本来如此。在阶级社会中,从一定意义上,政治也曾被理解和定义为阶级对阶级的统治和阶级对阶级的斗争,然而这并不是政治内涵的全部。目前,积2400年来思想家们对政治研究的成果,对政治取得的共识是:政治是阐明和贯彻“人类正常秩序所应遵循的普遍原理”的社会活动。好的政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类正常秩序,坏的政治则破坏人类的正常秩序。鉴于出版物负有的传播知识、延续文化、凝聚大众、社会教化等功能,编辑从业者是否懂政治、有政治头脑,政治上是否清醒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编辑要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要有忧患意识,以天下事为己任,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还要有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勇气,善于独立思考,保持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坚持对历史发展趋向和时代文化主流的检验和审视,恪守社会人文精神与人类“形而上”本性的关怀。

其三,优秀编辑对文化应有很好的鉴赏能力,从而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出版工作是典型的文化工作,编辑是典型的文化工作者,构筑和创新人类文化是编辑全部工作的意义所在。如对文化作广义的阐释,则文化是有别于自然的人类的一切创造物,这些创造物既包括物质的,如机器,也包括精神的,如知识和观念,还包括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如制度等;如对文化作狭义的理解,则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如知识、观念、价值准则、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是通过学习而不是通过遗传来延续的。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在于:它产生了一整套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则,它是人类行为发生的终极原因。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不管是知识的还是观念的,也不管是制度的还是行为的,并非都是优秀的,而是良莠并存的,并非都是先进的,而是先进的与落后的相混杂的。毫无疑义,出版物所要传播、延续、保存、弘扬和创新的,只能是有益于、有利于人类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这就需要鉴别、区分和筛选,从而需要编辑人员具有很好的文化鉴赏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否则,编辑人员很可能会使自己的工作背离其职业宗旨,走到相反的方向上去。

其四,优秀编辑对价值应有很好的判断能力,从而掌握辨别是非、正确取向的标准。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借助各种标准对事物做出判断,这种判断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判断,一类是价值判断。哲学家康德认为,科学活动是对事实做出判断——是或不是,人文活动是对价值做出判断——对或不对。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指出:自然科学只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不对其价值做出判断;社会科学则解决对不对和应该怎样做的问题,即对事物的价值做出判断。对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作价值判断,从而决定取舍,趋利避害,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价值是事物对人的一种有用性、利人性。何谓有用、何谓有利需要用一套标准来衡量,这所谓的标准,就是价值准则,根据准则,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出版物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领域都有一套价值准则。这些价值准则是维持我们的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出版物不能与这些价值准则相抵触。这就需要编辑工作者熟悉社会的价值准则,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自己的出版物中予以贯彻。编辑如果缺乏价值判断力或持有与大众相悖的错误的价值观念,则势必会通过其所编出版物散布危害社会的价值观,从而引起甚至制造价值冲突,使公众思想迷乱,使社会失去稳定。有关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

总之,编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角色,而编辑的品格主要表现在其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这些又源于文化对编辑的渗透,并表现为编辑解读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和水准。因此,广大编辑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才能拥有较高的品位与格调,从而才能为大众提供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对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间,编辑的价值取向直接反映了该编辑的品格。

(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联调研立项项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基金资助项目)

标签:;  ;  ;  ;  ;  

在编辑方面,品格被认为是个人和民族力量的源泉,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