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交接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论文_龚映雪,宋燕

无缝隙交接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论文_龚映雪,宋燕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北 谷城 441700)

【摘要】 总结无缝隙交接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建立和完善缝隙交接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完善转运交接流程、规范交接内容、完善设备和设施、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保障了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缩短交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及时救治患者、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无缝隙;危重症;转运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353-02

急诊科常接诊的患者多数为病情危重,需要迅速院内转运进行诊断性检查、治疗或手术的患者,这些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中间环节较多,涉及到交接、治疗和护理[1]。因此安全、快速、有效的安全转运和交接对成功救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无缝隙指的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科室学的管理为依据,通过创新机制、优化职能和重组业务流程等手段,形成具有决策,执行,监督,咨询,反馈等功能的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2]。为了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本科室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将“无缝隙”引入转运交接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入标准:(1)生命体征不稳定;(2)意识改变;(3)抽搐;(4)气管内插管;(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6)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呼吸的药物[3]。本组346例中男性203例,女性143例。其中多发伤患者99例,心肌梗塞患者13例,颅脑损伤患者94例,呼吸衰竭患者24例,脑血管意外患者85例,失血性休克31例。安全转运至病房或ICU、手术室339例,从急诊科转运至相关检查科室341例,在急诊科或急救车内抢救无效死亡5例,转运途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而就地抢救无效死亡2例。

1.2 转运目的

进行MRI、CT、X线、B超等相关诊断性检查、急诊手术及转送至病房。

2.方法

2.1 实施前准备

危重症患者病性变化迅速,其所患疾病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增加了转运的风险[4]。为了完成更完全、有效、便捷地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和无缝隙交接工作。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1)建立和完善安全转运和交接制度。对所有急诊危重症病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认真落实急诊“三先三后”原则。设计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评估单,从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静脉通路通畅、各种管道固定、用氧情况、呼吸道通畅方法、上呼吸机、呼吸机参数、上心电监护仪、监护仪参数、患者安全防护、受压部位皮肤情况13项进行患者可否安全转运,同时对应的分数值有相应的转运要求。急诊科与病房共同设计规范患者的交接记录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到达急诊科及转运科室或医院时间,急诊诊断、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糖、各类检查项目、急诊处置、用药、引流管、护送护士、护送医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急救药品和设备的准备。急救药品为医院要求常规14种急救药品。相关研究表明,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较常发生的是与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可高达全部转运的1/3[5]。设备包括监护设备、生命支持设备和便捷式急救箱。转运前一定要检查好氧气筒、氧气枕是否漏气、氧气的充盈性;监护设备电池是否有电等,同时要做好交接记录。(3)转运人员准备。在无缝隙管理实施前,转运决策须由主诊医师或高年资的主管医师做出,并要求决策者对转运团队的胜任力做出评估。有研究表明,转运人员资质与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有相关性。因此,对转运团队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转运交接流程,通过案例和情景模拟演练,熟悉转运流程、转运路线、抢救配合等内容,并结合临床实际,讨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护士对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2]。同时,负责转运的医生及护士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准确的判断力。

2.2 实施方法

2.2.1急诊接诊交接 将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准确运用于急诊接诊和交接中。120急救车、急诊科、相关科室进行三方通话机制,将患者相关信息传递给急诊科和专科病房。必要时请相关专科医护人员在急救车即将达到急诊科时进行会诊,进行交接,做好记录。

2.2.2 安全转运和交接 (1)转运危重症患者前急诊科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认真填写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评估单,向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和必要性,注意沟技巧,将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告知家属,以取得家属配合,可以安静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有利的保证患者的安全转运。(2)转运过程的观察 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对于面色、唇色等部位进行重点观察,一旦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进行协调并做好处理,当患者因为移动产生呕吐时,尽量避免呕吐物将呼吸道堵塞;对于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6];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防止扭曲滑脱,检查管道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标识是否清晰;对转运中各项检测仪器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为病情发展及交接提供准确的依据。达到急诊科或医院前及时电话通知目标科室及电梯班,交待到达时间、患者现病情、需要的特殊准备。(3)急诊科护送患者协助相关检查科室,应提前电话通知,请科室做好急诊优先准备,同时与病人、家属一同进入检查室妥善安置患者,做好病情观察,完成相关检查。(4)患者到达目标科室时,由急诊护士填写到达时间,目标科室护士填写入科时间,同时与目标科室护士一同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监护仪、氧管或呼吸机及管道的连接和参数设定,按照规范的交接记录单,由目标科室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后,双方护士确认签名后急诊科护士方可离开。

3.效果评价

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危重症患者338例,9例于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6例于转运途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即时抢救无效死亡,安全转运313例。急诊接诊时间平均(9.18±1.13)min,急诊科与病房交接时间平均为(6.97±1.28)min。而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急诊接诊时间平均(6.01+0.26)min,急诊科与病房交接时间平均为(4.12+0.23)min,收治危重症患者346例,5例于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2例于转运途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即时抢救无效死亡,安全转运339例。由此可见,采用无缝隙护理进行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可达到严密衔接的护理过程,整个转运过程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不仅丰富了护理内涵,而且规范了护理流程和提高了转运的安全,同时有效地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加强医护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胡静,章晓军,鲍雪钗.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环节质量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5):495.

[2] 王斌,刘婷.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J].中华护理杂志,2015,20(2):246-247.

[3] 翁泽华.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动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1):3368-3369.

[4] 余涵,郑丽维.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进展[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4,2(3):5.

[5] 罗艳,魏筱萍.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3):451.

[6] 杨丽、陈兰.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J].大家健康,2014,8(8):240.

论文作者:龚映雪,宋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无缝隙交接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论文_龚映雪,宋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