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工民建;砼结构裂缝;控制办法
工民建砼施工中,结构裂缝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若施工人员没有及时进行解决,将极易导致该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加大施工难度,阻碍施工的顺利进行。为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由此采用最适宜的控制方法。
1、工民建砼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1.1结构设计不科学
结构设计不科学是导致工民建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结构设计过程,要严格遵守规范设计、节能施工、安全耐用等宗旨,反之,工民建工程将无法正常建成,会影响项目效益。不科学的砼结构设计,会降低结构的稳定性,加大结构病害产生的几率[1]。而不科学设计主要是由于设计者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部分结构设计太过理想化,未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造成设计和现实不相符,降低工民建质量。如果收到外力影响,工民建砼结构就容易被损坏,无法保障整个工民建的安全性,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亏损,如图1所示,其是砼结构裂缝情况。
图1
1.2砼加工环节混进杂质
砼是整个工民建项目中最关键的施工材料,而在加工砼时若混进杂质,将极易造成后续结构中产生裂缝,如此一来就大幅度下降了建筑质量,出现巨大的安全隐患。砼材料是由水泥、粗细骨料以及水、空气等构成,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水泥,由此得知,选取优质水泥材料能够减小砼结构裂缝的出现,反之,将加剧裂缝的产生。在拌合水泥时,水化热出现的高温会导致水泥出现本质改变,减小其粘性与可易性[2]。添加粗细骨料时,也会混入很多杂志,如此就造成砼纯度下降,无法满足预计粘性,在硬化后,其承重性能大大降低,如果长时间受压将容易出现裂缝,最后出现崩塌。所以,相关人员必须注重砼加工流程,严格根据流程进行,避免杂质的加入,提升砼性能。
1.3后续养护不当
工民建砼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还表现在后续养护方面。很多施工企业只重视施工之前砼的质量,而忽视了后续质量养护,所以,针对后续养护工作没有引起重视,如此就造成无法提前预防裂缝出现的诱因,导致后续维修费用较高。后续养护工作关键的原因在于砼结构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定要有专业的管理者对工民建周边环境做出评价,并定期检测关键的砼结构,及早发现隐患并解决,如此可以提升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2、工民建砼结构裂缝现象的控制方法
2.1提高砼结构设计的规范性
针对工民建结构而言,设计师不得随意展开理想型设计,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与现有的工艺技术,贴合实际进行设计,并考虑到用户的居住需求,提高设计质量。如此就要求引入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价值在于受到过先进设计观念的熏陶,可以根据当下社会形态设计出满足用户需要的建筑物[3]。但这类新型人才也缺少足够的实践经验,所以,若要设计出高质量的砼结构,就必须根据两代设计人员的优势,协同发展,如此方可进一步提高团队的设计效果,从而为用户提交一个满意的建筑结构。
2.2科学计算项目预应力
在计算砼结构的预应力时,一定要考虑到砼自身的温差和基本表层出现的改变。比如,在某工民建施工中,经计算能够得知其内部构造在0-25h以内的基本温差情况,由此获得相关数据信息。因为该建筑是在冬季建设的,所以一般要将浇筑的温度保证在12℃左右。通过详细分析以后,能够获得如下几点结论:当凝结时间达到3d时,内部温度可以上升到52℃;当砼凝结时间多达6d时,内部温度可以上升到50℃,两个时间段的温差是2.9℃;当凝结时间到达9d时,内部温度可以上升到35℃。从多角度来分析,当砼凝结时间进入不同环节时,内部温度提高状况的区别十分明显[4]。所以,在计算预应力时,要遵守这个基本规律,结合时间方面的改变状况,由此完成大致的判别工作。而且还要以此为依据,针对砼的收缩量、膨胀量与应力松弛信息进行优化。最后,工作人员还要结合水泥级别与细度,确定水泥半径与配筋率。通常情况下,绝大部分建筑工程都以过程信息为主,具体操作方式要根据当下实际状况来决定。
2.3完善砼加工流程
完善砼加工流程,能够大幅度提升砼的质量。管理者要监督员工加工砼的过程,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挥。首先,为防止泥沙的加入,减小砼质量,要选择一个比较干净的路面,而且其周边无大量扬尘,确保加工环境稳定,可以提升砼性能。其次,均匀拌合,并坚持少量多次的宗旨逐步加入辅料,如此就可以防止水化热太高而影响砼质量。特别要注意每次加入辅料的时段要统一,拌合的力度与时间要充足,由此确保砼预计的黏度。最后,能够加入少量其他材料,例如煤渣,能够减少温度造成的影响,并降低水泥应用,节约成本,促使砼质量免受影响甚至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总之,完善砼加工流程,能够大幅度提升砼性能,由此降低砼结构出现裂缝的概率,这是最有效且最简便的控制途径。
2.4控制好配合比与搅拌工作
在配合比过程,员工要根据结构预应力计量结果来确定。指挥者要在实际施工中总结各方面信息,进而确定配合比例。此外,施工人员还应当严格控制水、水泥、砂石以及UEA、粉煤灰和LPS等材料的投入比,这样方可保障砼的强度符合标准要求。当建筑出现回执函,全部操作都应当根据以下标准进行控制。针对每立方米的砼,其每步含水量控制为220kg,水泥成分为348kg,沙含量为715kg,石头含量控制为1130kg,粉煤灰含量控制为99kg,UEA含量控制为52kg,LPS含量控制为4.9kg。在具体施工中,砼的配合比要符合上述标准,而且水泥品种尽量选用强度与活性均较低的类型,且加入矢量的降水剂。在动工前3个月,砼的干缩率不得大于0.07%。在施工的全过程,实际配合比要兼顾到水化反应,由此能够减少反应信息。
另外,严格控制砂率。砂率是细骨料用量和粗、细骨料含量和之比。砂率高,则粗骨料少,有助于泵送,但同收缩会加大。另外,坍落度大的砼,要求砂率高,砼的收缩会加大。科学的砂率能够按照砂的粗细、级配以及石子的直径胶凝物用量等情况,经试配决定,能够参照表1中的砂率取值。
表1
2.5砼浇筑
当配合比与搅拌均匀都得到确定之后,现场指挥者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持续分层浇筑方式。在具体操作以前,要根据砼自身的和易性情况来设置铺设厚度。一般情况下,厚度都控制在0.7m左右。后续要不断减小其间距,进而控制煤层砼浇筑的厚度,保证处在3m范围以内。若出现浇筑能力不好的情况,就要调整成推移式方法。最后,还要填充浇筑缝隙,清理干净杂物后,调整水灰比。在振捣过程,为防止分层或是孔洞现象的产生,工作人员要注意砼表层情况,保证振捣效果符合预期标准。
2.6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如果在冬季施工,在后期养护过程,施工人员要遵守整体蓄热原则。具体表现为:在砼内加入适量抗冻剂,当砼浇筑时间为4-6h时,若表面出现塑性裂纹,则再次进行阳光或是浇灌层施工处理。当砼进到初期硬化过程时,能够在其表面铺设塑料薄膜,能够得到良好的养护质量。当模板与保温层的气温达到5℃,并且整体温度大于受冻临界点时,才可以拆模。另外,工作人员还要考虑到内外部环境温差,以此严格控制收缩应力。
3、结束语
严格控制工民建砼结构裂缝问题,是保证工民建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现存的裂缝问题展开分析并做好控制措施,在设计、砼加工和施工方面进行深入调整与完善,尽量提升工民建设计与施工质量,防止西安交通结构开裂诱因的出现。要重视砼结构后续养护工作,及时监控砼主体构造的受力状况,并做好加固工作,保证工民建应用安全,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工民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饶英.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8(12):69-70.
[2]张瑕.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控制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2):106.
[3]闫敏娟.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6):3-4.
[4]寇正军.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策略分析[J].四川水泥,2016(12):308.
论文作者:吴军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裂缝论文; 工民建论文; 结构论文; 水泥论文; 质量论文; 骨料论文; 加工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