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的现状、问题及世界影响_经济论文

美国经济的现状、问题及世界影响_经济论文

美国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其世界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经济论文,现状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状

到1999年底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105个月, 而且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仍然保持低水平。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少见的局面,夺得二战后最长扩张期这顶桂冠,已经指日可待。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1999年11月24 日公布的调整后数字, 1999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7%、1.9%和5.5%。 三季度不仅高于前两个季度,而且高于1991年经济复苏以来历年的增长幅度。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继续走低,国内采购总值价格指数增长幅度从二季度的1.9%降为三季度的1.7%,如果去除汽油和食品,核心价格指数三季度为1.2%与二季度持平。10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比9月份更下降了0.1 %。三季度的失业率为4.2%,10月份更下降到4.1%,这是30年来的最低水平。

从三季度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字构成可以看出美国经济目前的强点和弱点。

第一,个人消费支出增长放慢。三季度增长4.6%, 低于二季度的5.1%。其中耐用消费品增长7.7%,低于二季度的9.1%; 服务开支增长4.5%,低于二季度的5.2%。只有非耐用消费品的增长率从二季度的3.3%上升到3.5%。

第二,私人国内投资强劲增长,但住房投资下降。私人国内总投资三季度猛增14%,而二季度曾下降2.1%。其中非住宅固定投资增长 13.3%,高于二季度7%的增幅。在非住宅固定投资中,建筑物下降1.5%,而二季度曾下降5.3%;设备和软件投资跃升18.2%,而二季度为11.2%。住宅投资下降4.8%,而二季度则增长5.5%。在私人国内总投资中库存变化较大,GDP由二季度减少1.46个百分点,变为三季度增加0.92个百分点。

第三,政府支出上升,国防开支大涨。联邦政府消费开支和总投资三季度增长3.9%,高于2季度的2.1%。其中,国防开支增长11.4%, 高于二季度的2.6%;非国防开支下降8.1%,而二季度曾增长10.9%。

第四,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净出口仍是负数。三季度出口商品和服务实际增长11.4%,二季度则仅为4%; 进口商品和服务实际增长14.6%,略高于二季度的14.4%。

又据美国联邦储备系统11月3日在褐皮书中发布的截至10月25 日全国12个地区的经济信息:多数地区的经济继续强劲增长,但也有若干放慢迹象。制造业活动继续在所有地区和所有行业增强。在消费方面,虽然有4个地区的支出有所放慢,总的说消费仍然坚挺。 全国劳工市场仍然紧张,不少地区已经很难找到并留住合格工人。许多地区报告说工资在加速上涨,但总体价格水平依然保持稳定。

以上数据说明:

第一,美联储今年两次提高利率企图缓解经济过热给劳工市场和物价所带来的压力。现在看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依然强劲,但在某些方面确有一些放慢迹象。如:1.消费者花钱开始谨慎,三季度个人消费开支增幅已低于一季度和二季度;2.由于抵押贷款利率的上升,住宅市场的投资下降十分引人注目,住房投资额的下降是两年来的第一次。此外,消费者信心指数自9月份以来已连续四个月呈下降趋势。

第二,仍有一些迹象使美联储担心通货膨胀的复燃。如:10月份失业率下降到4.1%,这是自19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同时经济增长率高达4.8%,温度显然已升高到可观的程度。 私人投资中非住宅固定投资和设备、软件投资均加速到两位数字,增长速度明显过快。不过这主要是为防治千年虫更新大量计算机软硬件所致,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企业投资速度可能放慢;虽然雇佣成本指数没有增长,福利开支指数则以2.7%的年率上升,打破了原来比较温和的增速。 如果工薪也被迫上调,两者的合力就会引发雇佣成本的上升。在汽车和航空两个行业的劳资谈判结束之后,就可能引起工资的上涨;失业保险新申请已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劳动后备日趋紧张,而自8月份以来失业申请仍在下降, 成为工薪加速增长的潜在动力。美国股市在经过几个月的回调以后,到11月份重返11000点的高位,斯坦达·普尔和纳斯达克指数连创新高。 说明美国经济依然强劲。

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长期持续增长是一种少见的现象。如何认识这种现象是一个新问题,因而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对美国是否已进入新经济时期,国内外都有不同看法。概括地说有三派。一派是新经济论者,如《新财富时代》一书的作者布赖恩·韦斯伯里说:“美国已经进入一个刚刚开始的新财富时代。通货膨胀不会上升,衰退不可能出现,股市也不是泡沫,我们怎么能这么肯定?因为我们目前创纪录的经济复苏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技术、全球化、财政政策和低通货膨胀——都表明,将来利润、收入、就业机会和股票价格会继续增加和上升。”“大多数悲观主义者遵循的是托马斯·马尔萨斯的错误传统,”“艾伦·格林斯潘更加悲观的警告造成了这次(股票)的下跌——仿佛证明了这些自寻烦恼的人是正确的。但他们错了。”另一派是传统经济学家,他们认为美国不存在什么“新经济”,相反现在出现的是泡沫经济。例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弗里德曼就说:“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东西,美国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费希尔1929年,即在股市崩溃前夕,在一份报告中描述了如今被称为‘新经济’的每一个因素:技术革新、企业合并和全球化。所有这些在2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我真的不信我们是生活在‘新经济’中。”他还认为:“美国的股市显示出一些泡沫的特性。如果这证明是对的,那么美国将经历股市行情暴跌。这将是继续保持过去9年不寻常的经济繁荣的真正危险。”

以格林斯潘为代表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观点与上述两派都有不同。他们一方面承认信息化、全球化所带来的进步,另一方面又看到美国经济存在明显的过热现象。在今年第三季度经济数字发表之后,格林斯潘发表评论说:三季度经济的高速扩张而并没有引发通货膨胀,说明由因特网所促进的技术进步正在使生产率加速提高。此外由于企业能更快地获得信息,作出决策,所以起安全阀作用的一大批库存和多余的职工已可取消,其结果是一种“良性循环”。他不同意某些人关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只是暂时现象的看法,认为:“很可能我们将继续体验应用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进步以及它们同小时产量增长的联系。”他还透露,商务部的修正数字表明,过去5年平均生产率年增长幅度为2.25%, 而不是原来的1.7%,过去两年的增长率则是2.75%, 显然它们已大大高于20世纪80年代的1.4%。另一方面格林斯潘又警告说, 生产率的改善并不能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有一天消费需求的增长可能会超过生产率的改善,这时只有靠进口来满足需求或者通过扩大使用劳工后备来增加产量,这些最后都将导致通货膨胀。因此美联储正在密切关注各项经济指标的走向。其结果就是在11月16日的公开市场委员会上决定把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提高25个基点。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正在对美国2000年的经济产生影响。

对美国经济未来产生影响的另一方面是美国经济结构仍在进行的战略重组。表现为企业并购热火朝天,金融体制加速变革。

美国企业间的并购潮已达到炽热程度,具有大规模、加速度、全方位、跨国界的诸多特点:1.大规模。从1993年掀起新的并购潮以来,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在1998年以前并购额在295亿美元以上的有14起, 发生在1998年就有8起。而1999年10月5日,美国第二大长话公司国际微波通信公司以1290亿美元并购第三大长话公司斯普林特公司,则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交易。10月6日,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又批准SBC通信公司(短途电话公司)以811亿美元并购美国技术公司,数额之大, 再次令人瞠目。2.加速度。1993年一年美国全国的并购额为4202亿美元,1994年为5249亿美元,1995年为8958亿美元,1996年上升到10593 亿美元,1998年又飚升到2.5万亿美元,1999年预计将超过3万亿美元。3.全方位。不仅通讯业的并购如火如荼,其他行业也不例外。如1999年8月4日道氏化学公司宣布以9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联合碳化物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于1999年1月31日正式宣布与沃尔沃(富豪)轿车公司达成协议, 以64.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的轿车业务。在大众传媒方面,1999年9月7日,美国娱乐传播业巨擘维亚通讯公司以350 亿美元收购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4.跨国界。除美国克莱斯勒与德国奔驰公司的合并、 英国石油公司与美国的AMOCO公司合并、 美国三道氏化学公司与瑞士契巴切基公司合并都是跨国界并购之外,1999年又发生英国石油AMOCO 收购美国的大西洋富田公司。咨询服务业则有克利福德——钱伯斯律师事务所和普恩德尔律师事务所的合并(英、美、德)等。

学者们正在关注这次并购潮所形成的“新寡头经济”。十多年来疯狂并购的结果是,目前美国的铁路、汽车、电话、百货商店、烟草、会计、广告、饮料、音乐等行业的市场均被集中在各有关行业不到五个寡头公司的手里。人们认为以反托拉斯著称的美国政府之所以容忍这种“新寡头经济”是因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保证美国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依靠更大的规模优势。而由于全球化的结果,这种垄断并不妨碍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和技术进步。此外,这种垄断的特点主要是以占领市场而不是以垄断价格为目的,对消费者没有大的危害。而信息技术则解决了船大难掉头的难题。再者20世纪90年代投资过热,导致生产过剩和产品滞销,大规模并购有利于在资产重组中缩编机构,减少冗员,提高效益。存在的弊端是:部分雇员在并购中肯定会被裁减,造成失业。另外不排除出现少数寡头公司垄断价格的可能。从长远看,美国市场特别是世界市场越是集中在一两个寡头公司手里,价格被垄断的危险就越大。

美国的金融改革酝酿已有20多年,由于各方面的利害冲突,久议不决。这次金融各界力求形成统一战线,进行了大量游说活动,据传对关键性的议员支付了3000万美元的政治捐款,才有了效果。1999年11 月4日一个“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终于在两院获得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生效。这个新法案将废除大危机后国会制定的“1933年银行法”(又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及1956年的“银行控股公司法”中许多不合时宜的部分,允许银行、保险公司、证券经纪商相互兼并。但仍禁止非金融公司经营储蓄贷款业务。这个法案的通过势必引起金融界新的一轮并购潮,形成若干金融超市,推出许多金融创新。人们预计银行、保险、证券业合并的结果,顾客在一所金融机构中将可以同时办好各种业务,包括储蓄存款和活期存款,向银行借入房屋抵押贷款、消费信贷、办信用卡,为购买人寿保险、汽车和房屋付款,并投资于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与此同时,一位顾客在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前可以一次办好对自己共同基金账户的查询,为几个账单付款,并提取为进晚餐所需的现金。财政部长萨默斯在写给参众两院的信中说:这个法案将刺激竞争,增加顾客的选择余地,降低顾客、社区、企业支付的费用。美国人现在每年为银行、经纪人和保险服务支付的费用和佣金高达3500亿美元,在加强竞争后如能节省5%,一年就是180亿美元。

分析家认为这一立法的通过同未来美国能否获得世界金融中心的统治地位利害攸关。在改革前,美国的金融机构分散重叠,成为外国金融业并购的对象。这次金融改革将为在信息时代加强美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地位创造良好条件。

问题

前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1999年11月11日在奥马哈谈到美国经济问题时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论,他说:“自满和过头是美国经济健康最大的潜在敌人”,“持续的好时光几乎永远会导致真正的过头,而过头几乎总是要带来麻烦。”他说:“在经受住1997年直到1998年为止亚洲经济危机的滑坡之后,现在全球经济的面貌看来不错,但是繁荣和萧条是市场经济历史的一部分,谁也不能担保另一次萧条不会随好时光而到来。作为所有市场经济最后基础的人类本性和人类心理在好的时候总是倾向于低估风险和高估希望。”鲁宾的这段话用于说明美国当前的问题相当中肯。美国经济现在仍然处于睛空少云的繁荣时期,但是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盲目性、自发性已驱使美国市场走向沸腾。潜在的通货膨胀危险正在积聚力量,股市过热有目共睹,债务负担日趋沉重,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两极分化有增无减。所有这些都对美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带来潜在威胁。几年来格林斯潘不断给美国经济吹冷风,不失为明智之举。然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否恰如其分地疏导市场的自发力量,使经济不致出轨仍然有待观察。

(一)潜在的通货膨胀危险

迄今为止,美国通货膨胀没有复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第一,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压抑了职工提高工资的要求;第二,廉价进口商品抑制了国内物价的上涨;第三,劳动生产率提高,抵消了工资上涨对物价的压力。

1999年10月28日美国大公司在佛罗里达举行商务委员会年会。会上大公司如AT&T、强生、花旗集团的经理们发表的看法与上述论点相似。经理们普遍对经济增长进入第9个年头的美国经济表示乐观。他们说, 市场上的劳工供应十分紧张, 而且会越来越紧。 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人相信2000年的美国经济不会比1998和1999年有多大变化,对通货膨胀不必担心。因为“没有任何人感到自己有定价的权力”。由于竞争激烈,公司被迫自己消化较高的进货价格而不能把它转嫁给消费者。要想盈利就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并重视提高生产率。经理们还说,紧张的劳工市场促使他们采取提高工资或者向职工提供选股权和灵活的工作时间表等办法来留住工人。

但是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取决于劳工市场、工资、劳动生产率、利润几大因素的互动关系。当前劳工市场已经十分紧张。不仅失业率已下降到历史上的低水平,而且不充分就业率(包括失业者、求职受挫的工人以及临时工)也已到达历史的低点。1997年是-1,1999年降到-0.5以下,说明劳工蓄水池业已接近枯竭。在此情况下名义工资虽然保持稳定,但各种暗补事实上是在增长。根据劳工统计局的资料,工人每小时报酬(包括选股权和奖金)的增长率近年来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中低于2%,到1999年逐步上升到超过5%。此外,只根据小时报酬考察劳工成本的上升仍然不够准确,企业界正在花费更多的钱用于新工人以及技术欠佳新手的培训,为了留住工人,企业还不得不向老工人提供各种非货币福利如灵活工作和灵活的时间安排。这些都势必使利润率受到挤压。

表面上看,1999年企业的利润水平是不错的。因为1998年利润不好,标准普尔500家公司利润下降5%。全部公司的税后利润率也不过只增长了0.8%。令人吃惊的是在非金融公司的实际销售额1998年增长6%的情况下销售利润率是下降的。 用国内生产总值同利润相比的利润率在1997年第三季度达到高峰,略低于14%。自此之后,它们已下降到超过一个百分点。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在激烈竞争中公司不能涨价,而有形和无形的劳工成本则在上升。

在利润率受到挤压的情况下,要保障较高的回报率,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注意技术创新,并制造新产品,采用新工艺。迄今为止美国公司在这方面的表现是不错的,1999年三季度劳动生产率提高4.2%,同二季度的0.6%比是一大进步。 但人们有理由怀疑在劳工蓄水池日益枯竭,熟练工人奇缺的状况下,这种好形势还能维持多久?

(二)股市泡沫问题

股市过热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然而美国股市过热既是一个问题,又同日本泡沫经济有所区别。这是因为:第一,日本股市过热是在日元升值、利率极低条件下投机狂热所造成的。美国目前的股市过热所反映的则是技术创新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现在支撑美国股市的是方兴未艾的因特网和信息技术业。据H&Q因特网股指的数据,到1999年1月在60家因特网公司中只有两家公司是盈利的,但其市值已达10360 亿美元,是1995年920亿美元的11倍。另外6家最大的信息业公司包括微软、IBM、朗讯、英特尔、西斯科和戴尔的市值为1.5万亿美元, 为1995 年1760亿美元的8.5倍。上面66家公司加在一起,其市值已超过2.5万亿美元,相当美国全部股票市值的1/5以上,而在1995 年所占份额不超过1/20。再看上述66家公司以外的普通股票,其全部市值1995 年为43630亿美元,1999年1月上升到91890亿美元,只增长了1.1倍, 所占份额由1995年的94.2%下降到1999年的78.1%。这些数字说明了美国股市过热的客观基础。

网络股的发展趋势可以把美国在线(AOL)做一个典型窥其一斑。 AOL股票市值在格林斯潘吹冷风之后,1999年6月曾从最高点167 美元下降到109美元。现在又回升到162美元,市盈率233倍。 主要原因是它的业务发展非常之快,这家公司在从1998年6月到1999年6月的12个月中上网户数从1200万上升到1700万,股票价格随之上升了4倍。 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两项重要的技术革新,预计到2002年上网户数将达3000万。因此股民对它仍然看好。现在因特网公司的竞争异常激烈,在60家中总会有输家、有赢家,因此不是所有网络股都能长盛不衰,但成功者的市值在近期显然仍有上调空间。这是在观察美国股市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美国已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股民群体,并把股票作为长期投资的对象。根据美国投资公司研究所和证券业联合会1999年1 月和2 月对4842个家庭的调查(调查误差正负2%)发现, 股票市场已经成为美国人的主要养老金存放处和储蓄所,吸引了48.2 %美国家庭的资金, 而1983年,持有股票或共同基金股票的美国家庭只占19%。调查还发现美国人对股票的长期潜力坚信不疑。将近9/10的投资者说, 他们将长期持股,其中多数人说,他们并不在乎短期的浮动。

但是,牛市的持久不衰同股民对利润的预期有密切关系。1998年以前大公司的利润每年以两位数字增长,支撑了股市的兴旺,网络股和蓝筹股今后的走势将决定股市的盛衰。如果这些公司的技术进步停滞或利润滑坡则将预示熊市的到来。股市将会向下调整,否则将仍有发展余地,但无论股市如何变化, 出现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类似后果, 或重演1929年危机的可能性都很小。因为美国经济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带动下,加上宏观经济的良好态势,实体经济是健康的。

(三)贸易逆差扩大

根据1999年11月22日公布的数字,美国1999年9 月份的贸易逆差比8月份上升3.7%,达到244.1亿美元。全年预计为2554.6亿美元,占GDP的2.8%。而1998年的贸易逆差为1643亿美元,占GDP的1.9%。20 世纪90年代美国贸易逆差的性质与20世纪80年代不同,它不是竞争力削弱的结果,而是经济强劲,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的结果。只要美国经济继续兴旺,贸易逆差将不会消失。把这种贸易逆差转化为国内投资对美国并不是坏事,只是对美元保持坚挺有不利影响。

1999年美元对日元疲软,由1998年1美元兑146日元, 降到现在105日元左右,这主要是日本经济复苏和股市反弹引发美元回流所致,目前状况已经回稳。汇率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贸易,而且还受利率、通胀率、国内生产的影响。所以单是贸易逆差还不足以断言美元会大贬值。此外贸易逆差扩大对汇市的影响会因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而抵消。1999年头9个月, 外国投资者收购美国公司的交易金额达到2560 亿美元, 超过1998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比1997年增加了3倍。 显示欧洲国家对美国投资环境有特殊的钟爱。这对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是有利的。而且这种投资与证券投资不同,有更大的稳定性。大批直接投资流入美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美元汇价的稳定是一个有利因素。

(四)债务包袱加重

由于美国经济好,个人和企业都热衷于借债以扩大消费和投资。过去四个季度国内债务(不包括政府公债和金融机构债务)以8 %的速度增长,只有20世纪80年代中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时可与之相比拟。1999年美国家庭债务已占当年可支配收入的98%,而20世纪80年代只占80%。公司借债用于回购股票和兼并收购数字也十分庞大,金融机构债务由1989年的2.4万亿上升到今天的7万亿美元。1999年上半年债务拖欠达到170亿美元,是1991年以来最坏的一年。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1999年10月22日发表一份研究报告,从财务报表、银行放款标准和条件、以及银行债券利差三个方面考察了银行的风险。其结论是:第一,大型控股银行未履约贷款对全部贷款的比率从90年代早期衰退的高位逐步下降,到1998年第三季度达到最低点,此后即略有回升,同时为萧条时期贷款损失设置的准备金对全部贷款的比率偏低。而提高比率将会减少银行盈利;第二,在美联储高级贷款官员对银行放款行为的一项调查中,试图了解美国最大的50家银行在最近三个月的放款条件和贷款标准,结果说明虽然对家庭放款的条件很少变化,但对商业贷款已经更为谨慎,说明风险在加大;第三,不少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发行附属银行债券以筹集资本,这种债券同国库券的利差能反映银行拖欠风险有多大。数据表明这种利差在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时最高,然后在1999年春天下降到110个基点,现在又有所上升。 这个调查也说明债务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上面四个问题都是长期经济繁荣必然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果听之任之,过速的列车必会出轨,美联储三次提息无疑是为了应变而采取的防范措施。由于金融行为的滞后效应,1999年6月开始的加息, 目前只看到一些初步效果,半年至一年以后可能看到较为明显的效应。美国国会预算局1999年7月预计,1999年经济增长率为3.6%,2000年为2.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9月份预计1999年增长3.7%,2000年为2.6 %。各方预测虽有不同,但对经济将逐步放慢的看法基本一致,这种估计是符合实际的。

影响

美国经济占世界GDP的1/4,美国经济的兴衰, 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全球的影响极大。根据美国经济的现状和问题,可以看到它将对全球产生下面的影响:

第一,美国经济速度放慢而又能持续增长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正面影响。1998年美国经济对全球起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在亚洲、俄罗斯和巴西的金融风暴中,美联储实行适应性的金融政策,缓解了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张,缩小了各国的利率差距,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复苏;美国国内消费和投资市场的兴旺,尽管扩大大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却有助于扩大世界各国的出口。现在看美国经济近期尚无发生经济衰退的迹象,这对全球是好事。问题在于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全球经济将会受何种影响。在几个月前,人们对此是不乐观的。不过最近国际经济机构纷纷调高对1999年和2000年两年的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传达的信息是:美国1999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8%,2000年将下降至3.1%。欧盟的走势则与此相反,15国经济1999年的增长率将为2.1%,2000 年预计将上升到2.8%,足以弥补美国的缺口而有余。日本已走出衰退, 1999年和2000年将分别实现1.4%的增长率。 加之东南亚也处于复苏过程。因此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不会下降,而可能由1999年的2.8 %上升到2000年的2.9%。果真如此将有助于美国经济的稳步前进, 对全球是有利的。

第二,美国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继续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如前所述,美国第五次并购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2000年的重点势将扩展到金融业。这是因为《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业已成为法律,给跨行业兼并开了绿灯。1998年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金融与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6686亿美元。但是1999年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的合并,使总资产达到12410亿美元,迅速超过花旗集团, 夺得了头号金融寡头的桂冠。目前花旗集团已经退居第四位。金融业在美国经济中举足轻重,也是它用来争霸全球的重要工具。美国绝不甘心自己的落后状态,它必将乘金融改革的东风,建立多功能金融超市,在金融领域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以求领导全球金融业的新潮流。因此可以预见,全球金融业必将在美国并购潮的影响下,上演一出又一出资产重组的精彩剧目。

第三,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预示着全球的贸易摩擦将有增无减。斗争首先将集中在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上。由于各国各有自己的打算,谈判必将十分困难和旷日持久。美国政府的想法是把制定农业领域的贸易规则作为首要课题。这是因为美国农产品的1/3要出口,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对出口的依赖性很大。而美国农业经济状况欠佳,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的竞争日趋激化。在新的一轮谈判中,美国将要求降低关税和确定允许转基因作物进口等规则,以扩大出口;与此同时,美国将把重点放在改善竞争条件上,要求取消欧盟的出口补贴,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国家贸易加以限制等。欧盟则将打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旗号,就使用激素养牛和转基因作物等问题同美国抗争。农业问题也是日本最担心的方面,因而不主张集中讨论农业,而主张“不拘泥于狭小的领域”。希望世贸组织承认农业具有多种作用。意思是说农业除生产食品以外还具有环保、作为景观和防灾等多重作用,这个观点显然是为反对农业贸易自由化而提出的。发展中国家则对发达国家提出的贸易、环境和劳动条件等新领域不感兴趣。认为这是发达国家为限制进口而制造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世贸组织能否协调各方利益,推进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严峻考验。

标签:;  ;  ;  ;  ;  ;  ;  

美国经济的现状、问题及世界影响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