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物流服务中心 510630)
摘要:设备质量管理和控制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这一流程对设备的采购招标、型号选取、品质管控以及运行数据归集分析再回归设备技术修订选型进行循环管理的一个过程,在施工企业及生产厂家的管理、协调工作中也牵涉到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本文在对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优化策略,可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设备;质量管理;控制
电力设备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实验室日常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直接关系着电力设备能否实现正常运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在管理电力设备质量环节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着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设备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1.电力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电力设备质量管理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原材料、组部件问题,有些原材料、组部件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益,在生产期间存在着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等现象,严重影响着产品质量;二是企业工艺控制问题,企业所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另外,设备的检测检验工作也未严格落实到位;三是产品的设计校核问题,由于缺少科学的设计机械,导致其裕度和强度均无法达到有关要求;四是出厂测试问题,未做到严格开展产品的出厂试验,擅自增减试验项目、更改测试流程的现象较为严重;五是安装高度和包装发运问题,由于设备的包装发运不够科学,再加上缺乏科学的现场安装技术指导,极易造成质量问题。
2.优化电力设备质量管理及控制策略
2.1优化招投标管理
据调查显示,一些电力设备生产厂家往往会采取随意降低投标价格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尽管这样可以提高中标率,然而,也会带来一些其它问题,如降低生产成本,这样便无法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也无法采用先进的技术。有些投标商为了提高其技术评估,往往会肆意夸大其作用和性能,以误导评标专家,提高其产品技术评分,这样极易给电网的运作埋下安全隐患[1]。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来对设备的招投标进行优化管理:首先,应对供应商准入评估和后评估管理数据加以充分引入,不断优化招标方案中的综合评分办法,尽量挑选业绩及资质较佳的供应商。其次,应对供应商的成品和原材料保存场地及生产场地进行现场考评,以便掌握供应商的真实信息,准确掌握其实际生产供应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2.2优化设备定型管理
为了确保所选取的设备质量,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所选取的电力设备能够达到有关质量标准要求。在监管电力设备供应商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其考察,并将制造工艺和质量管理等纳入考察范围。可从如下几方面来优化设备的定型管理:第一,从技术方面来说,首先,应充分掌握电力设备的技术要求,以确保电力设备的优良性能及安全性,同时,应加强对电力设备可靠性的重视,要求生产厂家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条款来生产电力设备;其次,在为供应商分配作业的过程中,应尽量采取先进技术,严格控制好重要参数。倘若采购方必须采取某种工艺设计,则可向供应商提出这一请求,由双方磋商。在未得到采购方同意的情况下,供应商切不可擅自对工艺设计和操作流程进行更改或调整。第二,从经济方面来说,经济方面主要是对价值实施分析,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采购方的利益[2]。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挑选的过程中,应对设备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等方面加以充分考虑,这样方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利益。另外,应科学的审查电力设备的维护运作成本,以减少电力设备寿命的周期成本。第三,从检测测试方面来说,有关人员应加强对设备性能的测验,科学的选取检测办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还应严格按照电力设备的有关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对设备运作状态的检修能力和管理能力,以降低电力设备的故障发生率。第四,从使用过程来说,应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考评和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养。另外,在将电力设备投入使用前,应要求有关工作人员详细掌握设备的工序装置标准及维护、检修有关知识。除此之外,还应严格要求有关工作人员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选型标准和设备的生产技术等环节。第五,从管理方面来说,在对电力设备进行管理时,应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划分各工作人员的职责。而且,还应加强对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加强信息之间的沟通,为更好地实行电力设备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2.3加强对运行数据的分析和采集
分析和采集运行数据是对电力设备技术性能和质量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基础。若想实现对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则应把电力设备的初始技术参数和电网运作中技术参数在某个时间点达到的状态,与同环境、同种其他生产厂家生产的电力设备进行对比,加强对生产厂家产品性能状况和性能技术参数的分析和采集,利用有效措施来提高电力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
2.4优化校准管理
造成电力设备故障的因素有很多,如检修、安装、生产以及外力等,其中电力设备的安装及生产环节是诱发电力设备故障的一个主要因素[3]。通过对电力设备的生产问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电力设备的原材料与组部件是引起生产问题的一个主要环节,所以,为了提升电力设备的质量,应加强对电力设备装配工艺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为了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关工作人员应不断优化对电力设备的校准管理,这样方能有效的确保电力设备的质量。校准不仅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和评估产品优劣的一种重要技术办法,而且也是保证量值的精准性,实现单位统一的前提,同时,也是保证加工质量、确保生产工艺参数准确性的一项重要技术办法。笔者认为可通过如下办法来优化电力设备的校准管理:首先,应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电力设备质量监管专家库,建立一支监造队伍,加大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力度。其次,应加强对电力系统信息质量监管系统的建设,利用信息资源来优化电力设备的校准工作。再次,应加大校准管理力度,根据具体情况来对电力设备进行调整,以保障电力设备质量。第四,应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改革电力设备的管理方式,加强对电力设备质量的监管,这样方能保证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提升电力设备的质量奠定基础。
2.5优化事故和缺陷分析
各级物资管理者应积极参与电力系统事故和缺陷的分析工作,及时查找出故障。在实际工作中,物资管理部门有可能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2.5.1信息采集不对称
信息采集不对称是指在发生事故后,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全面的事故信息,得到的信息仅存在于月度事故定性上,即只能得到经过过滤后的信息,这样便无法对电力设备质量进行科学的监管,也无法对生产厂家及设备技术性能进行科学的分析,所以,必须及时地采集、分析事故资料,这样方能更好地管理电力设备质量。
2.5.2事故剖析存在阻碍
在实践中,因受到实验室技能水平及综合效益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及时的对电力设备质量进行分析,也无法及时获质量事故信息。同时,有些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经常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因此,在分析事故时,首要任务并非划分责任归属,而是应全面分析事故出现原因,再采取有效对策来妥善处理事故,这样方能确保事故剖析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总之,电力设备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在实践中应不断优化事故和缺陷分析、加强对运行数据的分析和采集、不断优化招投标管理、校准管理以及设备定型管理,这样方能有效的提升电力设备质量,为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宁, 孙发瑞, 穆生乐,等. 电力设备的质量管理及控制策略[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29).
[2]李爱红. 提高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 2014(36).
[3]杨伟坚, 熊焰雄, 廖红. 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的思路[J]. 广东电力, 2011(10).
论文作者:杨菁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电力设备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加强对论文; 设备论文; 事故论文; 供应商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