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具有构成复杂、子系统较多的特点,在电力自动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环节特别多,影响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必须注重抗干扰技术的应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抗干扰技术确保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抗干扰;应用
一、电力自动化抗干扰因素中的影响
1.1形成干扰的原因
以自动化设计的角度分析,干扰源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往往会共同作用,主要表现为频率高、幅度大,通过这种形式电力装置受干扰的程度会不断加剧,特别是一些无用电磁信号遭受到的干扰比较严重。给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整体运行。
1.2电流源回路的影响
在电力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会必然的形成一些抗干扰的信息。而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电源的回路状态。造成后台管理不当、主控机子等现象发生。严重阻碍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出现死机的现象。如若处理不及时,使得电力系统的工作不能正常运行。
1.3数字电路的整体影响
在整个电力系统设计中,开关的输出和输入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时甚至出现缝合器的连贯程度不等、断路器及隔离开关堵塞的现象。如果遭到外界干扰的状况时,一定要尽量避免误动的现象发生。
二、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中的问题
2.1变电站道闸操作管理措施
在整个电力自动化运行中,电站的道闸操作工程不容忽视,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遵循电力设备的计划书以及组织手段实施具体的转换工作,从而使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从具体的操作任务来看,从操作任务实施开始直至结束,其间多个环节会受到影响,特别是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如若稍不留意必然产生严重的错误。
2.2运行故障的主要表现
电力系统运行故障主要表现为数据的传输速度慢和运行不合理等类型。当计算机进行多次重复操作时,一些不必要的运算也会随其出现,这样不但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会使计算机系统的中央处理器的负荷量提高。而变电所的信息就是通过微机保护系统和直流系统两种途径获得的。因此,要高度重视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
三、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效益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复杂,极易受到各种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干扰因素会导致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降低,极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显著提升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效益:其一,确保电力自动化系统信号采集过程的稳定性。电力自动化系统在信号采集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外部和内部干扰因素的影响,同时外部和内部干扰因素往往会共同作用,不断加强干扰的强度。电力自动化系统信号采集过程中的干扰具有干扰幅度大、干扰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将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应用于电力自动化信号采集过程中可以确保电力自动化系统信号采集过程的稳定性;其二,确保电力自动化电流源回路的稳定性。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过程中,电流源回路极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电流源回路稳定性降低,同时可能会出现控制系统失灵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将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可以避免干扰因素对电流源回路的影响,提高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其三,确保电力自动化系统开关系统的稳定性。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种外部干扰因素会对控制系统的开关信号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彻底瘫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可以确保控制开关信号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确保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
四、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
4.1抗静电放电的干扰技术运用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装置的运行效率也在得以持续地提升和优化,完全可以快速高效地达到操作的预期目标。但是在静电放电的过程中,依然会对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周围设备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要使这方面的技术水平有所提升,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静电放电技术的运用,从而提升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实际效用。
4.1.1采用机箱金属面板
电力自动化装置中以整体方式的金属机壳或者整体方式的金属面板替代具体的插件式金属机械设备,不但形成了整个面板的运行模式,还打破了插件式面板的干扰效能。为了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在金属面板的背面实现与机箱框架的连接,达到金属面板与金属机壳的实际效能,并且设立专用的接电线。
4.1.2减少面板上的装置设计
静电可以通过面板上的开关及按钮、信号灯、拨号开关等导入自动化装置之中,当自动化装置一旦出现干扰电磁信号时,必然会造成内部元件失去控制,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装置尽量少放入到面板上,特别是对于液晶显示此类设备,还可以通过安装相应的软件进行防护。
4.1.3全面覆盖板的应用
通过利用面板膜进行全面覆盖设计,这样不但可以阻止面板膜阻隔设备的静电释放带来的干扰,还能够避免面板上的各种液晶显示灯按钮、信号灯以及开关覆盖起来。
4.2抗瞬变信号干扰的技术运用
4.2.1选择使用多层印刷版
多层印刷版的使用,能够有效阻止信号瞬间发生变化时生成的不良影响。运用在电板电容的技术中,能够防止电源上各类脉冲的干扰,特别是在器件布线空间较大时,使得整体的功能全面降低,减少各种回路间发生串扰耦合的几率。
4.2.2输入、输出回路的配线与布线装置合理化
在自动化装置中存在大量的输入、输出回路,在进行整屏布线过程中若将其逐一分开极其困难。所以输入线路和输出线路在自动化装置的内部设置时需要精心合理的排布,并在其布置后,尽快引入隔离器件。
4.3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提升
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的全面提升,主要是使设备本身对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减低,进而使获取干扰信号的能力下降,并能快速从不正常的运行状态转换至正常状态。特别是从硬件抗干扰和软件抗干扰等两方面加以提升,使用多个有效的中央处理器结构,合理排布每一个硬件的装置。采用电动化恢复功能运用,在软件的保护措施上,全面配合设备机械、电路布局、印制板等全盘的选用,整体提升瞬间抗干扰能力,使电磁信号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干扰降低。
结语
现阶段,大部分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在传播途径、干扰方式等多方面都会危及到电力自动化装置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对干扰电力自动化的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在电磁信号干扰、静电信息干扰等影响的分析上,要形成全盘的控制的分析,结合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方式,更好的提升电力自动化技术,充分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沈宏平.浅议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
[2]李盛鸿.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探讨[J].电工技术:理论与实践,2015.
作者简介:
姚亚楠(1978.10.26),男,学历:中国石油大学工学学士,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阳市供电公司,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论文作者:姚亚楠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电力论文; 干扰论文; 抗干扰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稳定性论文; 信号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