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正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并且中国在发展互联网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收获,使得中国的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金融和社会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特别是数字货币在增加金融服务范围、网络和移动通讯广泛应用等方面得以长期发展,为广大发展落后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互联网 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货币 金融服务
一、引言
北京大学的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携手蚂蚁金服集团根据蚂蚁金服中交易账户的数据,编制了2011至2018年八年中多个行政层次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结果反映出数字金融实现了可持续、成本低和范围广的金融机制,为经济落后地区摆脱经济贫困提供了可能[1]。从而合理优化了金融资产的配置,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并且能够在促进金融稳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一系列的文献评估了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同时指出数字金融可以很大程度的刺激经济发展,根据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新的问题,给政府和行业参与者带来挑战。
二、我国数字惠普金融的发展
2013年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普惠金融”写入党的执政纲领,使普惠金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同年,由于“余额宝”的出现,使得数字金融开始快速的进入群众的生活,因此产生了P2P 网络借贷平台、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数字金融模式,并且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爆发式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里,依托于信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中国的数字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像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云闪付等,这使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2],尤其是对于某些原本无法接触到金融市场的人们而言,从而推动了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近几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状况。
中国数字金融起步于公益性小额信贷,后来扩展为支付、信贷等多业务的综合金融服务,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最为核心的功能就在于优化配置资源,并且尽最大的努力去降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风险。相关数据表明,金融的发展会促进平滑式消费、降低管理风险、降低居民约束以及便利化交易[3]。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由于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特别是对于那些原先无法接触到金融的群体来说。由于中国的传统金融发展迅速,数字金融的设计范围广,使得大部分拥有手机或接触互联网的居民都可以享受数字金融带来的便利,推动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这也是对互联网的一个挑战,要确保大众信息资产安全,就需要更加安全的数据保障,间接地刺激了我国互联网的高速稳定发展,为惠普金融奠定了网络基础。
三、中国目前数字惠普金融的现状
长期发展以来,传统金融机构遵循着“二八定律”的发展规律,即重视优质客户而轻视长尾客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长尾客户存在风险大、成本高的特点,所以长尾客户群体很难从传统金融机构得到相对满意的金融服务,这就造成了传统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而这种状况正好是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契机。同时数字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支撑了数字惠普金融的发展。以充分利用移动设备、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金融,很大程度的降低了长尾客户的风险和成本,并且有能力给长尾客户相关群体制定低门槛、个性化、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和相关金融服务。因此,数字金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弥补了中国传统金融市场的不足,并且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互联网金融可以以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
由于数字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微信、支付宝在缴纳各种生活费用时,或进行购物、用餐等支付功能时,均可以累积信用,从而弥补了人们征信不足的问题。这些记录在网络金融平台上,并且会被用于借贷审核。因此,互联网革命所带来的数字金融,可以普及到那些原来被传统金融市场抛弃在外的群体,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借贷约束,从而促进了他们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可以预期,由互联网革命所带来的信息或数据的创造和共享,有助于推动数字金融产业的兴起,改善金融的可得性和普惠性。
四、基于中国的发展现状对数字惠普金融进行分析
金融机制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为了应对这个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由传统经济模式转向高质量、效率和公平并重的发展模式。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国金融体系机制将会不断完善和深化,使金融要素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大支撑了我国经济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虽然对普惠金融有重大价值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有着让人骄傲的发展速度,但是相应的监管政策的发展速度却让人大失所望。2016年至今,互联网金融风险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2018年6月以来,P2P网贷行业发生网络恶性事件,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并切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和谐,让人们对互联网金融产生了抗拒和抵触的心理,互联网金融也与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道路越走越远[4]。
五、结论
互联网正在快速改变传统金融的经营管理方式,必须注重利用互联网促进业务服务的转型,并且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提取、变换和分析,再进行模型化处理,找出利于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数据,优化治理结构,培育竞争优势,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机构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从而使普惠金融和数字技术的高度融合,才能真正的实现金融服务普罗社会大众,惠及广大民生。
形成我国特色的运行模式,集中做好以下几点:一借助大数据、移动平台等科技手段,紧抓数字科技技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二加大政策支持,从实际出发,引导中小企业调整企业结构,完善监管条例和法规,制定防范风险制度,应对金融市场的变化。三根据我国区域发展不均、金融结构不完善等特点,设计出多元化、人性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郭峰、王靖一、王芳、孔涛、张勋、程志云,2019:《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经济学(季刊)》,已录用。
[2]李继尊,2015:《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管理世界》第7期。
[3]王颖、陆磊,2012:《普惠制金融体系与金融稳定》,《金融发展研究》第1期。
[4]徐云松.《新时代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新金融》,2018(4)。
论文作者:任浩乾 蒋婷 郭子源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金融论文; 数字论文; 互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 惠普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 我国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