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傅雷的“家书”看“家规”与“家训”_傅雷家书论文

从傅雷的“家书”看“家规”与“家训”_傅雷家书论文

从《傅雷家书》看家规、家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训论文,家书论文,傅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傅雷家书》自1981年问世以来,其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之多,这在当代纯文学作品中是少有的。《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在这本家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父亲的爱子之情,也从字里行间里看到了傅雷夫妇为孩子制订的家训与家规。

做人最重要,重视人格的发展

我们在《傅雷家书》中能够看到这样的内容:

◆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所以他们对作家决不能深入体会,先是对自己就没有深入分析过。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而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一般小朋友,在家自学的都犯一个大毛病:太不关心大局,对社会的改造事业很冷淡。与社会脱节,真正要不得。那般小朋友的病根,还是在于家庭教育。家长们只看见你以前关门练琴,可万万想不到你同样关心琴以外的学问和时局;也万万想不到我们家里的空气绝对不是单纯的一味的音乐,音乐,音乐的!我说“希望”不是指“专业”方面的造就,而是指人格的发展。所以我越来越觉得青年全方面发展的重要。

◆沉默很容易招人误会,以为我们冷漠忘恩,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要有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通过上面这几段文字,可以了解到:在傅雷看来,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首先要关心周围的社会环境,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做人为立业之本。

无论对人对事,都要有开阔的心胸

为了让儿子有更好的心态,傅雷在书信中多次告诫他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有循循善诱,又有苦口婆心。

◆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

◆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是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烦恼是永久免不了的,就等于矛盾是永远消灭不了的一样。但是不能因为眼前的矛盾消灭了将来照样有新矛盾,就此不把眼前的矛盾消灭。挖了根,至少可以消灭眼前的烦恼。将来新烦恼来的时候,再去消灭新的烦恼。挖一次根至少可以减轻烦恼的严重性,减少它危害身心的可能;不挖根,老是有些思想的、意识的、感情的渣滓积在心里。久而久之,成为一个沉重的大包袱,慢慢地使你心理不健全,头脑不冷静,胸襟不开阔,创造更多的新烦恼的因素。

◆我们知道你自我批评精神很强,但个人天地毕竟有限,人家对你的好评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见才能使你进步,扩大视野:希望用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加以思考。

注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做个受欢迎的有教养的人

傅雷既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又经过西方的文明洗礼。所以,他的家规吸取中外优秀元素,注重细节之余,着眼点在让孩子做有教养的人。在信中他这样说道: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你并非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但你很少向人表达谢意。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照应与爱护,不必一定要报以物质,而往往只需写几封亲切的信,使他们快乐,觉得人生充满温暖。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以没有时间为推搪而不声不响呢?

短短几条,就可以看出傅雷的家规是很严而很具体的。

《傅雷家书》自出版以后,屡屡再版,充分说明他的教子之道深得人心。他为孩子订的家规、家训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旧具有可借鉴的价值。

标签:;  ;  ;  ;  

从傅雷的“家书”看“家规”与“家训”_傅雷家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