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电企业运行过程中线路损耗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够妥善解决的话会给企业的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需要针对性采取措施,文章就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供电企业;指标体系;体系管理
1 前言
供电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一个运行段里线路损耗往往是运行收益的相当比例,这也是供电企业运行中主要的不必要损耗,因而需要建立相应的体系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2 同期线损的分析
线损是指电能从发电端到用电端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电网结构,会流经输电、变电、配电各个环节的各种设备。一方面由于设备存在电阻导致电能在流经这些设备之后就会产生相应的电能损耗,并以热能的方式辐射到周围的介质中。此外,由于管理的各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电能损失。线损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涉及到电力规划、设计、基建、更新改造、运行维护、检修、计量、管理等各个方面,影响线损变化的因素也非常多。它主要由电网结构、电网运行方式和技术装备等因素来决定。影响线损的直接技术因素是线路的长短、导线的截面积和导线材料。
3 同期线损的管理策略
以山东某家大型供电公司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时期设立的不同计划指标以及管理对标指标,以达到指标引领工作、推动工作为目的,来实现有效的指标设置合理、指标管控、指标监控工作目标。同期线损指标体系采用了深度融合的理念,通过将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运用其中,能够从日常业务、数据质量和线损应用三个方面来掌控同期线损指标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做到指标体系全面覆盖,全面掌握电量管理、线损管理以及规划计划业务,最终实现同期线损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工作。同期线损指标体系机构的设置。根据山东某大型供电公司的各部门线损管理现状,来进行同期线损指标体系机构的设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期线损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线损领导小组和线损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要由企业内部的领导来担任组长,成员为各部分领导以及下属部门的主任。主要负责同期线损工作当中的监督、检查工作,促使线损闭环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同期线损工作小组的组长要由主管部门主任来担任,相关部门和专业的专工为组员。主要负责公司内部对于线损管理所提出的各种工作要求、计划、工作项目、管理内容等,最终不断提升同期线损的各项合格率。同期线损指标的设定要在传统的指标体系上进行完善和改革,同期线损率的统计比较依赖于现场的设备状况、系统的工作水平,只有在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比较成熟完善的前提下,同期线损率才能对于线损指标提出分析的作用。因此在设定指标体系的工作中,就可以根据传统的方式进行适当改革。需要根据指标所处的不同时期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促进同期线损管理工作能够在各个时期内部都能够实现工作质量的提升。在初期的指标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对同期线损指标进行全面贯彻以及工作的落实。在线损率的统计当中,由于同期线损率能够有效的避免供售电量统计不同期造成的线损率,因此无法来反映真实的线损情况。在推行电能计量全面采集和覆盖工作之后,就应该促使电力系统信息化,这样就可以对同期线损进行自动化统计,促使线损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在实际的线损管理工作中,若是出现“权”、“责”、“利”三者关系不明确,供电所没有形成公正公开公平的考核机制,员工不能够完全发挥出自身的工作积极性,降损工作效率随之降低,线损的管理工作也将成为无用功。为此需要对配电网进行分线,分压以及分台区线损的考核工作,供电所负责人主要是负责全所的综合线损指标,配网线路责任人主要负责相关线路线损的指标,而台区责任人主要是负责本台区线损的指标,并把线损指标进行层层的分解工作,同时应该制定相应配套的线损考核制度与奖惩方式,以便于减少“关系电,人情电以及权力电”现象的发生。强化对于电网潮流的实测工作以及线损理论的计算工作,把握好电网技术线损的实际情况以及运行状态,有助于对区域内部的变损,线损以及各个元件损耗的实际数据加以掌握,掌握好最佳线损率的实际情况。以上信息数据可以是线损指标在进行分析,分解以及考核与管理工作方面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电网改造以及制定降损措施的重要依据。调整完善电网结构,促进配电网的经济运行。线损形成的过程中电网结构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在对电网进行规划建设改造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考虑对线损的影响。首先应该将网改工程作为主要基础,对电源布局加以调整,在负荷中心设置电源,线路由电网向四周辐射,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电网日常数据的观察统计,对日后进行线损数据的具体分析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减小供电半径,减少发生迂回供电以及近电远供的情况,一般而言,10kV配网线路的供电半径应≤15km,而0.4kV线路的供电半径应≤0.5km。再次,选用节能型的配电变压器,同时选择相对合理的容量,在实际的配电系统的电能损失中配电变压器损失占据较大的比例,可以利用节能型变压器或者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率减少配电变压器的损失;另外也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线损理论计算软件的设计,其工作必须常态化,与调度自动化相结合,通过遥测、遥信、GPRS等方法,利用SCADA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设计出固定时段的电网损耗的线损理论计算软件系统。在应用该软件工作的时候,需要针对电网进行线损结点的安排,进而方便数据的获得,从而便于更加精准的分析各个结点的线损情况,便于后期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关于导线的截面应该合理进行选择,电能损耗与导线截面积是反比例关系,导线截面的增加可以减少导线的电阻,进而有效减少电能损耗以及线路的降压。
4 线损原因
一是电路的不合理设计,尤其是线路设计比较迂回的某些地区,通常情况下,线缆都是用铝材质,这样一来,电阻会非常大,所以实际上的电源半径要比理论模型大得多,因此线路造成的损失也就很大;二是线路规划不合理,尤其是变压器与变电站的位置与负荷中心偏离太远,使线路中的功率损耗更大。在偏远地区,变压器三相负载往往处于不平衡的运行状态,这将导致中性点发生偏移,此时电流就会流过中性线路,从而加剧中性线路损耗,况且变压器的匹配往往不是很合理,在生产旺季时,由于大型设备的耗电量大,给变压器造成了更大的负荷需求。但在生产淡季,电能使用负荷非常小,这使得变压器容量超过实际需求,变压器的损耗也会加剧。老化的用电线路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将会导致线路漏电,此外,一些电气设备受使用年限的影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绝缘水平恶化情况,会导致热量增加,进而使电网损耗增加。其他管理损失的内容有:农业负荷分配、电力负荷、农业发展,如果配电变压器不能根据具体的用电情况将电力进行转换,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线损情况。
5 结束语
线路管理工作是供电工作当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为了做好这一点必须要做好相关的技术研究,能源计划和调度管理,在工作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明确线路损耗管理过程的意义和目的,随后采取针对性的控制策略来有效控制线路损耗的情况,提高企业盈利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勤平.环境污染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同期线损程度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2
论文作者:曹立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线损论文; 同期论文; 电网论文; 指标论文; 线路论文; 工作论文; 变压器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