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宁
摘要:变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十分常见。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载体,以举例研究为主要方式,从概念变式、定理和公式变式、条件变式、情境变式、结论变式和解法变式进行了举例研究。以期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变式教学;初中数学;举例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就应该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且是能够学习的。这种为现代化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且为所有学生能够学好的数学课程, 我们称之为大众数学。” 因而,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达到“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且是能够学习”的目的,变式教学就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变式教学中,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灵活运用变式教学, 引导学生多角度去审视、探索问题, 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变式是多样的,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从概念变式、定理和公式变式、条件变式、情境变式、结论变式和解法变式进行了举例研究。
一、概念变式
概念变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属于概念的外延集合的变式,称为正例变式,其中又可以根据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概念的标准变式和非标准变式;另一类是不属于概念的外延集合的变式,但与概念对象有某些共同的非本质属性的变式,其中包括用于揭示概念对立面的反例变式。
例1.如学生通过“标准图形”获得了圆周角的概念后,宜用反例变式。
思考:通过一题多解性的反复变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及知识点的串联,碰到各种题型处惊不乱,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在其解法的多样性,渗透数学中的美学教育,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典型例题进行引申、拓展,通过变式教学,可使学生对题目的本质属性有深刻的认识,通过分析能做到准确、简洁地求解。另一方面,教师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应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进行变式,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 从“不变”的本质中探求“变”的规律, 使知识点融会贯通, 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 增强其应变能力, 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其数学素质, 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真正把对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切实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545001)
论文作者:叶,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概念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式教学论文; 解法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本质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