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华宁县人民医院 云南玉溪 652899
【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头位难产的识别与临床处理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且临产后经四步触诊法结合B超检查而筛查出的横枕位和枕后位的产妇100例,按照产妇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均设置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均给予顺其自然分娩,不给予任何特殊临床处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对于两组宫缩乏力的产妇均给予催产素加强产力,行胎心监护。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2.0%,对照组产妇仅为74.0%,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潜伏期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活跃期观察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熟练掌握头位难产的征象,严密观察产程,及早识别头位难产,并及时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等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产程胎头难产发生率,对于确保产妇与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头位难产;识别;临床处理
产程中头位难产是临床分娩中常见的问题,导致产程中头位难产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胎方位异常,主要是横枕位和枕后位[1]。且头位难产易导致产妇的第二产程延长,会造成产妇丧失顺利分娩的信心,从而导致剖宫产率升高,从而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升高,使整个分娩质量受到不良影响,给产妇和新生儿都带来了影响。因此,临床对于产程中出现的头位难产租给与高度的重视,需要产妇分娩过程中,准确的识别头位难产的发生,并且根据其具体的发生情况,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帮助产妇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提高分娩质量[2]。笔者以下就对产程中头位难产的识别与临床处理方式及其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且临产后经四步触诊法结合B超检查而筛查出的横枕位和枕后位的产妇100例,本次研究中排除了合并有较为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产妇[3]。将入组的100例产妇,按照其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均设置5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50例产妇,年龄为22—32岁,平均年龄为(28.4+1.5)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为(38.6+0.5)周。对照组60例产妇,年龄为21—34岁,平均年龄为(29.2+1.7)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为(39.1+0.6)周。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头位难产的识别
对于头位难产来说,较容易识别的是骨盆狭窄及明显的头盆不对称,但是除了以上情况之外,头位难产是很难在产前进行明确诊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经历了一段产程之后才逐渐表现出来[4]。因此,积极掌握头位难产的征象,严密观察产程,及早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正确的临床处理,促使可能出现的难产尽量向顺产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就要谨慎的考虑头位难产的倾向:①胎膜早破;②宫缩乏力、轻微头盆不对称;③宫颈水肿、过早屏气用力;④产程异常;⑤轻微头盆不对称及胎儿体重偏重[5]。
1.2.2头位难产的处理
对照组产妇均给予顺其自然分娩,不给予任何特殊临床处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等临床处理。对于两组宫缩乏力的产妇均给予催产素加强产力,同时行胎心监护。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7.0,文中的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实施t检验;文中的计数资料数据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2.0%,对照组产妇仅为74.0%,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2.2两组产妇潜伏期与活跃期的先露下降与宫口扩张平均速度比较
潜伏期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活跃期观察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3讨论
综上所述,熟练掌握头位难产的征象,严密观察产程,及早识别头位难产,并及时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等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产程胎头难产发生率,对于确保产妇与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霞.早期更换产妇体位纠正头位难产降低剖宫产率的l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2(8):3076-3077.
[2]孙丽洲,张国英.手法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报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1):30-32.
[3]高燕,杨惠英,唐晓惠.骨盆倾斜度与难产的关系[J].现代护理,2012,8(2):84.
[4]梁礼莉,谢智萍,李洁.产妇第二产程不同分娩体位分娩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6(1):49-50.
[5]张开娥.头位难产在产程中及时处理对母婴预后的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0,22(16):2507-2508.
论文作者:谢泽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产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差异性论文; 体位论文; 平均论文; 速度论文; 宫颈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