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 广西 南宁 530012)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337-02
韦立富主任医师为朱琏针灸学术继承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专家,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广西针灸学会名誉会长,广西桂派中医大师,全国第二批国医大师推荐候选人。其从事中医针灸临床50余年,善于运用朱琏针灸手法,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针灸临床经验,擅长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病症,并且颇有深刻的见地。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其对小儿遗尿症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临床表现
遗尿症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指小儿已达到应自主控制排尿的年龄,但仍不能自主随意排尿,祖国医学称之为“夜尿”“遗溺”等。遗尿在临床上多指5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1]。对于遗尿症的治疗,西药疗效一般,易反复发作,且副作用较大[2]。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10%的5~6岁儿童夜间尿床,通常男孩比女孩多。近期有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症与神经系统,尤其是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有关。此外,还有学者认为,针灸治疗遗尿症,与调节大脑皮质的醒觉功能,和提高膀胱对尿容量刺激的阈值及增加抗利尿激素产生等因素有关。
2.病因病机
中医学很早就有关于遗尿的记载。《灵枢·九针论》:“膀胱不约为遗溺。”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列有“遗尿候“尿床候。”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遗尿》言:“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考试不能拘制,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遗尿临床上以虚证多见。韦立富认为, 本症多与脾、肺、肾、任脉、膀胱的功能失调有关。主要是肾阳不足,气化失司,膀胱失约。同时常见脾肺气虚证,重则为脾肾阳虚,下元虚寒之证。因此,在治疗上遵循《灵枢·本输》篇“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的原则。
3.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选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肾俞、中极、膀胱俞。配穴:地机、曲骨、命门、大杼等[3]。每次取主、配穴中的1~3个轮流使用。以朱琏著《新针灸学》一书中的抑制法Ⅱ型手法进行治疗[3]。腰腹部和上背部的穴位,还可配合温和灸或拔火罐法,每次每穴治疗1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两周)为一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疗程结束后,休息2~4天,视病情再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如果病症已被控制,应继续治疗几次,以巩固疗效。
4.病案举例
林某,男,5岁。初诊日期:2005年12月22日。主诉:反复夜间尿床已5年。家属代诉:患孩从小就有夜间尿床习惯,每隔1~2天则尿床1次,偶尔午间也有遗尿现象。爱睡觉,饮食未见异常。既往易自汗。查体:面色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稍数。西医诊断:遗尿症。治疗:取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肾俞、中极、膀胱俞、曲骨、大杼、气海、命门、大椎、膏肓等穴。具体操作:第一天针足三里(双),针刺抑制法二型手法,缓慢捻进法进针,进针后不间断捻针,要求针感传至足背。留针10分钟,期间雀啄灸关元穴30下。然后以迅速抖出法起针。第二天,来诉昨晚未遗尿。针三阴交(双),灸关元穴30下,针灸手法同前。第三天针阴陵泉(双),灸中极。以此方法连续治疗,腹部及腰背部的穴位多用灸法,肾俞、膀胱俞亦可针刺。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8次,已无尿床,可唤醒起床小便。
【按语】遗尿症大多数是由于大脑皮质上控制排尿的“警戒线”敏感性降低所致。所以,针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给予适当刺激,可以激发与调整神经系统尤其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提高“警戒点”的作用,达到治疗遗尿症,使患儿能唤醒或自动起床排尿。单纯遗尿症,无其他器质性疾病,取穴以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为主,施以针刺抑制法二型手法配合兴奋法取针,以及腹部穴位雀啄灸法,取得良效。此外,配合适当的训练是必要的,如对夜间睡得较深的患儿要定时唤醒,起床排尿,或者限制其白天活动过多。还有的进行白天清醒时“憋尿”训练,以增加膀胱对尿容量刺激的阈值。
5.讨论
韦立富在诊治小儿遗尿症时,注重病症结合、因症兼顾和取穴灵活。韦立富主张从中西医病机分析,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综合分析疾病的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重点抓住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治疗,但又兼顾其症状轻重缓急及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年龄、性别、身材、体质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灵活取穴。韦立富认为,遗尿症大多数是由于大脑皮层上控制排尿的“警戒点”敏感性降低所致。 针灸通过对反射区上特定穴位给于适当的刺激,可以激发与调整神经系统尤其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提高“警戒点”的作用,所以能达到治愈本症的目的。韦立富认为,小儿遗尿症的中医病机主要是脾、肺、肾、任脉、膀胱的功能失调,关键是肾阳不足,气化失司,膀胱失约。同时又常见脾肺气虚证,重则为脾肾阳虚,下元虚寒之证。故治疗时强调以“益气、补肾、温阳”为根本,注重“调神和强壮机能”的配合,多选用能入脑调神的穴位,如督脉的命门穴;四肢多选用大脑皮层投射区内的特殊感觉区,且能起益气、补肾、强壮作用的特定穴,如“多气多血”的阳明经和任脉经穴,并结合脾经、肾经、膀胱经下合穴及交会穴。故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肾俞、中极、膀胱俞、曲骨、地机、大杼、气海、命门、大椎、膏肓等。同时常配合温和灸及拔火罐以益气温阳通络治疗。此外,“调神”的原则也体现于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指导,以提高家长及患儿对本病的全面认识,指导其尽力消除各种有害的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防止半途而废,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起居,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开展规律引导,防止病情的加重和复发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徐荣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92.
[2]寰志毅,戎萍.小儿遗尿中医治疗近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7):474-475.
[3]朱琏.新针灸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
论文作者:吴海标(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膀胱论文; 针灸论文; 穴位论文; 小儿论文; 命门论文; 神经系统论文; 机能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