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思想政治新课标高效课堂探索途径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开拓思路,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初中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新课程与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我们思品课教师的重要课题。高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1 贴近学生生活,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思想品德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等。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我认为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①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②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焦点访谈》以及《法治在线》、《法律讲堂》等栏目,并作好摘记;③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思品小论文,进行阶段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 确立学习主体,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话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中发生的一些纠纷,诸如:消费纠纷、同学纠纷以及与父母间的矛盾问题等。同学们都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还真这么有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引导学生自学探究,扎实有序地推进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等),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
4 巧设情境,充分营造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氛围
“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促发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为此在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后,我们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道德情感因素。设计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创设适合初中学生形成健康思想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探寻兴趣,对问题的感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仅靠书本这种封闭单一的知识教学是难以实现的。思品教师应把课堂教学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去,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和社会,和学生的情感有机地融为一体。
5 拓宽学习范围、发挥并利用好课内外课程资源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的特点,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时政材料,如认真研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参考消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在校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竞赛,举办安全讲座、演讲比赛、创建平安校园手抄报比赛、政治小论文征文评选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
总之,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改革的行列,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就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同时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二中学
论文作者:吴友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学生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主体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高效论文; 初中论文; 《教育研究》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