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观察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两组,管理前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管理后采取包含护理标识的统一的、规范化安全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管理后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且护理满意情况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统一、规范的护理标识,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情况。
【关键词】护理标识;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228-02
护理标识是将行业特征通过规范的文字或者图案标识各个物品和工作环节的总称,其主要目的是为将现有的护理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降低护患之间的纠纷[1]。护理标识的应用能够将各个护理环节和各种医疗物品更好的区分,更加明确清晰的展现工作环节。血透室具有风险高、负荷高及技术高等特点,护理人员在高强度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心理和生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护理差错的发生在所难免[1-2]。如何避免或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评估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已经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观察和对比我院血透室实施护理标识前后护理安全管理的情况,以期为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血透室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精神障碍、意识模糊等患者。其中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38例患者为实施护理标识前阶段,男81例,女57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7.3±2.6)岁;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患者为实施护理标识后阶段,男78例,女61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49.4±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管理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管理后采取包含护理标识的统一、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具体如下。①成立护理标识管理小组 成员通过自主报名的方式进行选择,而后推举出组长,进行科室安全管理论证、护理标识设计、安全管理措施监督等工作的分工。②循证护理 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结合现有临床科室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护理标识在安全管理应用的必要性,总结以往工作的问题和经验,评估血透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如错误用药、不恰当护理管理、意外伤害等,确保相应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安全提示的完整。③设计护理标识 管理小组通过系统分析血透室潜在的风险,结合临床的实际需求,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合理的组合颜色、形状和图案等,建立系统、全面和科学的护理管理流程。④护理标识内容[3-4]a、患者一般资料标识 为患者佩戴标有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血型、病因及主管医生的腕带,腕带主要有,红色、黄色和蓝色三种颜色,其中红色代表危重症患者,黄色代表需要重点照看的患者,蓝色代表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前需要逐一核对患者相关信息,错误识别而引起医疗事故的发生。b、管道标识 责任护士详细填写置管相关内容,如日期、换药等,使用不同颜色的具有防水功能的不干胶贴贴于不同用途的颜色导管。输注特殊药物时,在输液架上悬挂警示标识。c、危险环境标识 血液透析室的重要仪器和危险地带采用紫色或红色标识加以表明,提示医护人员和患者注意,防止绊倒或跌倒的意外事件的发生。d、温馨提示标识 在治疗室和护士站张贴上日常用语标识,提醒医护人员着重注意的潜在风险因素,预防不良护理差错的发生。⑤质量控制 加强培养护士对于护理标识重要性的意识,谨记相关护理标识的作用。管理小组进行定时抽查和监督,对于收集的反馈进行讨论并进行即时的改进,为护理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有效保障。
1.3 评价指标
比较管理前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其中护理满意情况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内容包括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理水平等,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90分)、不满意(≤69分)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护理标识安全管理前,患者发生不良事件17例,其中针刺伤6例,跌倒5例,意外拔管4例,其它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3%;实施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6例,其中针刺伤3例,跌倒2例,意外拔管1例,其它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 P=0.037<0.05)。
2.2 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前后患者的满意情况比较 具体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知识及事故维权的意识也逐渐增强。血透室是血液透析的主要场所,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沉重的工作压力和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势必增加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作为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护患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护理标识作为有效预防临床不良事件的措施之一,能够给护患双方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促使护理人员按照已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标准化操作,避免了以往盲目、按照经验操作的弊端,有利于降低护患纠纷,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提高其护理满意度[1-2,4]。同时,在血透室设置护理标识,也可以提升患者的警觉性,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护理标识系统化、规范化的应用也能够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且护理满意情况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统一、规范的护理标识,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情况。
【参考文献】
[1]童丽婷.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4):125-127.
[2]杨林燕,蒋佳惠,姜颖洁.护理标识在血透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7):138-139.
[3]张阿利,王慧,林芝.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87-88,95.
[4]冯丽容,胡翠燕,李洁玉.护理标识应用于血透室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3):73-75.
论文作者:王芳,岳雪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标识论文; 患者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发生论文; 不良论文; 事件论文; 情况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