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印巴冲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巴论文,冲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对抗和冲突是事关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洲安全的最突出的问题。印 巴对抗从1947年印巴分治就开始了,在冷战时期曾引发三次(即在1947年、1965年和197 1年)印巴战争。90年代以来,印巴对抗逐步升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还是围绕克什米尔 的争夺,克什米尔争端已成为印巴对抗的主要症结,克什米尔穆斯林武装对印度的恐怖 袭击更是造成今年印巴战争危机的导火索。
一
目前,在反恐怖的国际大气候下,印度认为印巴对抗的根源在于“跨界恐怖主义”。 这一观点真能反映印巴半个多世纪的对抗吗?笔者认为造成印巴长期对抗的根源不是“ 跨界恐怖主义”,而应该从两个层次加以理解:(1)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彼此争夺,介入 南亚地区事务,造成有关国家、特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长期处于敌对和武装对 峙的状态;(2)印巴之间因领土、资源、宗教、跨界民族和移民等问题引起的争端与冲 突。冷战结束后,大国介入这一导致印巴对抗的外部因素应该说已经基本消失,但印巴 之间所固有的在领土、宗教、民族等方面的矛盾仍然是印巴对抗的根源。
从地缘政治角度讲,次大陆更能描述印巴对抗的范围。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 度河流域,处于南亚次大陆的边缘地带;而印度则雄踞南亚次大陆的中心,其他国家分 别与它交界或毗邻。这种特殊的地缘构成和不平衡状况使印度在南亚处于支配地位。仅 从领土面积、人口规模和自然资源这三项主要的权势基值和对抗资本来看,分治之初印 度的国土面积(126.96万平方英里)和人口规模(3.57亿)均为巴基斯坦的4倍,工业实力 是巴基斯坦的10倍,主要工业资源几乎都集中在印度境内。1971年之前,巴基斯坦的国 土被印度一分为二,彼此相距1500多公里,不仅如此,印巴边境还无天然屏障可守,经 由公路、铁路、水陆或者空中,印度很容易便可进抵巴基斯坦边境。1971年东巴独立建 立孟加拉国后,巴基斯坦便由南亚大国变为一个中等国家,印巴力量对比失衡更为严重 。
印巴毗邻的地缘现实使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在印巴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状态下始终面临 来自印度的严重威胁,由于仅凭自身实力巴基斯坦根本无法在印巴对抗中摆脱地区力量 的结构性失衡状况和印度的威胁,巴基斯坦便逐渐利用自己在大国全球战略中的地缘政 治价值与西方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结盟,在牺牲某些利益的同时,尽可能满足自己的安 全和发展的急迫需要。随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南亚对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地位 上升,而印度当时对与美结成军事联盟持保留态度,继续坚持不结盟政策,相反巴基斯 坦则对美国的集体安全条约的提议反应积极,美巴双方的利益交叉使两国关系迅速升级 。1954年5月美巴签署《相互防御条约》,同年9月巴基斯坦加入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 织,次年9月加入《巴格达条约》,巴基斯坦成为“美国在亚洲最密切的盟国”。受美 巴同盟刺激,印度也加紧向苏联靠拢。这样,美苏双方各自在该地区找到了战略支撑点 ,国际冷战的大气候与南亚地区印巴对抗相结合产生了战后南亚战略格局的基本雏形, 这种“美巴—苏印”对抗格局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
然而,结盟并没有使印巴对抗完全回归平衡。由于美国将其总体战略利益置于印巴对 抗之上,在巴基斯坦需要援助的关键时刻后撤,1971年印苏战略合作最终肢解了巴基斯 坦。巴基斯坦在得不到美国实质性援助的情况下,只能与印度签署《西姆拉协议》,接 受印苏对南亚政治版图的改写,在印巴对抗中暂时让步。巴基斯坦与美国的结盟未能实 现其应付地区威胁和保障国家安全的目的。当两个地区性大国实力悬殊时,实力较弱的 一方选择联盟战略虽然有其必然性,但其国家安全往往得不到根本保障,究其原因在于 :地区性力量的结构性失衡态势不能从根本上获得解决;该国与区外大国在联盟内的不 对称地位以及他们对威胁轻重缓急的不同认识和对联盟的不同期望,决定联盟力量主要 被用来服务于大国的利益和战略需要。
冷战结束后,两极世界不复存在。南亚战略格局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印巴对抗的 外部环境由“印俄—巴美”四国双对抗逐渐向印巴两国之间的单一对抗方向发展,印巴 之间所固有的在领土、宗教、民族等方面的矛盾仍然是印巴对抗的根源,克什米尔就是 这一根源的核心问题。
二
90年代以来,印巴对抗逐步升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还是围绕克什米尔的争夺,克什 米尔争端已成为印巴对抗的核心问题。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克什米尔是英属印度的一 个大土邦。1947年印巴分治时,英国鉴于克什米尔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力图利用它作 为军事基地,并以此制造印巴纠纷,以便从中渔利,因而在“蒙巴顿方案”中,对克什 米尔的归属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克什米尔争端实际上是“蒙巴顿方案”挑起来的。如果 按“蒙巴顿方案”以宗教信仰为标准来划分,这里77%的居民是穆斯林,理应划归巴基 斯坦,但“蒙巴顿方案”又规定土邦享有独立地位,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当时克什米尔的上层统治者信仰印度教,因此他们宣布克什米尔加入印度,这为印巴 冲突埋下了祸根。克什米尔问题是牵扯印巴两国的形象乃至国家统一的问题。巴基斯坦 是根据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属于两个不同民族的理论建立的国家,如果巴基斯坦承认了穆 斯林占大多数的克什米尔是印度的领土,就等于否定了自己赖以立国的根本原则;而印 度则始终否定穆斯林赖以立国的“两个民族理论”,认为穆斯林与印度教徒虽然宗教信 仰不同,但同属一个民族,因此反对穆斯林以宗教立国,如果把克什米尔划归巴基斯坦 ,则等于承认了“两个民族理论”。事实上,克什米尔问题已成为印度与巴基斯坦极为 敏感的国内政治问题。印巴历届政府都面临着国内的巨大压力,谁都不敢在这一问题上 做出重大妥协,冒出卖民族利益的罪名。由于克什米尔问题实际上已成为国家主权、民 族尊严和民族感情的象征,而且与国内的党派政治纠缠在一起,差不多使这一问题成了 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就连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也不得不承认:“即使我有 全部的愿望,也没有能力解开它。”
印巴关于克什米尔的争端,除领土之争,各自的建国原则和建国理论基础外,更重要 的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和防御上的需要,两国都很重视克什米尔的战略地位。巴基斯坦 方面认为,面对强大的印度,巴基斯坦缺乏战略纵深,如果失去了克什米尔,巴基斯坦 的侧翼会完全陷入印度的包围之中,从而使巴基斯坦在与印度本不平衡的力量对比中处 于更为不利的态势,为此,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称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的“生命 线”。对印度而言,完全占据这块邻近中国、阿富汗和中亚的重要地区,可以断开巴基 斯坦和中国的陆上联系,并可将印度的国防前沿推到阿富汗一侧。这样,在将来的印巴 冲突中,巴基斯坦便与其邻近的大国完全被分离开,有利于增强印度对巴基斯坦在军事 上的压力。因此,争取中国对克什米尔问题上持中立的立场,或进而支持印度的立场, 无疑对印度具有极重要的安全上的意义。因为在印度的诸多邻国中,只有中国这个大国 可以抗衡印度,且也是令印度感到担心的。因此,中国在印巴争端中的立场如何,直接 关系到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实力对比。
反恐怖成为国际热点后,印度在处理克什米尔问题上在国际舆论宣传中强调巴向印控 区渗入和支持穆斯林极端组织,支持“跨界恐怖主义”,力图将巴与国际恐怖主义挂钩 ,以争取国际社会增加对巴压力。而巴基斯坦对印的企图心知肚明,去年印巴首脑会晤 巴基斯坦只主张与印谈判广泛意义上的恐怖主义问题,在谈判中坚持回击任何可能导致 将克什米尔穆斯林武装纳入恐怖主义组织的提法。
事实上,印巴之间的积怨根源于克什米尔问题,并且恐怖主义因素可能的确在克什米 尔有所体现,但这不可能替代印巴之间的所有问题。印度一厢情愿用“跨界恐怖主义” 问题来替代克什米尔问题,虽然国际社会都反对恐怖主义,但不可能否认客观存在的克 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在“跨界恐怖主义”问题上纠缠不休,印度不同巴基斯坦坐下来 讨论克什米尔问题,这是导致两国在“亚信”峰会上无功而返的主要原因。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事关两国国家根本利益,并且还涉及两国宗教感情,印巴不大可能 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妥协。印度以打击克什米尔“跨界恐怖主义”方式,准备发动“有限 战争”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设想十分具有危险性,巴基斯坦很难退让,国际社会也不 会对印巴冲突核心问题是克什米尔问题的事实视而不见。无论此次印巴紧张局势是否会 导致战争,只要克什米尔这个问题不解决,印巴之间的战争引信就永远不会解除。
三
从地缘政治上看,印巴地处南亚,属于广义上亚太地区的一部分。从地区力量上看, 印度的迅速发展及其东向政策使印度与狭义上亚太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印度在亚太安 全中的地位上升。印度为谋求在对抗中的绝对优势并最终摆脱对抗束缚,除了争取阿富 汗新政权对印友好外,将争取全力挤入亚太,与美、日等亚太国家修好,从而进一步改 善印度的外部安全环境,使其腾出更多精力来对付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为平衡印度,除 巩固与中、美等大国关系外,将逐渐利用伊斯兰世界的力量以改善自己在印巴对抗中的 劣势。这种各自向东西方向的战略选择可能导致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印度外交和安全上 更具攻势,强化“北防、西攻、东向、南进”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加大对巴基斯坦的战 略挤压,全方位地遏制巴基斯坦的发展,尽力拖垮巴基斯坦;另一方面,努力将其局限 于南亚的传统安全范围向亚太(特别是东南亚和东亚)、印度洋方向扩展,支撑这一战略 的三个重要环节将是加快发展经济实力、核力量和远洋海军力量。印度的最终目标仍然 是世界大国,其层次目标则逐渐明确为亚洲大国、亚太大国、印度洋霸主。二是巴基斯 坦更加倾向伊斯兰化。由于巴基斯坦在南亚已不可能与印平起平坐,为寻求更大影响力 和与印争夺的战略依托,巴基斯坦除了与中国进一步密切传统友好关系外,可能将其主 要精力放在伊斯兰世界,突出其作为唯一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大国地位。“9·11”事件 后巴基斯坦国内(特别是军内)的伊斯兰情绪仍处于上升阶段,宗教政党对国家内外政策 的影响力将逐步显现,但巴基斯坦短期内尚不致改变其“温和、世俗”的性质。塔利班 政权瓦解后,巴基斯坦希望阿富汗的最大民族普什图族今后能控制中央政府,以维护它 在阿富汗的影响和利益,也有利于重开经阿富汗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发展与“中亚经 济合作组织”特别是中亚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增强与印度抗衡的能力。今后10年印 度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大国均看好其市场潜力和新经济实力,而巴基斯坦面临的困难则 较大。
从亚太大国关系来看,美、日等都重视发展与印度的关系,逐渐倾向于将印度扯进亚 太安全体系,因而印巴对抗逐渐从南亚安全变成亚太安全的一个热点问题,与印巴邻近 的中国更为关注印巴对抗。美国等大国对印巴关系的调整也反映了印度在亚太地位的提 高及印巴对抗在亚太安全中的地位。在印巴对抗的症结点克什米尔问题上,90年代以来 美国逐渐倾向于要印巴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对巴基斯坦以公决形式解决克 什米尔问题的主张,美国在安理会等诸多国际场合多予支持,并乐于充当两国在这一问 题上的仲裁者。印巴核试后,美国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关注已转向防止印巴爆发核冲突。 与此同时,美与印在经济、反恐等方面的合作却不断加强,关系日益密切。当然,美印 走近并不意味着今后美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会偏向印度,美国在防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等方面仍需巴基斯坦的合作,虽然印度曾多次提出要将巴基斯坦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 名单,但均被美国否决。“9·11”事件后,印巴对抗在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更 显著了。美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态度十分坚决。由于克什米尔是穆斯林武装活动频繁 的地区,在克什米尔的穆斯林武装中,有个别属于与拉丹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恐怖组织, 有些属于主张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多数组织或多或少地在使用暴力手段,因 此美国将对巴基斯坦施加更多的压力,而对印度对克什米尔穆斯林武装的政策则可能不 插手,并有可能暗中鼓励印度加大打击穆斯林武装的力度,特别是那些极端组织。印度 国会恐怖袭击案后,美国为防止印巴对抗打乱其反恐战略部署,一方面敦促巴基斯坦打 击在克什米尔和印度从事恐怖活动的组织;另一方面,美国也积极介入劝和,防止印巴 发生大的冲突。因为一旦印巴再次在克什米尔发生冲突,不仅可能刺激巴基斯坦国内穆 斯林的情绪,而且可能激发新的恐怖暴力活动,地区不稳将进一步加剧,美国打击国际 恐怖主义的战略将受到严重干扰。这样,美国今后在提升美印关系时,不得不从地缘战 略、反恐战略、对伊斯兰世界战略等更高的视角来看待印巴对抗,因而印巴对抗在美国 亚太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也将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但是印巴对抗是有限的,对亚太安全的消极影响也不应估计过头。印巴对抗爆发全面 战争的可能性很小。目前印巴均将国内经济建设和恢复放在首位,美国等同时与印巴修 好和印巴和谈虽不能消除印巴对抗,但可以缓和双边关系和南亚紧张局势。在印巴军备 竞赛中,印攻巴守的局面虽然难以扭转,但由于美国压力和巴基斯坦经济承受能力所限 ,前两年印巴在核军备上的螺旋式上升情况可能有所变化,“连锁反应”效应将会减弱 ,2001年初印试验“烈火”中程导弹时巴就没有跟进。在克什米尔,由于恐怖主义活动 与穆斯林武装分裂势力相互混杂,印巴在处理克什米尔争端等问题上将更加谨慎。但印 巴仇怨根深蒂固,历史上曾爆发三次大规模战争,都是由于领土、民族、宗教等历史根 源,两国关系难以根本改善,克什米尔仍是两国产生冲突的核心问题。
标签: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印巴冲突论文; 印巴战争论文; 中国巴基斯坦论文; 南亚历史论文; 穆斯林论文; 恐怖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