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的诊治论文_吴秦超

小儿腹泻病的诊治论文_吴秦超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安徽六安237005)

【 病史采集 】

1接触史 主要是与其他受累个体的可能接触导致,尤其是日托中心的儿童。

2喂养史 不洁饮食,牛奶的摄入和有无食用鱼虾等。

3抗生素的应用 有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4旅游史 对流行的病因和季节性变化很重要。

5诊疗经过及疗效如何

【 物理检查 】

一般检查:精神状态,皮肤弹性,舌唇黏膜,前囟眼窝有无凹陷,尿量,脉搏。

【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大便培养加药敏,电解质,血气分析及与本病有关的其他检查。

【 诊断要点 】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按照腹泻的病期和症状的轻重,作出分期、分型;并判断有无脱水及脱水的程度与性质、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寻找病因,如喂养不当、肠道内外感染等。

【 鉴别诊断 】

(一)生理性腹泻

(二)细菌性痢疾

(三) 坏死性肠炎

【 治疗原则 】

(一)调整和限制饮食

(二)控制感染 非侵袭性细菌所致的急性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尤其是轻症仅用支持疗法常可于短期内痊愈,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一般均需用抗生素治疗。

(三)粘膜保护剂 如思密达。

(四)液体疗法

1.口服补液 目前各地普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治疗急性腹泻脱水,取得良好效果。此种溶液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腹泻、脱水,治疗对象一般限于轻或中度脱水患者,并只用于累积损失和继续损失的水和电解质的补充。

2.静脉补液  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重或腹胀者需静脉补液。原则是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溶液总量  包括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三部分。 上述三方面进行综合,第一天补液总量约为:轻度脱水 90~120 ml/kg;中度脱水 120~150 m1/kg;重度脱水 150~180 ml/kg。

2) 溶液种类 累积损失的补液性质可按等渗脱水用 1/2 ~ 2/3 张含钠液,低渗脱水用 等张 ~ 2/3 张含钠液,高渗脱水用 1/3 ~ 1/5张含钠液。

3) 扩 容: 对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先用2:1等张含钠液 20~30 ml/kg,于 30~60 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脱水纠正后,只需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可将这两部分液体混合一起,在12~16小时滴完,每小时约 5 ml/kg。

4) 纠正酸中毒 中度以下酸中毒一般无须另行纠正,因为在输入的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而且经过输液后循环和肾功能改善,酸中毒亦随之纠正。对重度酸中毒可另加一部分碱性溶液,提高 二氧化碳结合力 5mmol/L ( 10vol% ),如给5%碳酸氢钠 5 ml/kg 或11.2%乳酸钠3 ml/kg即可。

5) 补 钾 原则是见尿补钾。一般患儿按每日 3~4 mmol/kg(相当于氯化钾每日 200~300 mg/kg),缺钾症状明显者可增至每日 4~6 mmol/kg( 约相当于氯化钾每日 300~400 mg/kg )。

6) 补钙与补镁

(五) 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1 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儿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酸乳或短时间应用脱脂乳,必要时静脉滴注氨基酸制剂或胃肠道外全营养液,随着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一般饮食。

2 有双糖酶缺乏时,暂停喂糖类和乳类,改用豆制代乳品。

3 对肠道内特异性细菌感染及小肠细菌过度增殖可选用适宜抗生素,但切忌滥用抗生索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4 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补充各种维生素等。

(六) 补锌治疗

急性腹泻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大于6个月小儿每日补充元素锌20mg,小于6个月每日补元素锌10mg,共10-14天。

【 疗效标准 】

1.治愈:无腹泻,大便性状正常,无脱水症状。

2.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形状趋正常,脱水症状明显好转。

3.未愈:症状和体征未缓解。

【 出院标准 】

论文作者:吴秦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  ;  ;  ;  ;  ;  ;  ;  

小儿腹泻病的诊治论文_吴秦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