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_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_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决策,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全党新的重大考验。作为执政党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取决于我们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步骤。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任务。

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成这样的历史重任,关键在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过程中,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战略任务。

20世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善于驾驭各种复杂局面、能够应对任何风险考验的党。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中国共产党对肩负的时代重任和面临的风险挑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具备战胜任何风险挑战的条件、能力和智慧。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这个时代主题也是一道历史难题,它给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和派别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更给它们以严峻的考验。任何政党、派别,其最终的地位与命运,决定于它能否经得起考验,能否完成民族和时代的重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成功地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和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从革命到建设到改革,从受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到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新的时代主题,也是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更为艰巨复杂的又一个历史难题。党执政以后,一方面获得更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产生腐败甚至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也有了新的变化,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艰难得多。50多年来,我们党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观察世界大势,正确把握时代要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最先进的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我们党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不放松,实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党立于不败之地。正是这“三条主线”,凝聚成应对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无坚不摧的力量,使我们党从容地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具有许多新特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指出,我们不仅着眼于本世纪,更多的是着眼于下一个世纪,要把当前的事情做好,在下个世纪更好地前进;要在21世纪前50年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更艰巨,比前两步要困难得多,需要艰苦努力。江泽民同志对中国在新世纪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也作出了一系列十分深刻的预见。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在新世纪肩负的时代重任和面临的风险挑战,有着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

首先,我们党面临着世界发生剧烈变化带来的考验。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新世纪四大趋势将更加突出:一是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二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并将成为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三是世界格局多极化不可逆转并将逐步形成;四是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世界的剧烈变化使人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以经济、科技、军事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未来国际局势将更加变化多端,错综复杂。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改变。

其次,我们党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考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宏伟目标。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未来很长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信念,靠不断深化改革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在新世纪,我们的发展任务很重,这主要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运用科技革命成果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搞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等。实现这些任务既有难度又有风险,具有很大的艰巨性和挑战性。

再次,我们党面临着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考验。统一祖国,是中国人民坚如磐石的信念。中国共产党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并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指导下,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然而,台湾当局逆潮流而动,企图无限期拖延统一进程。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出于其自身利益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为中国统一事业设置重重障碍。凡此种种,使我国的统一事业面临巨大风险,我们在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同时,还必须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

最后,我们党还面临着加强自身建设的考验。同党在新世纪肩负的历史重任和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目前党的建设的现状还不完全适应,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飘浮,甚至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腐败变质。这些问题的滋生与蔓延,严重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损害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凝聚力。怎样使我们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并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富有理论创新精神的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大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坚持这一基本理论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就能保证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什么风险和挑战,我们党都有主心骨,能够做到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所以,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开拓创新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任何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状况,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一条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艰辛的探索,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生产力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取得重要成果,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为在新世纪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新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途径。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取决于我们党,不仅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而且取决于我们党善于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体现党善于领导的过程,也是我们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经验告诉我们:在实施党的领导过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我们党在探索和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过程中,成功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执政党能力建设的一条红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直坚持三条最重要的战略信条:一是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柱;三是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社会环境。然而,贯通这三条战略信条始终要靠我们党自身的改革和完善。正是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使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个善于领导革命的党;搞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善于领导建设的党;搞社会主义改革,同样也需要一个善于改革的党,包括善于改革自身的党。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作为执政党,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最终都要体现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而这又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靠发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用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自身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特别是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作用。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现代化和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互动的实践表明,全面而快速的中国现代化(全面小康是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发展要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就必须纳入一种秩序和规范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持续、稳定而安全的发展潮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源有限、制度不成熟、社会尚未完全发育的国家来说,要有序而规范地把握、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进程,就必须有强大的领导力量,必须有党的有效领导,这种有效的强大的领导力量又必须通过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来实现。所以,面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变化,本质上要求我们党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中,探索和构建与这个发展阶段、发展形态要求相适应的新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全面协调党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保证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领导,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江泽民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全局性的作用。面对挑战,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自身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重新确立党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问题。党与国家的关系是党的执政方式问题;而党与社会的关系是党如何动员和整合社会的问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就是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问题。从政治学角度讲,在执政的条件下,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不仅取决于党自身,而且取决于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一切的最终基础又要落实在现实的经济关系与经济发展之中。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在使国家与社会的各自运行和发展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使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要求党必须重新调整领导国家和领导社会的体制与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必须调整执政方式,调整领导、动员和整合社会的方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处理好党委与人大、党委与政府、党委与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不论是党与国家关系的协调,还是党与社会关系的协调,都同时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的领导如何在逐步得到改善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问题;二是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如何实现稳定、有效地健康发展的问题。显然,这两个方面问题都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最终实现。

毫无疑问,在党、国家与社会的三者关系中,作为核心力量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确立党与国家、党与社会关系的关键在于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党必须依据时代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依据国情、世情和党情以及党执政的规律性,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始终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使党的执政能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始终获得同步发展。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从党所处的时代特点、党所面临的任务和党的队伍的现实状况提出来的,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借鉴一些外国执政党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报告指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或五种执政能力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其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依法执政的能力,是上述五种执政能力的重点。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需要进行长期的开创性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在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过程中,要学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经济建设,应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学会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把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把政府职能和市场、企业的需要相结合,学会按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来发展经济、处理问题;学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善于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发展步伐。21世纪的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同时,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又同时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这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显著特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党正确执政的必然要求。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关键在党依法执政。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来行使执政权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和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大大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离开这个基本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就失去了主心骨,依法治国必然会偏离正确方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实现形式,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贯彻党的主张,体现人民的意愿,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使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正确处理党执政与国家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要善于从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肩负的时代任务出发,把党的执政方式纳入法制的轨道,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的方针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又善于运用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执政党,党还要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用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社会民主和人民民主。

标签:;  ;  ;  ;  ;  ;  ;  ;  ;  ;  ;  ;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_小康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