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发电厂的电力系统应该也紧跟科技进步的方向,大力开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目前来看,计算机系统需要介入的环节有很多,例如运输环节、发电环节、变电环节等,由此看来,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提升和发电厂工作模式的优化都要依靠发电厂各个施工环节对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明确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广阔前景,对于整个发电厂来说十分重要。
关键词: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重视,随着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现代电子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不断趋于完善,为供电网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可能。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概况
所谓电力系统指的是发电厂通过使用变压器等配电设备把自然能源转化成电能,并输送到用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传输,进而实现对电能的调节和保护作用。而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调节和保护自动化,实现电能稳定运行的目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精确地采集到电力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电力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实时精准地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同时实现有效分类,综合调节电力系统中的多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效率,减少了故障损失率,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二、影响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因素
1、燃料因素
在发电厂的工作流程中,对锅炉进行加热的燃料主要是煤炭、煤油等物质,这些燃料的燃烧过程和生热质量都各不相同,而锅炉对产热水平的要求却十分统一,没有自动化技术的严格控制,往往在燃烧生热的过程中,燃料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十分严重,对火电厂的工作效率产生了影响。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有限,而不同种类和处理方式不同的煤炭其内部成分也不同,将它们燃烧之后使其自身性质与内部结构并不适应,产生了燃烧不充分的情况,降低发电效率,使电厂自身的发电效率受到了影响,因此使用自动化技术来控制生产能源的消耗程度是很有必要的。
2、相关操作人员专业性不足、
目前,我国发电厂的操作人员专业素质都较差,他们大多只做到了利用自动化技术完成发电工作,而忽略了发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节能问题,缺少操作的规范性,因此导致他们自身对于人工作业和自动化技术结合部分的重要性了解的并不多,工作态度仅仅停留在完成工作的层面,缺少创新性和发展性。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电厂的工作人员还在用传统的人力检修技术,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发电厂的要求,加上对自动化应用方面的不重视,导致成本的增加。所以发展自动化技术,可以减少人力的介入,增加工作效率。
3、发电系统的运行消耗
一般来说,单个发电厂需要承担整个区域全部设施和用户的电能需要,其发电量和能量消耗指数都是十分庞大的数据,从电能的产生、传输到用户使用,这些流程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所以发电厂不单单只是依靠一个产热设备,而是一套完整且复杂的机器设备,而且其数量也很多,控制起来十分复杂,因此在电厂锅炉同时运行的时候,会发生不可避免的能量消耗,锅炉设备的自身运转也消耗了大量的电能,虽然是发电厂自给自足,但是也会对电能的生产量和我国资源的合理使用性造成影响,多余能量的消耗间接性影响了电厂的经济效益和发电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
1、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系统的运用
电力调度室是发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运用自动化设备中的信息采集设备传输来的各项信息和数据,结合电网的运行情况,对电网的参数及时进行调整,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目前,发电厂已经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网调度系统中,其具体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控制系统中,这也是电网调控的核心技术。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将其运用于电网调度系统中,可以实现对电网运行信息的收集、计算和分析,进而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电网调度自动化,就是利用数据采集设备和监控装置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控,在各项电网运行参数趋于稳定运行状态下,加强对电能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在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自动化技术对电网运行进行节能控制,提升电能运行的经济性,降低电能损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进一步促进了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室中运用的发展,为电网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技术保障,有效防止黑客和病毒对电网调度系统造成的安全威胁。鉴于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网调度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使得电网调度系统与其他电力系统进行有效区分,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2、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系统与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相似,但是就具体的自动化技术运用,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主要反映在电网改造方面,其技术核心在于计算机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配电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电网进行改造,建立起集主站、自站和光纤终端为一体的结构设计模式,使各个部分互相协助,促使各项信息及时传输,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现配电系统运行模式的优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自动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例如,在运用无人值班监控功能时,由于技术的限制,我国还难以实现在常规RTU形式和分层分布式系统下进行无人值班监控,因此,配电系统在电网升级过程中,应该对无人值班系统进行优化与升级。
3、变电站的系统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的系统自动化指的是将现代化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应用于变电站内各大机械设备,使变电站机械设备的监控、监测及保护等工作全部实现自动化。变电站的运行已开始采用计算机监控技术,这充分说明变电站系统正在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变电站系统的工作方式一定会实现无人监控,机械设备不仅能实现自动监控,还能自动记录,整个工作过程都会实现自动化。
4、电力设备。电力设备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电力生产、传输等功能。当前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优化以及如何增强电力设备的自动化。由于当前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电力设备生产和改进都存在着很大差别,所以在具体的改造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生产需要以及当前的生产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改进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改进基础设备的同时应该考虑是否符合市场发展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优化后的电力设备自动化系统是适合企业发展的。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使得我国的电力系统运行负荷越来越高,成本也随之增大,而工作效率会因负荷的增加而减少。目前,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方面的发展还有极大的空间,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创新开发,参考国内外的优秀案例,以此达到既能提升我国经济效益,又能更好的服务社会,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源.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略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
[2]姚生魁,胡英军.自动化技术在电厂节能减排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9)
[3]李海燕.浅析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有效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2(33)
论文作者:王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发电厂论文; 系统论文; 电能论文; 我国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