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程启发式教学的思考_启发式教学论文

生物课启发式教学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课论文,启发论文,式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和主动学习,但要使学生能探究和主动学习,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是必不可缺的。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摒弃注入式,将启发式教学寓于整个教学过程、融于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中,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应该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生物课启发式教学的实施谈点粗浅的看法。

1.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以求深刻理解并自觉运用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教师的作用看,启发式教学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提问;从学生的地位看,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具有能动性、潜在性与差异性的活生生的人;从课堂教学看,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启发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积极思维和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较高的思考性和推理性,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仅使他们“在思维”,还要他们“会思维”。因此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凡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是启发式教学。

2.启发式教学的内容

生物课启发式教学实施中应该对学生启发哪些内容?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考虑。

(1)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创设一些质疑性、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蝗虫的呼吸系统之前,可以给学生做蝗虫溺水实验:将一只活蝗虫的头部浸没在试管的水中,另取一只活蝗虫将其胸腹部浸没在水中(露出头部),若干分钟后观察哪只蝗虫会被淹死。胸腹部浸没在水中的蝗虫淹死的现象十分出乎学生的意料,这必然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启发他们不断去探索生物学现象。

(2)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思维的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启发式教学的起始阶段往往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而后逐渐培养、引导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如在讲“根对矿物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时,一教师利用“水稻和番茄在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生长,经测定,水稻吸收硅多、钙少,而番茄吸收钙多、硅少”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水稻根和番茄根吸收矿物质元素过程中的不同点,学生分析比较后,很快发现矿物质元素选择性吸收的根本原因在于根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3)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发现问题只是引起思考, 我们还需逐步培养学生从生物概念与规律出发来分析生物现象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学习“种子萌发”时,可以联系实际提问学生:平时我们食用的“豆芽菜”主要是指植物的哪一部分?学生往往只凭生活经验和想当然做出判断,认为是由胚芽发育成的嫩芽。这是学生没有从种子萌发的规律出发来分析问题因而造成判断上的错误。其实种子在萌发时,胚根最早突破种皮发育成平常我们食用的幼嫩的根,而此时胚芽发育成的嫩芽尚包在两片子叶中,因此,称“豆芽菜”为“豆根菜”更科学些。

(4)启发学生想象思维 想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人们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都存在重要作用。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中学生的特点是喜欢想象,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植物学的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想象:叶子的形状如果不是扁平的,而是球形的,会给植物的生活带来什么不利?如果让鸡、鸭等家禽都生有叶绿素会如何?

(5)启发学生生态意识 生态学知识对于解决目前人类社会的人口、粮食、能源、公害等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植物资源的保护》时,联系我国1998年的长江流域洪灾,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深思,教师可以趁机启发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调动他们开展人口、生态和环境调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正确的生态观、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口观。

3.启发式教学的课堂模式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演绎法构建的“生物综合性启发模式”来贯彻。该模式是由生物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氛围等因素综合构成,并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模式。该模式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设计的程序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其学习活动是积极主动的、充满探究乐趣的。教师的活动主要是选用教学媒体,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组织指导,启发诱导学生。

生物综合性启发模式图

教师的质疑设问应注意问题情境的启发性、层次性、循序性、发散性、逻辑性、系统性,要克服问题情景的盲目性、随意性以及过多的简单判断,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析疑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释疑应注意到学生薄弱思维的动态,积极鼓励学生析疑解难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4.启发式教学的手段

生物课教学要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内容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如生物各大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细胞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等有明显静态特征的知识,可选择挂图、模型、投影等媒体;如生物行为、生殖、生长发育等,有明显动态特征的知识,应选用实物、录像、光盘等电教媒体;如生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生物进化的原因等逻辑推理的知识,可选用录像、光盘为媒体;而如应用生物规律、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需要有一个演绎过程的知识,则选用实验、实物标本、录像、光盘较妥当。

(1)用生物实验进行启发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对生物界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观察感知,形成表象,并以此作为思维起点进行学习。通过实验可以把生物现象和过程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十分重要。如在教学“鱼类”时,可安排鲫鱼运动的观察实验。先让学生观察鲫鱼在水中的游动情况,再将一鲫鱼的其它鳍剪去,只留下尾鳍,另一鲫鱼只剪去尾鳍,观察比较两条鲫鱼在水中的游动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鱼的尾鳍作用。类似这样的实验观察,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启发 演示实物或模型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实物标本或模型,可以高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做法是提供给学生讨论题。如在学习“茎的形态”时,运用四种代表不同生长方式的植物茎的实物标本,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各自的生长特点,并讨论这些生长方式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3)用挂图或图解进行启发 挂图、图解是生物的形态、 构造以及生理机能等知识的一种理想化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挂图进行讲课,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图文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认识生物的形态、构造,掌握生理机能等方面知识,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4)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启发 依靠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生物教师的共识。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媒体的应用,这种辅助教学把静态问题动态化,平面问题立体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微观问题宏观化,形声并茂,减少了科学抽象难懂的障碍,优化了理性认识。如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手段制成课件,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借用三维动画,配以激昂奋进的音乐,让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使各种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和谐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研讨动机,启迪思维。

5.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生物课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应融于各种教学方法中,尽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在应用“生物综合性启发模式”时,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在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处,都应适当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去探索结论。

(1)用前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进行启发 前科学概念即是事物的表象特征、外部联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是不科学的、不可靠的;而科学概念是指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是科学的、可靠的。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用前科学概念进行判断与运用科学概念进行判断发生矛盾时,必然会引起深入的思考。如在“变态茎”教学中,在让学生判断藕、马铃薯、生姜、胡萝卜、甘薯、荸荠等实物时,学生往往运用前科学概念知识认为这些生长在地下的器官都是根。当指出藕、荸荠、马铃薯、生姜虽然其生长空间是地下,但从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上看,具有芽、分节特征,应该属于茎时,必然会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2)用分析比较法进行启发 初中学生处在以具体思维为主, 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程过渡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来讲解教材,使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并且学会自觉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分析、比较的方法。如动物的门类繁多,形态结构复杂,不同类群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分析比较,可以明确不同类动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又可以找出不同门、纲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明确动物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启发学生确立诸如“两栖类比鱼类结构复杂、高等”的动物进化观点和“鱼类适应于水的生活,而鸟类适应于空中飞的生活”的生态学观点,这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动物界的发生和发展。

(3)用探索教学法进行启发 探索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实践——讨论——总结”这一过程中(可多次循环)促使知识、技能和能力融为一体。它是一种高水平的启发式教学法。如“蛙的受精卵发育”教学思路:

[准备材料] 组织学生到沟渠多有小草的地方,采集到带有胶质膜的成团的青蛙受精卵。

[提出课题] 青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幼体再长成成体的过程中,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哪些显著变化?这些变化能说明什么问题?

[实践探索] ①观察蛙的受精卵(浸在水中的活蛙卵);②把受精卵连小草放入有清水的广口瓶中,记录下采集日期;③把瓶子放在太阳能晒到的温暖地方,每天观察卵的变化,直至受精卵变成成蛙为止;④观察日记记录日期、天气及蝌蚪食性、发育等。

[分析结果]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总结反馈] 教师根据探索过程、讨论情况进行小结。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师生双边活动的体现比较理想。

总之,教学活动要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主体活动问题,努力优化学生主体、主动活动,要多为学生设计科学探讨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研讨,体现启发性原则。只有广大生物教师及其他教研工作者充分认识启发式教学的特征、内容,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标签:;  ;  ;  ;  ;  

生物课程启发式教学的思考_启发式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