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国有商业调整重组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把世纪之交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推向前进,是全党全国人民极为关注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此,结合天津国有商业改革的实际,对国有企业的调整重组谈一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调整重组一定要树立战略观
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这是针对目前我国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现状提出来的重大举措。调整重组的目的,在于加强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及关键领域的主导作用和支配地位,提高其他行业和领域中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很显然,调整重组主要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战略问题,而不是微观经济领域的具体策略问题或战术问题。
在天津国有商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我们提出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调整重组的深刻内涵,不能把调整重组理解偏了、理解低了。不能理解偏了,就是不能因为商业是竞争性行业,不属于国家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就把国有商业的调整重组理解成全线退出。不能理解低了,就是不能把调整重组看作是解决企业亏损、债务负担、人员包袱的权宜之计,甚至把调整重组等同于“一帮一”、“一对红”。
天津作为一个传统的工商业城市,商业在整个城市的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计划经济时期天津的国有商业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有商业占全市商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究其原因,除了体制不顺、机制不适应、包袱沉重等原因之外,国有商业的布局不合理、战线太长、分布过散、 素质不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截止1998年底,天津国有商业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共有4991家,分布在零售、批发、饮食、服务、仓储、运输、食品加工等各个行业;其中小企业占4827家,占国有商业企业总数的96.7%,相当一部分小企业效益低下,经营困难;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仅有31家,最大的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8年的销售规模才23个亿,在全国大型商业集团中只能算作“小兄弟”。天津国有商业在布局、结构上的矛盾和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大的不强,小的不活。面对这样一种状况,如果不对天津的国有商业实施强有力的调整重组,分布在众多小企业中的大量国有资产将会逐步亏蚀殆尽,亟需加强的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主导市场,国有商业还会继续在多种经济成份的商业竞争中一退再退。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以这样一种现状来迎接国际商业资本的竞争和挑战,国有商业将会没有立足之地。天津的国有商业不调整重组就没有竞争力和控制力,就没有出路。因此,我们提出要按照把天津建设成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和进入国际大商贸的要求,着眼于充分发挥国有商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收缩战线、精简数量、提高质量、加强重点,树立调整重组的战略观。具体来讲:
一是坚持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转移,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盘活具有较强实力的零售业、批发业、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的国有资产存量,其它行业的国有资产向这四个优势行业有序转移,加强国有经济在大商业、大流通和关系国计民生重要领域的支撑、带动作用。
二是坚持适当集中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抓大放小。实施大集团、大公司战略,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通过多种方式聚合资本,扩大规模,提高素质,培育雄踞一方、主导市场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国有商业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与此同时,进一步放开放活小企业,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推进国有资产有序退出。
三是坚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商业,积极推进不同所有制、不同企业间的合资、合作、参股、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商业。今后,原则上不再搞国有独资企业,现有的国有独资商业企业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改造成多元投资主体。
四是坚持调整重组与业态创新、体制创新相结合。以调整重组为契机,加快传统商业向新型商业业态过渡的步伐,改变国有商业经营与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同时,对商业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促进调整重组后的企业脱胎换骨,成为市场的主体。
二、打破围墙,调整重组天地宽
调整重组的实质,在于根据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调配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但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和传统的思想观念,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集中表现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以及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之间存在许许多多的围墙。不打破这些围墙,就谈不上实质意义上的调整重组。因此,在商业的调整重组中,我们首先是在打破围墙上做文章。
一是打破思想围墙。思想围墙是无形的网,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局限了改革的视野,束缚了人们的手脚,阻碍了工作的开展。思想围墙是各种形式围墙的基础,不打破它,调整重组就会遇到重重阻力。我们以打破思想围墙为突破口,引导干部职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破所有制的禁区,树多种所有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观念;破行业之间的壁垒,树跨行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的观念;破官本位意识,树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归根到底对党对人民负责的观念;破局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保护,树顾全大局、服从大局的观念。并强调对那些虽经多次教育,仍以这样那样理由阻碍调整重组的企业负责人,要不换思想就换人。思想围墙一打破,就为打破其它各种围墙创造了有利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二是打破部门围墙。从总体上看,天津国有商业还是颇具实力,但由于分属各个不同的部门,比较分散。过去,部门之间壁垒森严,你的我的划的很清,缺少联合,形不成优势,打不出重拳,造成了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彼此过度竞争。实行调整重组,就必须打破部门围墙,把资源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组合起来。和平区以滨江商厦为龙头,对原隶属于区商委的百货公司和原隶属于区建委的翔云大厦进行整体合并,组建了滨江集团,使企业的销售规模和创利能力大幅提高,成为天津仅次于劝业华联集团的大型零售企业。河西区以桂发祥麻花公司为龙头,打破商业行政公司分散经营的界限,把饮食公司、饮食股份公司、糖果公司的资产合并起来组建集团,使桂发祥麻花集团迅速成为年销售超亿元的集团公司。
三是打破行业围墙。行业的划分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分工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资产是流动的而不是凝固的。打破行业围墙,就是要冲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次分工订终身”的保守观念,按照利润的导向作用,激活沉淀资产,调整效率不高的资产,实行跨行业的调整和重组。南开猫不闻速冻食品公司的前身是仅有百余人职工、亏损60万元的春蕾服装厂,在服装加工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他们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果断转产速冻食品一炮打响,成为年销售3000多万元、利税1000万元的知名企业;最近他们又与五合商场联手经营快餐连锁,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向亿元集团迈进。一商集团对外储运公司针对仓储业不景气的现状,利用场地优势改建市场载体,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打破行业围墙,跳出行业界限,这看似简单的一跳,实则是国有商业企业适应市场需要调整重组、提高效益焕发活力的惊人的一跳。
四是打破所有制围墙。改革开放以来,流通领域多种所有制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目前以公有制商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商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流通领域作为目前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国有商业面临着两大课题:一个是如何发挥主导和带动作用,另一个是如何汲取其它所有制商业之长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感到,国有商业必须要打破所有制的围墙搞调整重组,不仅要大力推进公对公的调整重组,有效的聚集国有资本;更要大力推进国有与集体、对外资、对民营的重组。和平华旭集团公司与美国迪赛尔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万家利商贸公司,开展连锁经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展连锁店铺27家,营销总规模达到8000亿元,迅速形成了遍布全市的连锁网络;二商集团国民大厦与民营企业环亚集团合作组建国民环亚有限公司,吸引环亚集团2200万资金,共同建设集零售、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国民大厦。实践证明,国有商业打破所有制围墙搞重组,不仅能够广泛吸纳其它社会商业的资本、管理、机制和经营理念,增加国有商业自身的竞争力,而且能够以有限的国有资本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社会商业资本,增强了国有商业的带动作用。
三、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效益为核心,合理配置资源
推进国有经济的调整重组,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来进行。在天津国有商业调整重组的过程中,我们确定的基本思路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效益为目标,合理配置资源”。调整重组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强强联合。为尽快形成规模经济,在同一行业之间进行横向重组,使两个或几个经营同类或相近商品的企业进行强强联合,从而达到集中释放优质资产功能的目的,短路径地把企业规模做大做强。天津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都是大型百货零售企业,这两个企业近在咫尺,经营结构基本相同,过去各行其是,彼此竞争,没能形成整体优势。为了集中优质资本,营造规模和实力能够与国内国际大零售集团相抗衡的大型企业,我们对这两个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合并,实现劝业场与华联的强强联合,组建了劝业华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后的劝业华联集团的总资产达到20亿元,年销售额达到30亿元,成为雄踞天津百货零售业榜首的龙头企业,在全国也颇具规模,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我们感到,实行强强联合,能够有效地改变分散经营不合理格局,减少来自流通企业内部的竞争,减少资源浪费,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实力。
二是兼并收购。在企业自愿的条件下,以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把劣势企业的资产并入优势企业,发挥出良性资产对存量资源的激活作用,实现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劝业场股份公司收购天津商场、兼并市文化用品公司;东海商厦集团公司兼并东海食品公司、富丽华大酒店、津东饭店就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三是剥离重组。由于多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国有商业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够合理,一部分优质资产与大量的不良资产混杂在一起,不良资产的沉重包袱蚕食着优质资产。对这类企业很难进行整体重组,只能采取剥离重组的方式,把优质的资产剥离出来进行重组。二商集团食品公司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形成了巨额的债务,仅每年应付的利息就把下属的几个效益还不错的企业压得喘不过气来。针对这种情况,二商集团把食品四厂、食品冷藏中心的全部资产和债务从食品公司剥离出来,重组为物流配送中心,使这一部分资产重新焕发出很强的生机。
四是资产置换。国有商业调整重组,应当是退小进大、退劣进优,在一定意义上讲,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一些小型商业企业,采取拍卖出售的方式,把国有资本由实物形态转换成货币形态,退出小企业的经营,投入到优势企业,收缩国有商业的战线,集中力量、加强重点。今年以来,我们累计拍卖出售了375个小企业, 总计置换出近亿元的国有资本。最近,我们又准备拿出150多个小企业面向社会公开竞卖, 以进一步加大资产置换的力度。
五是资源互补。资源的互为补充是生产力的要求,资源互补结合能够激活和释放巨大的潜力,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天津粮油集团所属的实验粉专用厂生产的利达牌面粉,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由于受生产设备的限制,产量一直较低。而华鹰面粉厂生产设施先进,但产品销路不好,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根据这种情况,市粮油集团果断将两个企业进行重组,组建了利达面粉有限公司,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利达面粉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而且带动了华鹰面粉厂的扭亏脱困,发挥了资源互补的优势。二商集团食品一厂利用产品优势,吸纳冷冻食品厂的部分闲置设备,组建迎客速冻食品有限公司,迅速占据了在天津速冻食品市场产销量第一的有利位置。
六是品牌吸附。知名的品牌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以知名品牌为龙头,吸纳资本,调整资产,是扩张企业的规模的一种快捷方式。天津的狗不理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品牌,但多年来,狗不理集团公司单纯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企业规模不大,狗不理这一金字招牌的巨大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狗不理集团与民营企业华业集团合作成立股份制集团,吸纳华业集团4000万元现金参股,共同开发利用狗不理的品牌资源,促进了企业的快速扩张。静海独流老醋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立”牌独流老醋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把品牌做大,该公司吸收静海供销社、百货公司、独流镇供销社、环海冷食厂、宴宾酿酒厂参资入股,发起设立了股份公司,吸附了大量资产,提高了“天立”牌独流老醋的创效能力。
七是破产淘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优胜劣汰、有生有死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规律。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部分企业不适应市场的要求经营不善,走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地。对这种企业“输血”已无济于事,与优势企业重组没有资产,只有债务,会给优势企业染上“传染病”。唯一的出路就是退出市场竞争,走破产的路子。近一年多时间,市供销社根据企业的资产状况,果断地对部分资产恶化的企业,利用民事程序实施了破产,核销了近1个亿的债务, 使企业组织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我们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效益为核心,合理配置资源这样一条基本思路,有效地防止了简单的行政命令,顺应了市场的要求和企业的意愿,使调整重组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增强了天津国有商业的生机和活力。
四、调整重组与业态创新、体制创新相结合
国有商业的调整重组,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往往是存量资产一经调整就必然会涉及到流通企业功能的变化和体制的变化。我们明确提出:在国有商业的调整重组中,要与业态创新、体制创新相结合,以调整重组为契机,大力发展适应国际零售业发展潮流的新型商业业态,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外资零售集团的进入,连锁超市、大型仓储超市、购物中心、配送中心、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异军突起,对国有商业千店一面的传统经营方式形成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为了迎接挑战,我们在大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中加速了传统商业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以及资产组织结构的改革调整,同时,又通过调整重组加快新型业态的发展步伐。劝业集团仅用4 个月的时间投资建成了大型仓储超市劝业超市河东店,然后利用资产租赁的方式,低成本地建成了劝业超市河西店、河北店;超市的相继开业,又反过来促使劝业集团产生资本裂变,组建了劝业集团超市连锁公司。南开时代超市输出新型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广泛吸引国有商业企业加盟超市连锁,迅速建立了营销网络,同时也促进了国有商业经营结构的调整。我们感到,把调整重组与业态创新结合起来,通过业态创新带动调整重组,推进调整重组加快业态创新,使调整重组与业态创新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国有商业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调整重组还应当与体制创新结合起来,对国有商业企业来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投资主体单一,不宜于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有的改制成国有独资公司,也难以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调整重组,使国有商业企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就为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把调整重组与体制创新结合起来,凡是实行调整重组的企业都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不仅使企业改头换面,而且使企业脱胎换骨,推进了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