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当前,新媒体对社会各方各面的影响日益加深,对于高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新媒体对其有利也有弊。本文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概述了新媒体以及高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及其联系,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困惑,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变革方向。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覆盖率的扩大,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多媒体的应用日渐增多,传媒发生变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增强,人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师生利用新媒体增加了交流,与此同时,新媒体也对师生固有的习惯、思维方式产生着影响,从而影响到高校的教育。 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目标,其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较多的问题,亟待变革,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新媒体以及高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及联系
(一)新媒体的概述
新媒体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环境,当前的环境是“万物皆媒”的环境,该环境中,容纳了数字化的传统媒体、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等,这些数字化的媒体通过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以及娱乐服务,从而加深了人与人之间在媒体上的交流。从新媒体的特点上来看,其具有价值性、原创性、效应性以及生命力性四个特点,使新媒体具有了及时性、共享性等优势,从而满足了高校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也对大学生有极大的影响。
(二)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对其道德方面施以影响的活动。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品质、道德习惯等的方面的素质,从而使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德育工作的教学原则是使学生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实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同时还需要实现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影响的统一,故而德育工作的工作内容较多,工作范围较大,从其模式上来说,学生的德育模式主要为主体性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以及情感德育模式三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影响的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当结合德育需求进行调整。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机遇
(一)新媒体拓宽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平台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而这一开放性使各种信息传播更为方便,从而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平台的扩展提供了条件。首先,新媒体主要依托数字技术,而当前计算机、移动端等均融于数字技术中心,故而这一庞大的网络体系使得信息的容量翻倍增大,为大学生了解各种知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其次,新媒体当前在高校中覆盖率比较高,所以高校德育工作则能够借助新媒体,吸纳更多的资源,从而实现创新,最终促进自身的改革与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新媒体,高校德育工作也能够传播更多正确的思想等,而且不必受限于各种时间和模式限制,同时还没有各种繁琐程序的制约,故而借助新媒体进行各种思想、理论以及政策的传播,能保障传播的时效性。
(二)新媒体丰富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手段
新媒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且极为便捷,应用方便,因而能够使高校的德育工作手段得到改善。具体来说,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为主,部分高校则还有座谈会、学生讨论等形式,来使学生的德育能力得到提升。这一方式已经日渐不适合当前的时代,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多是通过手机微信、博客、网络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这一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各种政治教育的载体。所以新媒体能够使高校的德育工作手段增加,通过开发相应的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便能更快的使各种德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增加,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工作。
(三)新媒体增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自主性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有较强的互动性,而这种互动性能使高校的德育工作自主性增强。具体来说,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所有的人均可以在新媒体上发表自己的想法,也能在新媒体上自主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等,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但是大多数学生在脱离多年将学习作为一切中心之一的环境,开始一种新的、多样的生活模式时,对独立的追求心理有所深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从新媒体中“猎奇”,探索新媒体中更多的内容。故而高校德育工作部门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正确的思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变革方向
(一)构建新的德育工作运行模式
对于高校德育工作中对学生心理道德的教育较少,没有从新媒体的角度出发,没有向“虚拟空间”方面进展这一问题,为了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高校必须要构建新的德育工作运行模式。具体来说,需要从内在以及外在两方面来处理。从内在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社会性成熟使其独立性逐渐强化,其次思想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依赖也使其独立性存在时间上的“延缓偿付期”,所以高校在构建新的德育模式时候,需要重视大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新媒体将各种要素进行整合,从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从而使德育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
(二)建设新媒体德育教育平台
当前,朋友圈、抖音号、博客、论坛等产品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阵地,这些平台中的信息良莠不齐,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时期,还避免不了种种障碍和问题,还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和曲折,当遇到各种问题时,大学生习惯在网络中找解决的办法,而这些办法可能有些不够合理,甚至有些与社会道德观本身便有冲突,从而使高校德育工作教育难度提升。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为了构建更加全面的德育工作体系,可以丰富德育教育平台建设,向大学生传达积极的德育信息,从而使大学生在这一平台的潜移默化之下,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
(三)德育工作中加强新媒体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极大,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用于网络上的时间相对较多。以某学校为例,在调查中,大学生每天利用互联网的时间占比达到47%。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各部门应当加强联系,构建合理的新媒体文化氛围,从而保障学生的德育教育。另外,德育教育实际上包括的内容较多,在文中也提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对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品质、道德习惯的培养与塑造, 而当前的德育教学工作则没有充分对学生进行塑造,在道德习惯的培养方面相对较弱,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德育的培养。所以高校更应当加强新媒体文化教育,其中要包括道德品质、道德习惯等内容,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高校是社会变革的“易感地带”,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德育工作在进行调整时候,必须从素质教育的整体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对德育教育的有利的方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对新媒体,高校要因势而新,借势而为,不断调整德育工作方法,优化德育工作方式,全面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以及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琼.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模式变革路径初探[J]. 教育探索,2016,(10):95-97.
[2]曹凤才,田维飞.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4(06):14-16.
[3]孙长明.论新媒体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长效机制的建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9): 172-174.
论文作者:陈玲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媒体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高校论文; 德育论文; 道德论文; 时代论文; 这一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