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半夏泻心汤加雷贝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雷贝拉唑措施,对照组才同意雷贝拉唑措施,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以及胃镜检查结果均提示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结论:在反复流性食管炎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上述的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措施,能够提升应用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优势。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半夏泻心汤;雷贝拉唑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151-02
胃食管反流属于诊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病症,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一般可占到40%,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RE通常情况下,主要症状为食管与食管之外出现的相关病症。目前临床上PPI制剂是治疗RE的主要用药,此外还结合促胃肠动力药、抗酸药等,但是临床疗效一般,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有临床报道称,中西医结合采用半夏泻心汤加雷贝拉唑的措施对反流性的食管炎进行诊治。为探究这一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9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运用半夏泻心汤加雷贝拉唑措施与单独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做对比,现报道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可以达到诊断标准。其中研究组男26例,女22 例;年龄25~78岁;病程6个月~5年。对照组男25例,女23 例;年龄24~80岁;病程8个月~6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纳入与排除指标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的诊断标准以及辨证分型,其临床表现为烧心、反流亦或是烧灼感,通过中医辩证分析可以发现,寒热问题严重,胃镜下可见食管下段糜烂、溃疡;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指标:心脏病、肝脏吧、肾功能异常;十二指肠溃疡。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嘱其戒烟限酒,少食或者禁食巧克力、浓茶、咖啡以及相关的胃酸分泌促进的食物。进食避免过饱、睡前3h禁止进食、衣装以宽松舒适为宜,体重超标者应减肥、睡觉时抬高床头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措施,给予患者药物20mg,日二次口服,疗程8周,在治疗之后进行四周左右的随访,对实际症状进行询问。并复查胃镜;研究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雷贝拉唑措施,雷贝拉唑肠溶片服药方法同对照组,同时配合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组成:法半夏(11克),黄芩(110克),黄连(7克),干姜(10克),党参 (11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如若出现胁肋隐痛亦或是口苦的现象,可以添加9克柴胡与14可白芍。如若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可以添加旋覆花9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如若出现纳呆的现象,需要添加11克鸡内金、15克炒麦谷芽。如若出现了胃脘胀满的现象,添加10克陈皮、10克苏梗、8克香附。1 剂/d,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早晚分2次温服,疗程8周,结束后随访4周,询问患者临床症状,并复查胃镜。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在治疗之后所有的症状已经消失,并且进行证候积分的分析,相关指数在96%左右。显效:在治疗之后所有的症状改善,证候积分指数在70%~95%之间;有效:在治疗之后有所改善,证候积分指数在30%~70%之间;无效:治疗之后未改善甚至加重,进行积分的分析,小于31%。本次研究中治疗效果采用痊愈+显效+有效的形式进行计算。
1.4.2胃镜下疗效判定标准:愈合:镜下评分0级;有效:好转程度>1个级别;无效:好转程度<1个级别甚至恶化。本次研究中的有效率采用痊愈+有效的形式计算。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患者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随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项目进行分析。
2.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后随访,研究组痊愈18例,显效的有15例,有效的有12例,无效的有 3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的有14例,有效的有9例,无效的有10例,总有效率79.2%;卡方检验比较总有效率,χ2=5.014,P<0.05,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2.2 两组胃镜结果对比
镜下粘膜观察疗效对比显示:研究组愈合29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 91.7%;对照组愈合14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1%;卡方检验比较总有效率,χ2=4.721,P<0.05,研究组胃镜疗效较对照组有优势。
3.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诊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类型病症,当前,在西药治疗的过程中,只能利用ppi联合治疗措施,对胃酸分泌量多亦或是胃动力较低的症状进行诊治,但是,不能保证形成寒热错杂等证的相关治疗模式,导致成效降低。中医学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与治疗方法。虽然中医古籍中无“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但能够结合具体的发病情况将其归属在“吐酸”、“嘈杂”、“噎膈”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对于肝胆疏泄问题等导致的胃气上逆,是本病发作的关键[2]。半夏泻心汤方中采用法半夏、干姜辛温之品以辛开,黄连、黄芩等药物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苦寒清热的效果,起到辛开苦降的效果,恢复脾胃升降之功能,加入党参、大枣、甘草等药物可以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健脾和胃,共同起到治疗寒热错杂证的功效。在上文分析中主要研究了半夏泻心汤加雷贝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实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组的应用效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在此期间应用中医复方治疗措施可以全面的提升治疗效果,增加作用的靶点,不断的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药物的增加亦或是减少,以此形成辩证方面的治疗模式,凸显中医的优势[3]。
【参考文献】
[1]孟凡志,安晓亮,徐吉存.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26(7):87-88.
[2]林启有.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7):109-111.
[3] 王彦,魏玮.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2(2):200-202.
论文作者:陈金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贝拉论文; 泻心汤论文; 半夏论文; 胃镜论文; 患者论文; 食管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