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生活,息息相关——论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探索论文_丁鸿芳

源自生活,息息相关——论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探索论文_丁鸿芳

——论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探索

丁鸿芳 宁夏吴忠市回民中学 751100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化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也要举生活事例来教学,让学生对这些做出解释、探究、描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结合生活事例来进行生活化教学,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活化 作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科学探究贯穿始终。这一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喜欢学化学,一是化学实验“有趣、好看、好玩”,二是化学能随时和生活联系起来。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且对这些现象能加以解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提及生活中的化学,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从社会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来创设情境。例如在讲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向学生展示家中常用的洁厕灵和84消毒液;又引入一条新闻报道称某人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使用时发生中毒事故。学生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使用,会增强清洁效果吗?为什么会发生中毒事故呢?”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发现将这两种清洁用品混合后产生了黄绿色的氯气。这样,不仅很容易地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而且进一步产生疑问:“氯气是怎样产生的呢?”接着顺理成章地沿着原理分析、实验探究的思路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这样,我们就真正做到了从社会生活走近化学,又用化学知识来指导社会生活。

二、化学源于生活,由生活经验解答化学疑难

由于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许多化学上难以解答的疑难与抽象的化学概念都可以由一些生活经验来解答。如果我们尝试着用知识来描述知识、用理论解答理论时,往往容易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换一种角度,用他们熟悉或了解的事物解答化学疑难,可以使他们轻松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在学习常用的化学元素“钠”时,我们了解到它是一种质地柔软、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必须妥善保存的化学物质,极易与水反应,在空气中不能单独放置,必须封于石蜡中,是人体肌体组织与神经组织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我们可以举一个最常见的生活经验,生活中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食盐,食盐中的重要化学构成是“钠”,钠可以腌制一些常见的肉类、蛋类,满足我们食用的各种口味,还是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它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钠的缺失或不足容易使人的大脑产生兴奋性,导致身体无力或者发生颤抖,是人们维持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联系生活热点,使化学教学贴近于社会实践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可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四、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培养化学科学的思维习惯

从STS教育理念中,我们认识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使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努力为学生创设与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紧密相关的探索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探索,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养成化学科学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自觉应用到实践中去。“化学与生活”中几个与生活关系紧密的探究实验都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如“探究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测定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检测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等等。又如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医用酒精是75%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拿出一些95%的酒精让学生配置200ml75%的酒精,让学生们自己去算需要多少95%的酒精、需要多少水、如何进行配置。这种教学的形式是让我们的学生动手去配置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溶液,学生们在配置的过程中明白了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工具都不是轻易得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我们生活中的资源,并且也了解了生活与化学的联系,从而更愿意去学习化学、了解化学。

化学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要紧密结合化学与生活中的作用来进行。当然,也可与教材同步,但不是僵化的、机械的,大多数在课堂内联系,亦可提前提出实际现象与问题,为学习作好铺垫,还可在一章结束后归纳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认识系统化。与教材同步,要突出与重点、基本知识的联系,不是什么都联系(即联系的选择性)。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巩固课内知识,另一方面及时拓展课内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践,不论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实现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郑挺谊 李华 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价值回归与应然选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8)。

[2]谭福军 浅谈在高中化学中如何体现“让化学走向生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5,(5)。

[3]林景钢 探究化·生活化·绿色化·现代化——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验教学[J].新课程·教师版,2007,(01)。

论文作者:丁鸿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0月总第1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源自生活,息息相关——论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探索论文_丁鸿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