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连锁超市——从广东的实践看国内发展中的问题及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连锁超市论文,前景论文,理论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东的连锁超市出现于九十年代初期。1990年12月,原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广东东莞市糖烟酒公司借鉴港澳台地区的经验,正式在虎门镇开设了第一家美佳超级市场。此后,他们便以两个月开设一家分店的速度飞快发展。到1995年底,共开设分店35家,销售额达13650万元,实现利税694万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20倍和46倍。
“美佳”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人们看到了连锁超市的巨大生命力,也给陷入困境的国有商业带来了希望。1992年之后,广东连锁超市的发展出现高潮,呈现出国有、集体、私营、“三资”企业一起上的局面,并涌现出一批正规连锁超市集团。据不完全统计,到1995年底,广东连锁超市已发展到19家,共320个分店,成为广东连锁商业的主力军。此外,连锁超市还出现了特许经营方式,并逐步向市外、省外地区发展。
一、问题与难点
1、超市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许多企业对连锁超市经营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抱有盲目乐观的态度,认为只要搞超市就能赚钱,迟上不如早上。于是,不看自己的条件是否具备,不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和投资规划,不管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跟上跟不上,就匆忙上马或在原有商业设施上搞“空壳连锁”,造成企业经营无特色,内部关系混乱,总部对分店协调不到位,分店对总部抵触或依赖性不强,结果经济效益不佳,企业骑虎难下。
(2)管理问题。管理不规范,是连锁超市经济效益发挥不出来的主要原因。目前,广东连锁超市虽然正在积极推行“八个统一”,但真正做得较好的是统一商号,统一门面,统一服务规范,统一价格,而连锁的核心统一核算、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却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此外,许多连锁超市管理依然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缺乏标准化,导致总部机构和职能不健全,各分店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还有部分连锁超市依然沿用单体商店的管理办法,使连锁店的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3)配送问题。商品配送被看做“第三利润来源”,是连锁超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目前,广东配送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连锁超市的发展。许多连锁店的统一配送率低,平均不到50%。有些店即使建有配送中心,但配送机制不健全,规模较小,而且采购、配组、分类、加工、仓储、调运功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另一方面,一些连锁企业又纷纷各起炉灶,重复建设,企业规模与配送中心不相适应,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4)选点问题。由于许多企业在选点时不注意商圈分析,盲目选点,重复建设,增加了企业间不必要的竞争。如广州市赤岗街相隔50米左右就出现规模、形象、经营内容相差无几的广州天美超市和记德来超市两家分店,而100米之外,又新增致佳便利店,3家超市竞争激烈,轮番展开削价战,使本来就微利经营的超市生存更加困难。
(5)资金人才问题。资金紧缺制约了超市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超市90%以上的商业用房靠租赁,超市经营的自有资金比率不到10%。由于负债多,利息负担重,且贷款困难,造成网点少,超市装备落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另外,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不少管理人员不熟悉国际超市通行的管理方式,经验丰富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影响了我国超市的管理水平。
2、制约连锁超市发展的外部因素
(1)管理体制的制约。地区封锁与条块分割使连锁超市难以按市场规律优化设置,难以跨地区、跨系统发展,形成近亲繁殖、就地联姻的封闭式连锁系统,使连锁超市发展的集约化、市场化程度降低,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这种体制分割还给连锁超市的内部经营带来一定困难,如各分店必须在当地登记、注册、纳税,不同地区分店均为法人,需要重复设置一些管理机构,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管理费用。若经营较成功的企业在其他地区被别人抢注了商标,则该企业就无法再以原商标进入这一地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连锁超市的进一步扩张。
(2)消费者观念及素质的影响。目前一些传统消费观念仍然左右着人们的购物行为,如大多数人宁愿每天去农贸市场买瓜果蔬菜,而不愿去干净整洁的超级市场选购生鲜商品。另外,一些消费者素质不高,对开架销货的商品不加爱护,使得超级市场商品破损率高,商品失窃率也居高不下。
(3)社会配套设施的落后。连锁超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POS系统(销售系统)和EOS系统(订货系统),而要支持这两个信息系统的运作,就要求商品必须有条形码。而我国工业企业中条形码制度还没有普遍实行,一些超市进货的商品只有20%左右采用了条形码,这就阻碍了连锁超市管理现代化进程。另外,我国城市交通状况落后,运输力量严重不足,使得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难以保证适时适地将所集中采购的商品送到各分店,影响了超市配送效率的发挥。
二、前景与对策
1、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有经验表明,西方国家在年人均收入达250—600美元时,超市开始发展,600—800美元时,超市加速发展,并出现大规模的连锁超市集团。我国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大约折合310美元,其中较大城市与一些沿海城市已接近600美元。这说明我国已具备大量发展超市的基本条件,随着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已为时不远。
2、经营内容更为丰富。超市主要向消费者提供家庭食物与日常用品,但国内超市目前缺乏家庭食物的主力商品——生鲜商品,这主要因为进货困难与冷冻条件的不足。一些有远见的超市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深受消费者欢迎。随着我国各大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生鲜商品走进超市已成必然趋势。
3、连锁区域不断扩大。尽管现在国内连锁超市主要在本地扩张,但当连锁超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会将连锁区域扩展到外地。随着我国交通条件的改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削弱,各方面关系的理顺,连锁超市向其他地区扩张的趋势将得到强化。
4、连锁方式有望创新。国内发展起来的连锁超市主要以直营连锁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常常受到资金、地域、地方法规等限制而发展缓慢。特许连锁、自由连锁则没有这些限制,目前,这两种方式已被许多商家所尝试。相信随着国内连锁超市经营的成熟,商誉的提高,特许连锁、自由连锁将较直营连锁具有更快的发展步伐和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5、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根据连锁超市的发展规律,初期很可能遍地开花,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大鱼吃小鱼”的大兼并、大收购及大破产的格局。随着连锁超市竞争程度的加强,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不好、经营不善的企业将被淘汰。
连锁超市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将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要靠连锁超市自身的完善来解决,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具体来说,政府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宣传,正确引导。要让大家认识到连锁经营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到连锁经营的实质,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继续搞“翻牌连锁”与“空壳连锁”,但也应注意尊重企业的意志,不能靠行政手段强迫连锁。二是合理规划,政策支持。超市连锁不能一哄而上,政府应做好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在财政税收、网点规划布局、房产房租和工商管理等方面实行适当优惠政策,促进连锁超市上规模、上水平。三是区域协调,鼓励竞争。政府要认真解决影响连锁超市发展的部门分割、地区封锁问题,打破部门、地区、行业界限,集中各方面优势,加速连锁超市的建设。同时,要鼓励竞争、保护竞争、优化竞争环境,鼓励小企业加盟大企业,促进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四是多方筹集资金,加快人才培训。在资金方面,政府除了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外,还要鼓励企业通过联营、参股、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在人才培训方面,政府应尽快制订培训计划,采取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动员各方面力量举办培训班,组织出国考查,利用各种传媒普及连锁超市知识,使超市管理人员早日成长起来。五是引外促内,加强内外合作。在国内连锁超市发展的初期,政府谨慎对待外商的进入,采取一定数量限制,对国内连锁超市实施必要的保护是十分理智的。但适当引进国际上已经成熟的连锁超市,给国内同行树立一个榜样,使国内超市更快地步入规范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政府在不影响国内超市发展的基础上应积极引导外商的进入,鼓励双方合作,促进国内超市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