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贵州省贞丰县小屯镇头猫初级中学 562205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比重也在逐年扩大。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严重脱离实际生活,致使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形同虚设,不仅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会因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相关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8-134-01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简单来说就是要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将所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通过这一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平时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加大对生活化这一模式的探索研究力度,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还存在的问题
教师们对于考试的关注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思想品学生活化的教学,重点都是依据考试的要求来进行的,不能够真正的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们会为了升学压力而体现考试重点,对知识点进行标记,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的教学课堂是缺乏活力的,同时也是没有学习效率的,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不能体现出价值。这些是由于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局限,偏重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体现。学生们也迫于中考的压力,将知识点更多的是死记硬背而不是进行融会贯通,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实现思想品德学习的生活化。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情况
1.陶行知先生对于生活教育的理解。陶行知先生对于生活教育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将这些理解付诸于实践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围绕生活教育建立了一套教育理论,就是要将生活与教育相融合,教育只有在生活中真正发挥出作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正确剖析到了学生的需求,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来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强调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于学生的需求。
2.对于教学策略的研究情况。有人根据教学活动的进行,将教学活动分为了准备、实施以及评价三个部分,并且根据这三个部分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进行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人提出了师生之间的双向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评估教学的标准做一些改进,更多的关注与教学的引导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做一定的要求
三、国外的相关研究情况
1.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美国教育学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认为教育就是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生活的条件,教育就是生活的本身,是学生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是要求教育要与社会生活进行结合,同时也是要求教育过程中要对于生活进行体现,实现出教育的价值。
2.对于生活化融入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国外以往的观点是认为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更多的关注于学生本身的情感,因此不需要专门的开设特定的课程,但是随着道德教育工作的混乱和变化,国外均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开设了专门的课程,用最直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做到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遵守教育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起到了作用。
四、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取得的成果
1.教师方面。如今教师们对于新课程改革都有着较为深刻理解,并且充分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对于教学的生活化都比较认同,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生活化都在不断的进行探索,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比较关注,更倾向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常使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们正在逐渐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进行转移。
2.学生方面。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观念正在不断发生转变,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教材的内容在不断的进行更新,能够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会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形成更加融洽的教学氛围,所以学生会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们对于能够在课堂上了解学习到内容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充满了兴趣的,所以,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养成学生们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将生活化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对于学生道德教育的理性回归,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陶行知先生对于生活教育的理解是将生活用来教育,为了更好的生活来教育,教育只有在生活中真正发挥出作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我国现在生活化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们对于考试的关注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思想品学生活化的教学,重点都是依据考试的要求来进行的,不能够真正的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也迫于中考的压力,将知识点更多的是死记硬背而不是进行融会贯通,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实现思想品德学习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屠长英,《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软件教育现代化;
[2]谷丽洁,《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3]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科教文汇;
[4]田文虎,《刍议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求知导刊.
论文作者:王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思想品德论文; 生活化论文; 学生论文; 初中论文; 学生们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