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清溪场镇第二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课堂教学必须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因为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评价课堂教学其实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课堂教学评价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一孔之见。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以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得到正确传授,基本技能是否得到扎实训练,思维空间是否得到有效拓展,创新精神是否得到充分张扬,语文能力是否得到逐步提高为基本标准。
一、目的性。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任何课堂教学都不可以绕过的基本程序。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的训练,是思想素质、审美意识的培养,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单元、本课和学生实际确定。目标应明确、具体、恰当、集中。明确即是在整体与个别的联系中确定本节课究竟要达成什么目的。“具体”就是尽量落实尽量量化。例如:重点学习哪几个词?训练何种写作技巧?掌握哪样论证方法?“恰当”表现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起点恰如其分,落点恰到好处。“集中”要求删枝去蔓,突出重点。“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积累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企图一堂课解决许多问题是不现实的,目标面面具到反而“欲速则不达”。
二、主导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课堂教学走向及成败。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是老师们的共识。教师的主导性正确有方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否则可能成力“误导”。那么教师的主导性到底如何才能科学的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呢?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思维的启发者。教师要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学用具,调控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
这些自然是主导者、组织者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启动学生的思维车轮,训练其思维方法,开拓其思维空间,培养其思维能力,则是教师主导体用的是深层次体现。如果不让学生的大脑机器高效运转起来,像有些课堂那样,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那就是形式上的主导,实际上的“主宰”了。其次,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人,自己则扮演导演角色。教室是“舞台”学生就是“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表演”学会“演技”。第三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教学信息,检验、矫正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而调节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引导学生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主体性。主体性与主导性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必须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人格,教育的功能最重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学生自然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观念上,对此恐怕没有人不赞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可事实上许多教师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却不知如何发挥其主体作用,因而在教学中仍然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和应试的工具,只是一味地向学生单向输入,使之处于“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被动地位。这表面看来是个操作问题,而实际上还是教师教学思想上有偏差。因为造成这样局面的根源是教师在备课时或许就是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铺设课堂教学的轨道,在教学中一切按预置的规矩运行,不能随机调控。因此,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就是要帮助和培养学生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增强他们渴望求知、积极探索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
四、创造性。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创新。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丰厚的土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有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发现问题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二是要充分发挥求异思维的作用。要大胆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思维空间流向不受阻碍地上下驰骋,左右奔腾,在新与旧、古与今、正与反的激烈碰撞中溅出新颖脱俗的智慧火花。如果老师墨守成规,只知用课本和教参上或权威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时空,去引牵其思维方向,那么,学生的思维灵性必然迟滞,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自然沉重。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应试的模式。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文学性课文,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司空见惯,而这恰恰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和培育创新精神的肥沃土壤。
五、开放性。要树立大语文学观,把课内与课外,语文科与其他相关学科,语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当然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和使用的。但如果因此把课堂教学封闭起来,形成有限的教学空间和单一的信息输送渠道,那就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大语文教学观一是要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这主要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要引进时代“活水”,教师要注意精选与课内知识相关的时文、资料来中富、生动教学内容,从而开阔学生视野,训练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指引学生课外阅读,进行辐射性拓展。二是把语文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如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美术等有机结合。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单靠一门学科的知识是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的,而借助于相关学科的知识则常可以在某一领域作深层次的探索。
因此,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论从横向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是纵向开掘他们的心智潜能,或是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最终提高其语文素质,都是必要的。三是强调语文与生活的结合。社会生活是无限广阔的。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其实质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开放的空间。在用语文基础知识运用的教学中,要尤其重视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使学生用语文知识为社会生活服务。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中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学习生活,弄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映生活。在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深刻认识现实生活,正确反映现实生活。
六、民主性。有人把课堂环境称为“生态环境”,这是非常恰当的,民主性的“生态环境”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追求的重要目标。教学民主必须营造融洽、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教师的有效调控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平等的学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沟通,畅所欲言,充分合作。当学生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积极发挥作用时所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战的教学思想就真正变成了现实。教学民主的另一个要求是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对差生,不能随意讽刺挖苦,更不能把体罚作为教育手段。只有形成民主、宽松、平等、合作、唯真理瞻的“生态环境”,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就侧重评价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来说,应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培育其创新精神,开放语文课堂空间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的氛围等诸方面。但语文课的教学评价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机智、教学指导、教学效果等重要因素,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讨论了。
论文作者:余泽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思维论文; 主导论文; 知识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8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