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_素质教育论文

论素质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_素质教育论文

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普通高中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误区

1.只要重视能力,就是素质教育。一部分人认为,应试教育考知识,素质教育考能力,所以只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就是素质教育。2.只要使用多媒体,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创新教育手段,大量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但并不等于说只要使用网络、多媒体,就是启发式,就是素质教育。3.只要课堂热闹,就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会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如果是没有思维参与,只是问题浅层次的有问有答,师生互动表面热烈,那是课堂造假。

二、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颠倒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一方面把主导当主体,把“学堂”当成“教堂”,讲多练少,以讲代练,把课堂作为展示教师个人才华的舞台。认为只有多讲,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入,加深理解;如果讲不到位,必然流于表面,囫囵吞枣。这就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低估了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积累,颠倒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使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不会自主学习,最终导致学生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就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变自主为自流,课堂失控,迷失主导,以练代讲,题海战术,把课堂拱手让给学生,失去了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讲题,学生划书、背书、答题、读题、练习。老师用题海战术打拼,学生在题海扑腾。更有甚者,教师放手,学生“放羊”。在这种情况下,课上有做不完的题,课下有演不完的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学,遏止了学生的发展。

(二)扭曲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误解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局限于理论对实际的联系,不注意理论的生成过程。仅用理论的东西去阐释世界,很少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中启发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理论。用理论来阐释世界、阐释生活,用实际来印证理论,都反映了教学中的理论本位思想,反映了理性主义在教学中的主导态势。教学过程中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理论成为缺少学生感情体验的身外之物,最终造成学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人格,口是心非。

(三)因材施教原则未能在课堂上有效贯彻

班级授课制,强调了统一性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又是个体的内化迁移感悟过程,它要求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素质教育。但是班级授课制与因材施教原则的尖锐对立,又使因材施教原则形同虚设,难以落实。

(四)情感沟通机械化、简单化、单向化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仍有些困惑,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也有的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样还没有理解,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情感沟通时,缺乏互动,不是进行情感的建构,而是进行情感的游戏、情感的表演。

三、政治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构想

(一)总体思路

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增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具体设想

1.承认差异,尊重个性

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作为政治课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应试教育中一切摧残学生主体的思想、原则、方法、方式、措施,无不是建立在对学生个性藐视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改,就要切实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贯彻这一原则。

2.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

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能够实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达到最佳双赢。这是贯彻学生主体、以学为主、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和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解决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为载体,确定教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所谓先学后教(交),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学,在掌握主干的、核心的知识前提下,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心得,质疑解难,合作帮助;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精辟点拨,启迪思维。所谓精讲点拨,就是言简意赅,讲在点子上,讲在该讲处。点在兴趣点,点在疑难点,点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点在知识的生长点。所谓反馈深化,就是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加深理解,深化知识,促使迁移,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力争当堂完成,不留课外作业。

3.理论阐释建立在理论生成的基础上,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人把理论的学习,异化为唯一目的。联系实际仅仅是为了理解知识、印证观点,这样就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理论的阐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残缺。

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是有层次的,最低目标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最高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怎样来的,是怎样生成的;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怎样用,即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就是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破除研究的神秘感,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感悟内化升华知识的必经阶段。从生活中总结概括理论,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了发现的乐趣,品味了成功的喜悦。

4.把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为理论阐释的着力点

过去,许多学生上课听懂了,但作业出漏洞,考试时知识点模糊,就是因为没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没形成知识网络,不注意知识的关联,即不会知识的整合。一般来说,作为整块知识(核心的主干的知识)学生基本上都会。考试时不会的,大多是知识的关联点。所以,在知识的处理上,应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连接上,知识的逻辑联系上,知识交叉点上,知识的生成点上;应把注意力放在同类知识的不同点上,不同知识的相同点上,易混易错知识的澄清上。这样就逼近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前沿据点,在这些地方着力,就点击了学生的困惑,点燃了智慧的火把。

5.把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启迪思维,逼近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养成学生思维习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克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恶习。坚决反对表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缺乏思维参与的一问一答;坚决反对机械的重复、简单的知识训练;坚决反对矫揉造作,情感交流单向化、简单化;坚决反对过于频繁的造境与造势。

标签:;  ;  ;  ;  

论素质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