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有为的社会主义乌托邦思想_康有为论文

论康有为的社会主义乌托邦思想_康有为论文

论康有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空想社会主义论文,康有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0)04—0068—04

康有为,原名祖治,字广夏,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58年3 月19日(清咸丰八年二月初五日),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幼时聪慧,博字强记,通晓群经,其性倔傲。18岁受学于朱九江,深受其“经世致用”哲学之影响。1879年,始窥西学,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启发下,他看到中国处于列强压迫之下,希望学习西方,赶紧变法图强。1888年,第一次上万言书,要求变法,未被采纳,反遭攻击。1895年春,于清廷即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之际,鼓动各省在京会试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光绪皇帝拒和、迁都、变法。之后,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继续活动变法。他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为变法主张建立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变法维新的根本,是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 提出了一个在不完全改变现行帝制的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纲领;他指望用自上而下的改良办法来取得有限的民主权力,幻想通过变法,使国家在列强面前取得平等独立地位。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但仍宣传变法思想,主张虚君共和。1917年6月协助张勋复辟帝制。1927年3月病死。纵观康氏一生,实践变法维新,其志坚不可摧,却遇保守势力之诋毁;然而反对辛亥革命、抨击民国,以及极力呼吁“保存国粹”,帮助张勋复辟等,又遭激进人士抨击,其情实为狼狈。终因帝制崩溃,建立民国,“立场反动”,而遭世人唾骂。但康有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现在对他的全方位研究和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康有为的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及改革措施,尤其是他的社会主义“大同思想”。

本文试就康有为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内容、历史影响等作一简要评述。

一 康有为思想的渊源

康有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大同书》中。他的这一思想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其长期从事改革实践和理论思考的结果。康有为在对中国古代诸经的研究中,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得出《春秋公羊传》是最完备和最可靠的儒家经典的结论。他曾说:孔子有六经,而大道萃于《春秋》。《春秋》有三传,惟有《公羊传》畅明《春秋》大义。其中的“三世说”即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经由“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的过程,而人类的制度即按此规律前进。他认为,目前社会(19世纪末)正处于“据乱世”向“升平世”过渡的转轨时期,最终全人类都将进入“太平世”。《春秋》的“三世说”为其渊源之一。

第二个渊源是《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儒家经典著作。其主要思想内容是关于平等的论述。康有为于1901~1902年间完成《礼运注》,《礼运注》中的大同与小康之说充分为康有为所肯定。如在《礼运注》中,他写道:只有天下为公,合者人人如一之谓,无贵贱之分,无贫富之等,无人种之殊,无男女之异。人人皆教养于公产而不恃私产。此大同之道,太平之世行也。

康有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三个渊源是西方的科学、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从康有为的《年谱》中可以得知,他大约在1879年开始钻研西学。从传教士编写和江南制造局出版的西学书中,获取了一些西方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他的思想形成,有很大影响。如傅兰雅的《佐治刍言》,与《大同书》有许多较为接近的观点。他在1898年底于日本小住时,已接触到傅立叶(Fourier)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足以证明他的一些思想汲取了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康有为赞同许多西方乌托邦思想家,以平等为完善社会的主要原则。他同意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乌托邦主义者,主张男女平等,女子有权自由择偶。《实理公法》即是他阅读西书所获取的欧洲思想集成。在此书中,他扬弃了中国基本的传统社会与政治价值,接受了西方启示的思想,诸如博爱、自由、平等和民主。这些思想既是构成共同社会理想的素材,也是他在《大同书》中所详细描述的。

二 康有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天才和最具想象力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他对传统社会的猛烈批评,展望在完美制度和理想之下的想象中的社会,终于描写出他的大同见解。在这个社会中,那是一个民主政府领导下的世界国,一个没有亲属、民族、国家或阶级分别的社会,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病而以机器的发达来谋最大利益的经济体系。人类团结、平等、和睦,是一个完全快乐的世界,“乐而无苦”的世界。

(一)关于世界国。在康有为看来,未来社会是一个没有单独的主权国家、专制制度的民主的世界政治组织——世界政府。康有为认为现存的国家不可避免会有国际的武装冲突,因而惟有消除国别,人类才能享有永久的和平。他设想,在大同社会中有三级政府:世界政府、“各度”政府以及农工自治政府。三级政府各有其作用,为大同社会人类所需。当全世界合并为一国时,所有的人都成为“世界公民”,以“公议为权”,选世界议会的代表和治理地方的政府。大同世界政府由福利、农业、工业等20部组成,但无外交与国防两部。政府行政部门有若干行政官与一行政长官,由两院选出。

除了世界中央政府以外,另有地区性政府以及地方自治政府。康氏建议将地球分为100度,每一度设一与中央政府相似的政府。 它们的主要区别只是:地方政府无权处理通讯和交通事务。每一度可还分为较小的单位,每一单位也享有自治。

康有为设想人口集中地方,非农即工,分别集中于大工厂和大农场。每一农场或工厂为一自治政府的单位,农场或工厂的总管即为地方政府的首长,所有的人参与决策。每一农场或工厂要有自设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如学校、公共育婴院、医院、老人院、穷人收容院以及公共设施和经济事务的官署。每一地方自治单位自成一自治社区,全以民主方式运作。

在这种三级政府之下,人类彻底实现平等,一切人都成为大同社会成员。按照分工原则,人人同享平等福利。正如《大同书》所言:全世界人皆平等,无爵位之殊,无舆服之异,无仪从之别。

(二)关于社会民主制度。在行政方面,由“世界公民”选举世界议会代表和地方政府。议会为上下两院。上院议员由各地区的居民选出,下院议员由全民选出,无需议长,一切由多数票决定。上院除立法权外,尚可听民众控诉并处罚有罪官员,世界政府的行政部门有若干行政官员与一行政长官,由两院选出。全球的每一区都享有自治,有权在其范围内立法和行政。每一农场或工厂为一自治政府单位,全体农民或工厂工人参与决定,全以民主方式运作。

(三)关于所有制。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未形成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康有为通过在海外的长期旅行,实地察看和所接触的西方书籍,认为私有财产是阻碍人类快乐的错误制度。他反对私有财产大都来自所知的中国和西方社会的实际情况,强调只要允许人民买卖私产,则贫富不齐,终无公平。基于对私有制的批判,康有为设想的大同社会,一切私有的财产、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都将消失。农、工、商都为“公有”。在农业经济领域中,全部由政府控制,不容一点私人选择,农业生产带有军事化作业方式。每一农场是一自治单位,农场的主管是地方政府的首脑。每一工厂为自治单位,工厂主管亦为“地方”首脑,所有工人都参与地方事务的决策。工人获得技术突破和荣誉将得奖金,新发明与逐步机械化将减少工作时间,每一工人终将一日仅工作一二小时之工。

(四)关于分配。在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一切生产资料和部分消费资料皆为“公有”。人们无家累和匮乏之虞,世人将居住公共楼宇,以从事农、工、交通等行业,或居住在公家院舍如学校、医院、老年或少年院,无私人住宅,只有公家宿舍、食堂以及其他设施,自由享用充足的共用文化和休闲设备,皆处于极乐之中。另有三种公家机构作三类服务:公养、公教、公恤。公养机构包括照顾妊妇、婴儿以及小孩;公教机构从婴儿学堂到大学;公恤机构包括照顾老人、穷人、病残以及公众火葬场。每人生命中从生到死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由公众政府的这些机构来安排,实行按需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经济制度。在农业生产领域,劳动收入可分十个等级。在工业生产领域,劳动收入可分数十个等级。夫妻都去世后,除遗嘱赠送之外的个人财产均交公。

(五)关于经济调节。在经济运行和经济调节方面,政府将设立适当的机构来管理世界经济事务,并实行计划经济。农业有中央部门以及若干机构来计划、规范、管理各方面,诸如耕种、森林、渔业和矿业。中央商务部将指导分布世界各地的工厂制造一定数量的物品,以应一年中全人类所需,并将分配这些物品到批发商店。供应和需求既由世界政府精确地控制,自然就无因劳动力过剩而生产过量或失业等现象。政府规定所有价格,商品将由快速便捷的自动化方式送到顾客手中。既无“谋利”之私心,中间剥削也取消,也无税收和中间剥削,商品价格自然十分低廉。

(六)关于婚姻与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封建专制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以男人为中心的父权家庭是传统儒家道德中的所谓“三纲”之基础。康有为认为家庭在“据乱世”尚有用处,高度发达的家庭制度和明确的家庭伦理较有利于过去的中国社会的稳定。他认为中国的孝道讲得多,行得少,子女因私利和经济状况难以对父母显爱心,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经常因忌妒、厌恶、利害冲突而纷争不断。在对中国和海外其他国家实际考察基础上,他强调家庭使人们永远住在一起,只会带来无穷的痛苦,其继续存在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阻碍,也是人类进步的阻碍。因此,家庭在“太平世”中实无置足的余地,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不容于大同之世。未来社会婚姻的真正基础是男女之感情,而非以正父子之宗传。其婚姻形式为:男女双方到政府婚姻登记处订婚约。订婚约的期限为1~12个月,到期可续订合约。男女爱情没有各种条件限制, 惟有快乐这一原则,极为自由。但对未入学以及未能在经济与其他方面独立的女子,不给予婚姻的自由。家庭这一角色由公家机构来替代,它将解决人们自生至死的需求。

(七)关于男女平等。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分析说,生民之初,并无家庭,男女杂交,儿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后来由于一些男子对其伴侣特别喜爱,乃用强力占有,遂有婚姻。其后,由于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压制女子的状况变本加厉而成为积习,妇女失去独立人格,成为男子的奴仆,失去自由择偶的权利。他猛烈抨击传统儒家道德规范:“父母之命”、终生守寡,女子守贞。因为缺少“婚姻自由”,给女子造成难尽的痛苦,宋代理学应对这些负有难咎之责。他认为,男女有性别之异,但并不准压制较弱的一性。两性之异并不一定强者属于男性。若女子有同等机会,同样能取得男人做出的贡献。因此,不给予女子平等,犯了双重不公平:既犯了人类平等的原则,又忽略了女子在文明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社会,由于传统家庭的消失,女子与男子一样有择偶的自由,男女之情,以欢好为原则,女子与男子实现真正的平等。

三 康有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1.康有为是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和外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性,猛烈抨击现存社会的人类没有平等、幸福、欢乐。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未来社会作了极为丰富的描述,定下了根本性的改革计划,其社会构想极具想象力和挑战性,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在完美制度和理想之中的大同社会。其深远的思想和学术影响,非同时代的思想家可相比拟。他可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足以名列世界伟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之列,丰富了世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他在中国创了社会主义思潮之先声。

《大同书》除了详细描述未来社会制度的正式结构和运行原则外,还提出逐步改革的过渡方案。康有为的空想社会主义扎根于三大原则:工业化、社会化、政治结构民主化。《大同书》对现存私有制、国家和家庭制度的猛烈批判,并对这些重大问题作了极为诱人的前景描述。历史地看,康有为的某些社会主义理论与政策主张同历史演化大趋向相吻合,并成为或将最终成为社会现实。但是,康有为寄希望于开明皇帝和资产阶级来逐步实行其改革近期和终极目标,显然是空想的。

2.康有为的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梁启超比喻康有为《大同书》的影响为“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了。”康有为也自认为此书有巨大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因而坚持暂时不出版此书,以免其内容未到时机就披露,将“陷天下于洪水猛兽”。康氏认为这一思想有冲击性,因其与几千年维持中国社会的传统价值相悖,影响巨大。康氏主张消灭父权、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和排除贞操,对专制制度下的男子为中心的婚姻家庭制度的严厉抨击,动摇了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石,触动了儒教道德系统的中坚,从而成为19世纪中国第一个不妥协的反对传统价值观念者。

3.康有为与洪秀全、孙中山的思想相比较。洪秀全颁发的《天朝田亩制度》仅体现农民的平等观,最多属于农民社会主义或农业社会主义思想范畴,而其主张的《资政新篇》则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纲领,因而总体上,洪秀全的思想体系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尤其是其“民生主义”经济思想,主张发展“耕者有其田”的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农业,主张“节制资本”,即在国民经济重要部门推行国有化之外要发展私人经济,因而总体上,尽管孙中山尚未否定“共产社会主义”,但他的思想体系也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左翼或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与当今世界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社会党的理论较接近)。可见,洪秀全和孙中山是带有某些社会主义主张的思想家,而康有为关于人类社会终极目标的思想境界大大高于他们。

收稿日期:2000—04—17

标签:;  ;  ;  ;  ;  ;  

论康有为的社会主义乌托邦思想_康有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