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的权力观_权力观论文

论共产党的权力观_权力观论文

论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人论文,权力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作者通过对权力的社会性、阶级性和个体性的分析,认为无产阶级权力观的基本内容由权力责任观、权力道德观、权力价值观和权力制衡观构成,并提出应当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一次共产党人权力观的教育。

关键词 权力观 共产党人 监督

能否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权力的本质、特性与功能,能否在管理实践中做到准确、适度、及时而审慎地行使手中掌管的权力,在当前新形势下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的党员干部的严峻考验,同时也是亟待理论工作者系统而深入探讨的一项重大课题。

权力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强制性力量。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类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经常不断地对社会内部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调整,对社会生活需要的各种资源和财富进行分配,对人们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进行制导和约束,这些就是社会赋予权力的基本职能。我们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文明选择了权力。但是,权力自它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二重的性格。一方面,它具有能够构建和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促进和保障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能够导致社会系统紊乱、阻碍人类社会前进乃至引起倒退的负面效应。现代权力学研究的基本目标,就是试图通过对现实权力结构的静态解析和动态考察,找出能够使权力的正面效应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而其负面效应得以最大限度遏抑的有效途径。要达到这一点,就首先必须对权力这一社会普遍现象的性质和特征给以明确揭示。

第一,权力具有社会性。权力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并且伴随着人类的历史演进经历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权力的组织形式和表现形态是迥异的,但本质上无一不是源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构成的复杂有机体,正是这些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的交互影响和交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但是,这些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的利益要求并不总是一致的,而是它们之间经常发生利益的对立与冲突,甚至在其内部个体成员之间也时常存在着利益要求的差异。这样,就需要利用权力这种强制的力量,通过对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和干预,建立起一种能够对各个社会组织与社会集团的地位作出明确规定的社会秩序,并努力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限制在这个秩序的容许范围之内。因此,人类历史上权力运作实践的基本内容,都是对大量而具体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第二,权力具有阶级性。尽管权力的产生远远早于阶级社会的出现,权力现象亦并非阶级社会所独有,但是,任何阶级社会中的权力关系,都是该社会中的阶级关系的直接反映。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一切阶级斗争都是围绕着权力的角逐而展开和进行的;每项大的阶级斗争的最后结局,无一不是权力关系的更新和权力结构的转换。哪一个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就意味着这个阶级占据了社会的统治地位,从而成为主宰整个社会的支配力量。权力所具有的这种强烈的阶级性告诉人们,在阶级社会中,无论权力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权力行使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维护、巩固和扩大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且阶级关系愈复杂、阶级对立愈紧张、阶级斗争愈激烈,权力的这种利益维护功能则表现得愈鲜明、愈直接。因此,在阶级存在的前提下,权力执掌者作为特定阶级和特定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他们对于权力的理解、认知和追求,不能不受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的制约,不能不带有浓重的阶级的性格。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的一些关于权力研究的著述中,虽然对权力的社会性和阶级性都分别作了分析,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说明却往往有欠充分。实际权力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统一的。不错,权力现象和权力关系委实产生于阶级社会出现之前;作为权力的固有属性,社会性确乎早于阶级性。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自从人类的历史步入阶级社会之后,以往的所有社会关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阶级关系成了涵盖整个社会系统的决定性因素,权力也由此而演变成为一种阶级间的支配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权力的社会性已经不可能再单独存立。因为权力的执掌者已是特定阶级的政治代表,权力机关已成为维护这一阶级利益的专门装置,被压迫阶级已被排斥于权力体系之外。同时,统治阶级的利益通过权力运作程序的正当化和合法化处理,成了强加于全社会的“公共利益”。虽然历史上的一些剥削阶级政治家,曾经采取过一些貌似顾及社会共同利益的宥和政策;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有时甚至会主动向被压迫阶级作出某些妥协和让步,但这些举措的目的,都是旨在维护和扩大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缓和对立紧张的阶级关系,保持既成政治秩序的长久存续。所以,在对权力现象进行分析时,如果仅仅强调其阶级性而忽视其社会性,自然难以正确地揭示其起源、本质和历史演变的规律;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其社会性,割裂两种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忽视两者在现实中的重合,同样也难以对权力的特征、结构与功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说。

第三,权力具有个体性。前已所述,权力的产生源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但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权能,既不可能由社会成员全体来行使,也不可能由统治阶级的每个成员来行使,只能由代表社会公众或统治阶级利益的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少数人来行使。这样,实际上就把权力执掌者从社会成员全体中分离了出来,使之成为与社会公众相对立的“官员”,而权力的具体运作就成了这些“官员”的职业。

当然,“官员”们既然是社会公众或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表,其执掌的权力是由公众或特定阶级授予的,那么他们在行使权力时,就必须遵从授权者的意志,遵从授权者所规定的权力运行原则和具体运作规则。不然的话,“官员”就会失去授权者的支持和信赖,失去支撑权力存立的社会基础,最终也将失去执掌权力的资格。但是,在权力行使的具体过程中,执掌权力的“官员”又并非事事听命于社会公众或统治阶级的意愿的。因为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公共事务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公众也好,统治阶级也好,都不可能(当然亦无必要)对所有社会事务都迅速表示出如何对应的明确态度。事实上,现实中权力运作的方式、力度与后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官员”个体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权力虽然来源于社会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一旦产生,往往就会成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力量,可以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由于权力关系一般表现为一种意志服从关系,因而权力执掌者们大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希望在权力运作中不受限制,自由地将权能发挥到最大限度。这一点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极权专横、职权滥用、拥权自傲、以权谋私的现象都俯拾皆是。

权力观是指人们对于权力这一社会普遍现象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既然权力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特征,那么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阶级属性不同、追求和维护的利益不同,自然对于权力的看法和态度也就不会相同。长期以来,剥削阶级占据着社会的统治地位,因而剥削阶级的权力观也影响和支配着人们对于权力的理解和认识。在历史上,剥削阶级的权力观主要有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君权神授论”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尽管后者是在批判前者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唤醒人民的政治觉悟和主体意识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剥削阶级意志的体现,都是以论证私有制存在的永恒性和合理性为目的的,因此都是不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发现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的同时,正确地揭示了权力的起源、本质、特征和功能,赋予了权力观以科学的形态。其后,这一科学权力观,在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实践中,又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完善。无产阶级的权力观即共产党人的权力观的内容,概括地讲,主要由权力责任观、权力价值观、权力道德观和权力制衡观构成。

——权力责任观。虽然从形式上看,权力是一种对整个社会的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强制力量,但在本质上它不过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对它所服务的阶级负责。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而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没有(也不应该有)特殊的利益要求。也就是说,共产党人所执掌的权力,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所赋予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是接受人民群众的委托行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每一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权力的授受关系,首先应当把权力看作是一种责任,明确树立起一种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神圣使命感。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向人民负责,这既是共产党人权力行使的出发点,也是权力行使的归宿。强调向人民负责,强调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调权力的责任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责任经济,但这种责任意识往往体现为多是对经营主体自我利益的负责。当然从根本上说,市场经营主体的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统一的,对自我负责与对社会负责应当是一致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追求往往要强于对社会利益的追求。这种现象现今已在我们党的少数领导干部的管理实践中反映出来。他们往往过多地考虑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得失,过分地看重自己的地位和权限,故只对上负责,而缺乏对下、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不能做到向人民负责和向上级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个别人甚至在获得了一定的权力之后,就忘乎所以,滥施权威,胡作非为,蜕化变质,不仅严重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也给党的威信和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权力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共产党人的社会责任感。

——权力价值观。共产党人的权力价值观是与其权力责任观相统一的,因为共产党人是以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其权力运作的价值取向的。在无产阶级的权力观中,权力的社会性、阶级性和个体性三者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权力价值观的核心,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每一位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这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要求正呈多样化态势,这就更需要每一位共产党人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保持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不仅是无产阶级权力观的应有之义,而且也是通过共产党人的表率作用正确引导整个社会的价值趋向的迫切需要。应当说,我们党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能够较好地实践着这一权力价值观,这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能够不断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的原因。尤其是以焦裕禄、孔繁森、李润五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领导干部,他们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人的由衷爱戴。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确有少数领导干部,他们已经忘记了当年在党旗下的誓言,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了个人谋取私利和搞特殊化的工具。甚至有的人竟斗胆贪赃枉法、贿赂公行、徇私舞弊、腐化堕落。这些人把个人利益当成了权力的价值追求。严重地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与之进行坚决斗争。

——权力道德观。权力道德亦称“官德”,它是指掌握权力的“官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前已所述,权力具有个体性的特征,它虽然是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意志的体现,但在具体运作的实践过程中却往往表现为一种个体行为。权力的行使能否做到准确、适度、及时和有效,往往与掌权者个体的能力、学识、修养和品格密切相关。为了保证权力运用的正当与合理,就必须对这种个体行为施之一定的约束。作为约束权力主体的必要手段,一是要有系统而健全的有关法纪和规章,使权力运作达到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要不断提高“官员”个体的素养,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权力道德观。关于共产党人的权力道德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作了简洁而明确的规定:“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就越需要增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观念。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需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来组织和领导群众贯彻实施,而且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率先垂范,用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感召群众,进而证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每一位党的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应当自觉地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加强权力道德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权力制衡观。所谓权力制衡,是指依靠对权力结构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监督,以防止职权滥用,保障权力正确行使和运作的机制。历史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权力是一种凌驾于社会的强制力量,如果在其运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权力的行使就会超越其责任的限度,其结果将是导致政治腐败的产生。权力制衡理论最初是由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提出的,其代表学说就是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者分立的分权论。尽管这一学说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其“三权分立”的图式只不过是一种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运作模式,但它毕竟明确提出了对权力结构进行合理配置、对权力行使过程给以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并进而勾勒出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权力体系的基本框架。

当前我国权力制衡机制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尽快建立起一个功能完整、运转高效、反应及时的政治监督系统,强化对权力行使过程的监督与约束。其中加强党的监督和党内监督尤为重要。因为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政治方向和大政方针,而且实际管理着国家机关的各级领导干部。因此,在整个国家的权力系统中,党具有最强有力的监督功能。加强党的监督和党内监督,首先应当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的前提下,使集体领导、民主讨论、多数决定、差额选举、工作检查等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完善化,努力在党内形成一种普遍的虚心接受民主监督的良好风气;其次,应积极认真地开展对党员干部的考评工作,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和评议,尽可能地将考评结果公之于众;再者,应当强化党的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支持它们独立办案,将那些无视党纪国法、屡教不改、腐化变质、道德堕落分子及时清除出干部队伍,努力杜绝侵权、越权、擅权及渎职行为的发生。

树立科学的权力观,就是要求每一位党的领导干部应当清楚地知道,共产党人手中的权力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怎样运用这些权力才是合理的和正当的,权力行使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中开展一次共产党人权力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好这一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权力观教育应当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权力观不是一个孤立的思想理论问题,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党性原则、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是与共产党人应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因此,要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对权力的性质和作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培养他们有一种对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自觉,就必须把权力观教育同系统的理论教育尤其是世界观教育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第二,要把权力观教育同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有机结合起来。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实际组织者和领导干部的管理者,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水平,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因此,在党内必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积极开展党内批评,倡导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内生活的正常化和制度化,坚决克服一言堂、家长作风、个人说了算等不良倾向。

第三,要加强示范教育,大力宣传孔繁森、李润五等优秀领导干部的模范事迹,积极发挥典型人物的感召激励作用,以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和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标签:;  ;  ;  ;  ;  

论共产党的权力观_权力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