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玲 王洁
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妇产科 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于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分娩初产妇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从中挑选出100例,将所有产妇依照护理差异均分为A组与B组,A组为常规护理方案,B组在A组前提下给予协同护理方案,护理后经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的优劣。结果:护理至产后42d后,两组EPDS评分、抑郁发生率以及角色适应等情况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产后护理中不仅能使产妇角色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机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初产妇;协同护理;产后抑郁;
1.绪 论
1.1背景及意义
产后抑郁主要是指产妇产后精神障碍性情感性疾病,好发于产后六周内,通常产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孤僻、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易怒、失眠[1]、厌世悲观以及健忘等等,病情严重的产妇甚至会出现自杀、自伤以及伤害婴儿等情况。随着临床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家庭为中心”[3]、“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且已受到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支持认可。本次就协同护理模式对于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效果展开分析,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如下。
2.临床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本次所选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00例,根据研究要求均将产妇为两组,在A组50例中,年龄最小在20岁,最大则在35岁,年龄均值在(25.84±4.39)岁。B组50例中,最小年龄21岁,年龄最大48岁,年龄中位值为(25.22±4.34)岁。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年龄、性别)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无可比性。
2.1.1纳入标准
①孕周处于28周至42周;年龄处于20岁至35岁的单胎初产妇;②产妇有专门的家属照料;③产妇与其家属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④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纳入本次研究,并依照本次研究分组要求入组。
2.1.2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②近期(三个月内)有重大应激事件;③术后或者因早产出现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或者子宫破裂等并发症;④有精神病家族史、有精神病史或正在接受治疗的产妇;⑤孕前或者孕期患有慢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
2.2方法
2.2.1研究工具
第一,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总计有10个条目,每一个条目又分为四级,依次赋值0分至3分,四级条目中的1条、2条以及4条均为正向计分,其他的七条条目则为反向计分。第二,角色(母亲)适应调查问卷。总计16个条目,通过Likert五级评分法进行评分,角色适应良好:64分-80分;角色适应中等:48分-63分;角色适应差:≦47分。
2.2.2护理方法
A组:对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①在产妇住院分娩期间进行母婴症状、心理护理、用药管理、康复锻炼以及合理饮食宣教;②对新生儿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脐部与臀部的护理;观察新生儿大小便、面色以及应激反应的情况,并对婴儿冷暖的情况进行判断;③健康宣教:对初产妇实施一对一宣教,还可通过科室宣传、健康手册发放等形式进行;④出院指导:产妇出院前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其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⑤产后42天,临床护理人员需提醒产妇来院进行产后健康复查。
B组:在上述护理的前提下对患者实施协同护理,详细护理内容有:①在正式开展协同护理时重视家属的参与感;②早期筛查:将导致产妇抑郁的因素,向家属及时反馈,协同商议之后实施针对性的指导,防止抑郁恶化;③二次筛查:出院时,可向产妇发放有关产后抑郁筛查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的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产后抑郁的产妇可在产后随访时将其情况及时反馈给产妇家属,并与家属在共同协商之后实施个性化的指导
2.3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²和t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3.结果
3.1协同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分析
两组患者但产后42天评分和抑郁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4.讨论
经研究资料显示[6],产前产后产妇的抑郁情绪均较明显,其中产前的抑郁、焦虑情绪主要来自于担心胎儿早产,对分娩的疼痛感到害怕等;另外,产前、产后抑郁之间亦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在产前便存在抑郁情况的初产妇在产后同样会面临着过高的抑郁风险。据资料显示[7],在产前存在抑郁倾向的孕妇中,产后依旧有抑郁症状的产妇约在93.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产前初产妇的抑郁评分在(9.74±3.68)分,抑郁发生率为24%,预示着初产妇产后的抑郁水平,这一研究结果同潘雅梅,詹爱丁[8]研究结果接近(26%)。由表1与表2可知,协同护理实施前,两组EPDS评分与抑郁患病率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两组初产妇存在可比性;出院当天A组抑郁评分较B组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可能协同护理的应用对初产妇及其家属来说尚处于过渡阶段,实施的时间较短,因此效果还不明显,但从数据显示的情况上来看,控制产后抑郁的情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护理42d后,B组初产妇EPDS评分与抑郁发生率、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均优于A组,P<0.05,各组间数据的对比均存在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将协同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产后护理中不仅能使产妇角色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机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真真.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3(4):901-903.
[2]朱春香.产后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2):70-74.
[3]杨红.产后延续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6(9):2451-2452,2453.
[4]任芬,孙宁,寇丽红等.农村妇女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8):1334-1337.
论文作者:李建玲,王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产后论文; 初产妇论文; 产妇论文; 抑郁论文; 统计学论文; 产前论文; 家属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