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基本内涵与实现机制_电子商务专业论文

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基本内涵与实现机制_电子商务专业论文

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基本内涵及其实现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传统产业论文,内涵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论述的现代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IT)为支撑的网络经济发展,具有新经济的特征涵义。这种现代信息化发展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准确地把握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寻求现代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实现途径,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现代信息化发展与对传统产业改造的互动: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任务远没有完成,传统产业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已在一些发达国家发生,并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们要抓住世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较高起点上赶超发达国家,如像印度等国家那样在高新技术的某些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并由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工业化,要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主要还是依靠传统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讲,我们无法超越工业化而直接进入现代信息化社会。不顾各种约束条件,以牺牲传统产业的发展潜力来一味追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未必能达到赶超的目标。但我国的工业化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时代背景,我们同样无法撇开其对中国工业化将产生的深刻影响,而沿袭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特别是新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越国界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工业化必须具有不同的技术内涵,具有新经济时代的特征。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既不能一味追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不能停留在挖掘传统产业发展潜力上。

然而,新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是强有力的创新以及蕴含于服务及产品中的技术。其市场形态、生产组织与政府职能,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差别。在传统经济中,市场运行比较稳定,市场竞争以国内为主,支持经济增长的是资本和劳动,生产组织具有批量生产的特性;而在新经济中,市场运行变化万端,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支持经济增长的是创新和知识,生产组织具有柔性生产的特性。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如何使“新经济”与“旧经济”的组合不成为简单的“加法”,而成为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乘法”。

笔者认为,现代信息化发展与对传统产业改造的互动,是我们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问题的关键,是我国实现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也就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因为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IT)为支撑的网络经济发展,它不仅对传统产业具有强有力的改造性,而且还带有明显的互动关系。

以往的新技术的社会结果是围绕改善人的生存条件、节省时间、让人们生活得更舒适而展开的;而信息技术则使人们的智力彼此沟通高速发展,智力附加值在产品价格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以IT为支撑的网络经济发展,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高强度创新性。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领域的几项重大突破(如半导体、卫星通讯、计算机、光导纤维等)都体现了其高强度的创新性,并推动各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重组与调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主要是通过IT产业化的发展来实现的,亦即当技术变革引起产业结构转换时,通过引入IT促进产业结构的变革,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条件。IT还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IT可为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据悉,发达国家40%~90%的经济增长要归因于技术创新。

2.广泛渗透性。IT既是针对特定工序的专业技术,又是适应于各种环境的通用技术,因而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极强的渗透性。IT业的发展,不仅催生了一些新的“边缘产业”,如光学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等,创造了大量产值与需求(以汽车电子产业为例,每辆汽车电子装置价值从1990年的1383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2000美元,全行业产值将达千亿美元以上)而且IT的广泛应用还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了其劳动生产率,加快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了产品的竞争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质量服务业转变,使之重现昔日辉煌。据测算,IT在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方面投入产出比可达1:4以上,有些领域甚至超过1:20以上。

3.高度效率倍增性。IT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与工作效率,从而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特别是以IT为主导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强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可知性、可调性、有序性,提高了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促进了生产组织与经营模式的变革,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国际电联统计显示,一个国家对通信建设的投资每增加1%,人均国民经济收入可提高3%。IT的应用还极大改变了劳动力结构,比如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在机械化初期阶段为9:1;在半机械化半自动化阶段为6:4;在自动化条件下,两者之比为1:9。

4.深度产业关联性。大量的研究计算显示,IT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产业感应度与带动度都很高的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部门的感应度在我国37个国民经济部门中列第9位,说明IT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建筑业及其他直接信息部门的带动度在37个国民经济部门中分别居第4、5、10位,说明IT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推动作用巨大。因此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扩散、发展与融合,带动了一系列关联产业的产生与变化。在IT产业内部,衍生出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等产业的发展;在IT业外部,带动了一批如新材料、新能源、机器制造、仪器仪表、生物、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

IT及其产业的这些特点,从本质上决定了其发展并不简单地排斥传统产业部门,使传统产业部门由此而消亡,相反是对传统产业部门的深度改造。也就是说,传统产业部门必须在吸收信息化发展的先进的交易、生产、分配方式的基础上才能继续生存、发展;同时,新兴的信息产业也只有在聚敛了大量的资本、知识等资源后,依托于现有传统经济的实体产品、物理网络,才能寻求进一步的扩散和发展。目前国际、国内的互联网浪潮已经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以互联网的力量为手段,整合传统产业和行业资源,从而带动产业调整,提升整个行业。这充分说明,只有当互联网与传统经济资源相结合后,才能产生人们本来寄希望于互联网的巨大的推动力量。

因此,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经济和服务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产业信息的调整发展,由此出现了IBM、微软等一大批企业组成的带动美国经济繁荣的信息产业。目前,IT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第一大产业,中等发达、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中国家亟待发展的产业。同时,信息化发展还大大提升了传统产业,推动了制造业的科技进步,如汽车、电器工业等,并使其借助新的网络转变传统生产和商务形式,以便能获得更佳的利润。

这种新旧经济的交融互动,在美国已表现得十分突出。近年来,美国公司普遍把互联网运用于生产和商务,推出全新的网络商务形式。在美国,年销售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都采取了MRP管理系统,根据产品外部需求和定单,广泛运用计算机推算产品零部件和材料需求量,按照交货日期计算产品生产进度、原材料供应时间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资金占用,减少库存,降低生产成本。另外,美国企业普遍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运用网络进行市场信息和用户调研。还有,美国企业普遍入网进行商务活动,开展网络营销,突出了网上产品宣传、网上传递信息和电子邮件、网上销售与结算、网上服务与信息反馈、网上创牌等商务经营。

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化期。发达国家一方面快速发展以IT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得该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加速利用IT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使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和软化。如美国通过IT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使传统产业衰退势头在90年代得以扭转,夺回了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竞争优势;1990年以来,劳动生产率保持了年均25%的增长速度,有力地促进了美国整体竞争力的回升。

二、信息化对传统产业改造的基本内涵:技术、经济、社会的全面改造

长期以来,人们对信息化改革传统产业存在一种片面理解,即仅仅认为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或在传统产业中运用信息技术。如果说这种认识在信息化发展初始阶段尚有一些存在的理由,而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则是完全错误的。它对于现代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我们难以找到正确的思路方法和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措施。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基本内涵作出准确的界定,从而消除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笔者认为,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不仅是技术性或技术层面的改造,而且是经济性、社会性、体制性的全面改造,这是由信息化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因为internet并非只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经济、社会形态。互联网提供了新的信息系统、新的市场、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流通方式,从而为人类提供了社会与经济发展新的途径与技术范式。网络经济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因此,网络经济发展的背后是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传统产业的改头换面、经济组织的结构变动、资本市场的快速发育、资本的高度自由流动,以及体制的深层次调整。从产业角度看,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存量的流动、盘活与增量的切分。为此,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除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扩散外,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改造。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收获递增”(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发生在以往的供给方(生产),也发生在需求方(消费和市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将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远比过去密切的新型关系,造成了消费者地位的明显提高,并使消费需求信息得以迅捷地传达给生产者。因此,消费者不仅真正成为“上帝”,而且日益成为产品设计和创造的伙伴。在网络时代,只有那些让顾客觉得自己能做主的企业,才会有服务顾客、完成交易的机会。这就要求生产方式由大批量、规格化的典型工业化生产向顾客需求引导型生产转变,即站在顾客立场审视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并致力于建立全员协助顾客成功的共识,寻求顾客与企业互动时的新鲜感、方便性、速度、价格及服务。与此同时,网络把生产组织者同资源市场联系在一起,使生产组织者得以实现技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效率的最佳配置。

2.对传统产业竞争方式的改造。前所未有的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大爆炸式发展,带来了技术的快速更替、产业环境的迅速变化和全新的市场机会。在这种无法预知、迅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性质将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转向主要在于寻找和创造“正确的”产品(或服务)、市场和商业模式的竞争。网络进入市场的运营体系也将大大改善供求关系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改变死板的价格系统,使市场价格因可以及时获得调整而更加准确地反映供需状况。这就将引起商业模式迅速变化。同时,互联网正在改变企业确定其竞争范围的方式。从传统意义上说,企业必须在一个特定行业内进行竞争,而且往往是利用地理的空间及距离来创造竞争优势的,但是互联网使不同市场的界限变得模糊,电子商务使人们能货比无数家。因此,企业必须重新评估自己的竞争优势,尽快转换由地域而形成的优势,开发新的核心竞争优势。

3.对传统产业部门关系的改造。数字技术的采用,改变了获得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及其成本,不仅使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发生整合,而且侵蚀了曾经分隔不同行业的障碍,促进了产业融合,即“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Grennstein and Khanna 1997)。例如,电子商务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把各产业的企业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整个系统范围的效率。这种传统产业部门之间关系的改变,势必导致竞争加剧和创新增加,从而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率。

4.对传统产业组织结构的改造。在相对稳定的市场上竞争时,传统企业经常会制定出层级分明、制度严格的组织体系。这种组织结构有助于在现有的产业和技术环境下,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但却不适用于探索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和新的商业模式。现代信息化的运用将改变企业内工作的组织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产生出知识扩散及人们在工作场所中互相合作的新渠道,工作中也需要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要求对企业的生产、服务管理流程进行再造,由阶层型变为水平型的开放式结构,迅速建立变革的管理程序和适应电子商务所需的内部管理机制。

5.对传统产业的时间作用的改造。时间是衡量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生产,是以最低成本进行生产的最快的方式。而电子商务通过加速生产循环,允许公司紧密合作,使消费者做买卖而降低了时间的重要性。由于时间的作用变化了,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结构也变化了,所以在经济运行中企业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拥有多大规模的实物资本(包括货币资本),而在于速度效益。

6.对传统产业战略管理的改造。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竞争将在高度不确定和复杂的环境下展开。在这种环境中,传统的战略管理及其理念失去了往日的魅力,需要一种更加进取的方法来开创未来,发现并抓住每一个新的商业机会。同时,也要求企业主动提供更多的客观信息,特别是在网络上营销,其产品信息必须客观、中立,避免过度宣传和包装,这就需要管理者在企业文化里导入“务实”的价值观,力求表里如一,名副其实,使组织成员在产品生产、行销过程中建立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和信心。

总之,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实际上就是主流经济网络化的问题,其核心是改变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推动业务流程和生产要素重组,进而推动传统经济的转型。这是一种全面性的改造,是实现体制内与体制外存量、增量资源的盘活、对接、融合。

三、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实现机制及途径

1.形成利益驱动的相互融合共识。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首要前提之一,是要互相认识对方,形成必须产业“联姻”的共识。而在前一发展阶段中,信息化部门与传统部门间存在着严重的分割,甚至相互排斥的现象。但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人分割或排斥,正在不断受到规律性的惩罚。例如,早先异军突起的那部分网络科技企业,其缺乏产业支撑和盈利来源的弱点在自身迅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了。也就是,传统企业掌握的各种行业资源、经营体系以及经营经验等,正是纯B2B电子商务公司所严重缺乏的,而且这不是通过一两天的努力所能获取的。而那些,“抵触”信息化改造的传统产业,则在不断加速自身衰退。因此,要在利益驱动的基础上形成相互融合的共识。与现代信息化相关的产业部门必须认识到,传统行业具备最需要、也最能够提升效率的空间,只有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去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而传统产业则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些比较先进的沟通技术和管理的手段,它们完全适应于旧经济、在某些方面,甚至对旧经济更有效,因此完全可以借网转型,真正用互联网提高效率、节省费用、开辟业务、扩大市场。

2.创新投资结构。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需要推动力,其中之一就是投资推动。一是加大对传统产业信息化装备的投资,提高其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在这方面,我们的投资严重不足。国家重点企业中的70%信息化投资不足,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累计仅占总资产的0.3%,与发达国家大企业8%~10%的水平相距甚远。二是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要侧重从两个方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一方面,政府建立投资风险机制,如建立高新科技中小企业风险基金,在提供金融、信息和政府援助上扶持高新科技型创新企业。另一方面,由大企业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资本直接支持为其产品和零部件配套的高新科技小企业发展。三是加快高新科技企业彼此之间以及对传统产业企业的投资。现代资产组合型的投资,将成为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杠杆之一。因此,要创造政策环境,不仅促进高新科技企业之间的购并,更要促进高新科技企业与传统产业企业之间的相互投资。

3.充分运用资本市场促进资产组合。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核心内容,就是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资源重新组合,以及传统产业内部资源的重新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存量资源的整合是关键。例如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关键问题不是缺乏资金、资源、人力、网络,而是物流资源条块分割严重。各行业都有做物流的企业,但是又没有一个能从全局上指导和监控物流行业的组织形式。如何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将现有的物流企业的人、车、库、路、资源都开发利用起来为电子商务服务,成了解决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因此,必须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按照信息化改造的要求,对不同行业及行业内部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4.促进企业信息化改造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微观基础,在于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除了继续在企业内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借助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来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以及改进信息系统,实现基础管理的信息化和知识管理网络化外,更重要的是使企业成为发展和应用电子商务的主体。为此,要以企业为龙头,通过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化,采用“一对多”的模式,将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销售商通过Internet联为一体,建立上下游客户的网上采购系统,加快市场反应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另外,以专业网为切入点,选择电子、医药、建材、汽车、航天等重点行业,以建立专业性较强的信息服务和交易网率先起步。粮食、棉花、食糖、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可以通过现有的批发市场组织建立专业网络系统,从发布信息入手,进而着手网上营销,进行网上交易。

5.积极发展各类现代专业中介服务。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使越来越多的产业和企业进入电子网络世界,需要有相应的现代专业中介服务的配套。尽管电子世界很自然让人想起“无中介”,但事实上现代专业中介服务在网络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信息在网络经济里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而网上检索和处理信息的成本(例如时间)所占比重则越来越大。当检索和理解信息的费用超过一定限度时,雇佣“专家服务”就成为合理的选择。这种专家服务就是专门从事将某类专业知识与其他类别的专业知识适当整合的工作,以应付潜在的大众需求,在最深层的知识与大众需求之间形成了一个经过纵向整合的“知识价值链”,从而减少网络经济中的“总体占用成本”。另外,电子商务的运用与发展,也需要有相应的现代信用服务体系、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等支撑。若缺乏这些基本支撑平台,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就难以开展起来。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新兴专业中介服务,并对传统中介服务进行改造,使之与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中介服务的技术统一化和标准化水平。

标签:;  ;  ;  ;  ;  ;  ;  ;  ;  ;  ;  

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基本内涵与实现机制_电子商务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