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静传静,培养孩子的静气论文_吕贻莉

以静传静,培养孩子的静气论文_吕贻莉

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古人说:“定能生慧,静纳百川。”这句话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而当我再次接手一年级的那段日子,我真想把班里的大多数孩子形容成一匹匹脱疆的野马,他们完全没有规则意识,浮燥、好动,不懂得如何倾听……我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每天抓常规,抓习惯养成是不可能事半功倍的。正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何培养孩子的静气,让孩子动静相宜,张弛有度呢?于是,我把“静”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打造“静文化”也成为了我班主任工作的主线。

一、感受美好,体验安静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静”

我常常让孩子试着一点儿声音也不出,看看能让自己听到些什么?孩子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我听到了电风扇的呼呼声;我听到了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走声;我还听到了隔壁班老师的讲课声呢……”每一次,他们都能听到之前我们没有发现的声音。我说:“是啊,当你静下心来,你就会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声音。你会发现蓝天更蓝了、白云更美了。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美,而要想欣赏到这些美,我们首先要有一颗宁静的心,只有心宁静了,我们才能更好的感受世界,感觉到身边万事万物的存在;同样,也只有心宁静了,我们才能更好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聪明人一定会学会聆听。”

(2)运用音乐和图片来感受“静”

坚持让教室充满着袅袅乐声,他们的心能迅速安静下来,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把在音乐中学习、读书、写字、阅读当作一种享受和一种习惯,用最纯净的心灵来贴近音乐,贴近自然。比如:《舒伯特小夜曲》配《婴儿安静睡眠图》,古琴悠悠声配《山涧流水图》;“海浪抚沙声”配“碧海蓝天”图;“轻轻高亢歌声”配“无尽草原图。“舒缓悠扬的轻音乐”配“清晨的校园图”……

(3)诵读经典美文感悟“静”

中国经典美文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髓,我们班级的每一位学生乐于与经典为友。经典美文不少名篇名句传达的就是一种“静”的美好境界!如:“一片寒叶,伴着秋风落入水池,泛起点点涟漪,归于平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夜,更静了,偶尔传来几声狗叫,也是隐隐约约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伴随着铿锵的鼓音与悠扬的乐曲,或激情高昂,或深情款款,孩子们以别样的方式声情并茂地诵读这脍炙人口的经典美文,在富有韵味的诵读声中,激发学生对静的向往之情。

二、布置环境,以净养“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营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每到开学初,我就会跟学生一起精心布置教室。走进我们的课室,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绿色的窗帘静静垂挂,崭新的课桌椅整齐摆放,讲台、地面一尘不染。“快乐大精灵大比拼”评比栏彰显学生个性。教室左面墙壁主题突出“小荷初露”,这是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诵读、习作、读书卡等作品的竞赛台。丰富多彩的作品展区里面常常张贴着队员们的关于的诗词画作、优秀习作、精美手抄报、读书卡等等,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华。教室后有精美新颖的板报、生机勃勃的植物角;结合语文课综合实践活动,利用走廊布置班级文化墙……让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的文化气息,以环境去浸润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静气和灵气。

三、沐浴书香,以书传“静”

我时常在晨读或语文课上给他们讲故事,读儿歌。当我大声地,有感情地为孩子们朗读完一个小故事后,他们会迫不及待自己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们班在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的同时让大家共读一本书,保证每周有一节读书交流课。一天天过去,渐渐的,我们班爱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后来,又给那些看书专心的孩子发表扬信,给读书交流会上愿意交流读书感言的孩子发小奖品,将小书虫静心阅读的样子拍下来,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这一招一式,孩子们对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现在不再吵吵闹闹,大多数孩子会在空闲时捧起书,静静地阅读,幸福地沐浴在书香里。

四、练习书法,以字怡“静”

正所谓“字如其心”。心和字一样,也不是天生能静的,如同锻练体魄一样,是一个由浅及深的漫长过程。我以书法为抓手,构建班级文化,打造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班级。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感受。“心躁则笔躁,心静则笔安。”心不静,字也不静,心急笔划草率,心乱字型歪倒,心烦结构散漫。娓娓道来的书法故事,让学生感悟着书法家的人格魅力,体会着“用心写字,踏实做人”的道理;伴随着古朴典雅的乐曲,毛笔操的一招一式无不体现着力与美的结合;每天的语文课上,我重视每一次的写字环节,不是走过场,而是让孩子真正去感受写字带给自己心灵的洗礼。学生欣赏着原始古拙的甲骨文,书写着穿越千年的方块字,自豪感油然而生……

五、和风细雨,师道传“静”

一个“静”字,道出了关键。作为我们老师,要凝聚静气,塑造阳光般的心态来面对自己每天的工作。班主任工作烦琐,工作压力大,心态决定一切。学生的种种问题无法避免,那就用微笑去面对,带着快乐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的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变盲目为有的放矢。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行为、语言,保持教师风范。与学生交谈时,尽量保持温和的语气,不要随意发脾气。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对他们大声吼叫,横眉冷待,而是循循善诱、和风和细雨似的教育。我觉得一个每天不管事无俱细,对着孩子大发雷霆的老师,孩子看多了,并不以为然,反而丧失了老师的威性。所以,不要轻易发脾气,因为你的“疾言厉色”,你的“狂风暴雨”会让他们焦躁不安。要相信,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心平气和,柔声细语总会从老师这儿传给一些孩子,再到达另一些孩子身上。

以静传静,静心做人,用心做事。安静专注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早慧和成人的基础,越早培养越好。然而,培养学生的静气,并非一日之功,一年之功。我相信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动摇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耐着性子,不急不燥,保持平常心,在“静”中期待、在“静”中教诲。这些年我就是这将这份安详与沉静始终温存于心,伴随着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路成长!

作者简介:吕贻莉(1980.08——)女,汉族,籍贯:湖南省常宁市。任教于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从事小学语文和品德教学工作。

论文作者:吕贻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以静传静,培养孩子的静气论文_吕贻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