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裂变--对我国保险业改革的一点思考_保险市场论文

世纪之交的裂变--对我国保险业改革的一点思考_保险市场论文

世纪之交的裂变——中国保险业改革备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的北京。中国保险业正经历着一次世人瞩目的变革。

3月19日,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阎海旺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立大会上说:去年10月,中央决定撤销中保(集团)公司,成立中国保监会,重新组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和中国保险有限公司,并明确这四家保险公司为国务院管理的大型企业,这是我国保险行业监管体制和管理体制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一项重大变革。

至此,中国保险业在世纪之交完成了历史性的重大转变,作出了明智的选择。

从计划到市场:脱胎换骨

回顾历史的好处在于,历史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只有从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我们才能透视出这场变革的真正意义。

1949年10月20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西南侧一条叫做西交民巷胡同的108号小院里,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诞生了。然而,在计划经济的襁褓中,注定了“人保”这个新生儿从呱呱落地起就先天不足。一方面,独步天下的人保公司业务范围十分狭窄,完全依靠行政命令开展业务;另一方面,当时的人们普遍生活在“单位”中,每一个“单位”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公司”,生老病死负责到底,因而人们对保险没有需求。于是,没有市场的保险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70年代末80年代初,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得以恢复和发展,且独霸天下,垄断了国内保险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增长,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和质量日前旺盛和提高,这为保险业多元化格局的出现创造了条件。1986年2月,人行批准设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从此由人保公司独家垄断保险业的局面宣告结束。此后,第二、第三家全国性综合性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也相继成立,中国的保险业真正进入了市场竞争时代。

1992年,以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我国保险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96年7月,顺应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保险业巨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建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实行分业经营,下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中国再保险有限公司。也在这一年,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华泰财险、永安财险、华安财险五家股份制保险公司获准设立。

两年之后,占市场份额70%以上的中保集团公司再次发生裂变,三家国有独资的大型现代商业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纷纷从母体中分离出来,脱胎换骨为新时代的产儿。

原人保公司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既有保险经营任务,又兼具很强的行政色彩;公司经营有国家财政兜底,风险意识缺乏,抗风险机制也不健全;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两级法人的弊端,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此次重组的这三家国有独资保险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它们和其它商业性保险公司一样,要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这种新的机制促使三大保险公司走上商业化发展道路,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同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经营管理模式,理顺了法人关系,实现了集权与分权管理的有机结合,有益于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目前,全国共有25家保险公司。其中,国有独资公司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3家,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9家。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以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新格局,市场化保险体系构架已初步完成。无疑,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转变。

众望所归:“监管”出世

1998年11月18日中午,北京金融街。

在这看似平常的日子里,阜成门内大街410号门前挂起了一块白底黑字的新牌子。继保险业这场“球赛”开场许久之后,名实相符的“裁判”终于露面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个以前不曾有过的新名字,注定了要在中国保险史上留下嘹亮的“哨声”。

自从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提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以年均36%的令人眩目速度快速增长。1980年全国保险业务收入只有4.6亿元,到1998年这一数字已改写为1247.3亿元,19年间增长了271.6倍。

但与此同时,市场的无序和混乱也开始凸现出来。高手续费、高返还、低费率、扩大保险责任……诸如此类的违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团体寿险业务长险短做,实际上成了“高息揽储”;一些保险代理人截留保费、频频“吃单”,谋取非法收益;业务员素质低下,欺骗保户;还有一些外资机构未经获准就擅自营业……仅1997年一年间,人民银行就依法撤消了90个违规设立的保险分支机构、1082个代理机构,废止了312份保险公司擅自制订的各类条款,126名保险高级管理人员被取消任职资格或被建议调离原岗位。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里,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调控,成为纠正市场失灵的良方。人们以欣喜的目光迎接保监会成立的背后,是一份对完善保险监管体制的殷切期盼。

有人曾风趣地说,保险大步向前跑,监管在后直缩脚。长期以来,人民银行一直是我国保险业的监管部门,它在履行中央银行众多职能的同时,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保险业的监管上。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随着国内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外资保险机构的进入,这种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保险市场的客观要求。保监会的成立,是对我国保险市场管理体系的重大完善,是我国保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保险业开始进入有序竞争的新阶段。

在此之前,我国保险法规的基本框架已见雏形。1995年《保险法》出台后,配套的管理规定如《保险管理暂行规定》、《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定(试行)》相继发布。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保监会主席马永伟透露,今年除了组织力量修订《保险管理规定》外,《保险法》的其他配套行政法规规章也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中。

如《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暂行管理办法》,《外资机构管理办法》、《中国精算师管理办法》等,可以说,保险业规范管理的基础已开始逐步夯实起来。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业内人士充满信心地说,有了按照金融行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原则建立的保监会,有了不断充实的保险法规体系,有三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如果业内呼声颇高的保险行业自律组织能够顺利建成并发挥作用的话,那么,保险行业完整的监管体系将基本建立。

与狼共舞:挑战竞争

中保(集团)的裂变也向世人宣告了中国保险业一个新的时代——竞争和对外开放时代的来临,而竞争的序幕早在几年前就已拉开。

1992年10月,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开业的外国保险公司。旋即,“友邦奇迹”便出现了。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一个个穿着整齐、彬彬有礼的推销员走入千家万户上门推销保险。仅1995年,上海人寿保险市场77万份保单,友邦一家就拿到了70万份,业内人士不禁惊呼:国内保险将步入一个“与狼共舞”的时代。

然而,对于老百姓而言,这是一些可爱的“狼”。1994年6月25日是上海一普通市民谢先生的生日,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向他祝贺生日的竟是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这样的人情攻势的确无法让人拒绝。友邦不仅将上门推销的方式带入中国,同时也为中国寿险赋予了新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的个人寿险品种以及行之有效的业务员拜访方式。这些都曾令同行那么难以理解,很快却又在国内其它保险公司中盛行。

对于监管者来说,这又是一些桀骜不驯的“狼”。它们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另一方面又带来了国际惯例,并以此向监管部门提出挑战……

据权威部门提供的数字,截至1998年底,共有14家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获准在中国营业或正在筹建,17个国家和地区的113家保险机构在中国设立了202个代表处。

虽然这些在华外资机构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无法与国内机构相抗衡,但它们服务质量高,业务熟练,市场开拓能力强,富有竞争力。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就向中国政府许诺,10年内不把利润汇出中国。实际上,它将利润留在中国用于人才培训,以备将来更大的发展。

客观地说,外国保险资本的进入是我国保险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性,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有目共睹,投资中国市场是国际资本的共识,而产业资本的投入必然会带动金融资本及保险资本的需求。

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的保险公司大多对此持积极态度。泰康保险公司有关人士向我们诠释了竞争的意义。他们说,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只有竞争,才能带来市场的活力。无论是哪个国家,在垄断特征明显的年代,完整意义上的市场是不可能存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已经为竞争留下了应有的地盘。保险市场同样要面对竞争,而且必须面对竞争,近几年保险业的高速发展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市场经济中有一个“蛋糕理论”:蛋糕做大了,分的才会越多。而竞争是做大蛋糕的催化剂。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市场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那么,我国保险市场这块蛋糕到底能做多大?世界银行的预测结果是,到2000年,中国保险业年收入将达到2000-2500亿元。这个数字,足以令外国保险公司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许多公司为此制定了长期开发市场的计划,有的甚至把目标定到了20年以后。

人们已经看到,由世界贸易组织(WTO)撮合而成的“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已于今年3月1日起生效。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要求加入WTO申请的提出,中国保险市场向自由和竞争性市场发展的趋势已成为必然。国内保险公司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去适应开放,而是如何积极主动地去迎接国际性的竞争。

世纪前瞻:发展无限

江苏兴化新垛乡束家村农民熊锦华家是全乡有名的特困户。1992年熊锦华因患骼位脓肿住进了医院;之后不久,他的妻子不慎掉进石灰池被烧伤,两次治疗支付医疗费2000多元。雪上加霜的是,9岁的儿子又骨折住进了医院。绝望中,一家三口在医院嚎啕大哭。家里的田抛荒了,治病欠下的数千元钱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令他不曾想到的是,当初他稀里糊涂交的30元保费救了全家,保险公司及时赶来,支付了2800多元的保险赔金,熊锦华贫困的家又有了生路。

这是记者七年前在江苏兴化采访到的真实一幕。不知为什么,时隔多年,当我们再次触及“保险”这个题目时,熊锦华那张愁苦的脸、那与年龄不相称的蹒跚步履,还有因感激而哆哆嗦嗦说不出话的神情,无需搜索便一一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

在广大农村,像熊锦华这样的幸运儿毕竟寥寥无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每年新增贫困户的重要原因。“小病抗、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这是贫困人口的真实写照。据了解,占我国80%以上人口的广大农村,许多地方至今仍是保险业的空白地带,农村保险远远落后于城市。从这一点上讲,农村保险的落后,也就意味着我国保险业的整体落后。

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分析表明:1997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7位,出口创汇占国民生产总值20%以上,居世界第10位。但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国的保费收入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3%,大大低于7.28%的世界平均水平,位居世界第55位;人均保费只有104元人民币,约合14美元,大大低于431美元的世界平均水平,位居世界第60位。这既反映了我国商业保险落后的实际,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保险业潜力无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保险滞后也已成为制约改革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包袱沉重、人才无法流动……因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三项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近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加快保险业发展成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回首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人类时常处于战争的硝烟与灾害肆虐的困境中: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无法弥合的创伤;火灾、水患、地震、核泄露……人类无时不处在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包围中,风险的存在,缔造了保险市场。经济学辞典上说:“所谓保险,是依靠社会大众分散风险、分担损失的一种经济互助活动……”人类把风险保障也变成了一个可以专职经营的行业,通过良好的交换系统来实现某种保障,满足人们在发展中求平安的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智慧的一大结晶。

展望新世纪,世界的活动场不仅是天空、海洋,也在银行的帐户、证券交易所的显示屏、SWIFT系统的芯片中。世界也由此变得更开放、更平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货币是天生的平等派。它傲视历史传统、傲视身份地位,只属于懂得利用它的人。下个世纪,当我们终于学会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金融体系四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也必将迎来它的辉煌。但愿到那时,人们不会忘记,本世纪末中国保险业所做出的选择。

标签:;  ;  ;  ;  

世纪之交的裂变--对我国保险业改革的一点思考_保险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