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伊藤仁斋古学思想的渊源与内涵论文

浅析伊藤仁斋古学思想的渊源与内涵论文

浅析伊藤仁斋古学思想的渊源与内涵

⊙孙鹏程 罗诗嘉 张淼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摘 要: 伊藤仁斋在对朱子学的学习中经历了接受、怀疑和批判的过程,衍生出与朱子学不同的“性”“道”“教”的理解,从而创立了江户时期重要的古义学思想。对于仁斋古义学形成的梳理可以更好理解其内容与朱子学的区别,还可以从中理解古义学在江户时期的重要性。

关键词: 伊藤仁斋 古学思想 朱子学

德川时期的日本文化繁盛,成就斐然,尤其可见中国儒学在日本广泛传播,涌现出许多著名儒学者。这一时期的日本发展迅速,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儒学与日本文化的有效融合。中国的儒学经过了孔孟儒学、汉唐儒学和朱子学三个部分,德川时期日本的发展,主要诸儒学家吸收了朱子学的基础上,拓展了独特的内涵而致。伊藤仁斋(1627—1705)作为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儒学家者,经历了接受朱子学后转而批判朱子学的过程,推崇回归学习最原始的儒学,直接继承孔子的思想,并创立了古义学派。本文将就伊藤仁斋的儒学思想系统进行性探析。

一、朱子学对于伊藤仁斋的影响

伊藤仁斋年轻时最先接触的儒学也是朱子学,最早在十一岁便开始阅读《大学》,其状被描述如下:“读治国平天下之章,谓今世亦有知如许事者邪……自是覃心于伊洛之学,专读性理大全朱子语类等书,日夕研磨,诣其精奥。”可见,仁斋初期对于朱子学还是极为崇尚的。这一点,在其早期的儒学作品,如《敬斋记》《性善论》《太极论》和《心学原论》等著作中均有明显体现。仁斋在二十九岁时曾患羸疾,同时家人希望他从事木材相关工作,并为此多次阻止他的儒学研究。仁斋在这期间切身体会到了朱子学“格物”的思想,并发现其与宋儒学说并不一致,这种不安驱使仁斋开始深入研读禅学与阳明学。不过,实际上这种冲突反而让伊藤对于儒学的理解更加迷茫,也促使仁斋向古义学的转变。宽文二年,即仁斋三十六岁时,他开始怀疑宋儒的学说有背孔孟的思想,认为明镜止水、冲沫无朕、体用理气等思想都来自于佛、老的思想,并非是孔子本人的教导,进而开始从古义学理解中国儒学理念。在这一阶段开始着手于《论语古义》《孟子古义》和《中庸发挥》的写作。仁斋在四十二岁时曾著有《大学非孔氏之遗书辨》,并产生了《大学》并非孔子的遗作之疑问。与宋儒主张修身正心、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不同,仁斋认为“凡人,有此形则有此心”,指出愤懑恐惧等情绪是人类的必然,即使是作为圣人的孔子在弟子颜回去世时也难免恸哭,故认为宋儒在《论语》的“道”“德”基础上发展的“正心”并非正确继承了孔子的观念。此外,仁斋还认为朱子对于《大学》本身的理解也有偏差,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句,仁斋指出宋儒将“明德”的理解停滞于“虚灵不昧”的状态,并且提出了“明德”在其他的古典中都只用作表示君主个人的德行,并不能通用于全部人的观点。这一做法,在当时尊崇儒学的大环境中可谓是非常需要勇气的。正是源于这种执着,源于仁斋对孔子原著的反复推敲和诸家思想的深入理解,才形成了其日后独特的儒家思想观。

二、仁斋思想的三大基石——“性”“道”“教”

仁斋的学说,以人之本性、真理之道、圣人之说为基础,与《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之说较为接近。宋朝新儒学虽也以此为根据,但仁斋认为宋儒对中庸解释具有荒谬性,在批判宋儒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新学说与思想,具体剖析如下。

(一)“性”——人之本性

其一,论“性”的统一与多样。朱子学曾对《中庸》中“天命之谓性”做出如下解释:天即为自然,自然之理分之于人,即为“性”,这种“性”静止的、以万人均一的形态存在于人心之中,主张性善论。而仁斋则在《语孟字义》中批判了朱子学形而上学、人性静止的观点,主张“卑则自实,高则必虚。故学问无厌卑近者。疏忽卑近者非识道者”(《童子问》第二十四章),即越“谦卑”越重要,越“高远”越虚妄。仁斋认为宋儒正是一味求高远,从而导致了静止的误谬。他提出“性”具有运动性,与生俱来,且尊重人性的多样,并将其贯彻于教育之中,在古义堂创办期间,仁斋尊重其弟子个性,提倡因材施教。

其二,论“性”的不健全。从“性”具有多样性、独立性的观点出发,仁斋借鉴了《孟子·公孙丑》“四端之心”之说,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哉;无羞恶之心,非人哉;无辞让之心,非人哉;无是非之心,亦非人哉”。对外界刺激没有心理感受的人,就如同缺少手足之人一般,属于不健全之人。仁斋的观点,与主张性善论、静止观的朱子学相比,可谓是基于传统理论的创新。

①董灏智:《伊藤仁斋的古学思想形成脉络探析》,《东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3期,第99页。

(二)“道”——真理之道

④⑦〔日〕子安宣邦:《仁斋学讲义》,ぺりかん社2015年版,第174—175页,第51—53页。

其二是论“仁”的优先性。仁斋认为“仁”体现了人性的最高价值,与仁相反的概念即“残忍刻薄”,倘若人性中沾染了一点残忍刻薄的恶性,都不能称其为完全的“仁”。而“仁”“义”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仁”“义”于人,就如水火于人,二者缺一不可。想要达到“义”,必须以“仁”为基础,反言之,想要做到“仁”,也必须贯彻“义”的理念。“仁”是人间情欲的无限延长,“义”则是调节情欲的理性标准。虽然仁斋倡导“仁”与其他道德思想的相辅相成,但还是将极致的“仁”放在第一顺位。元禄九年,在七十大寿宴会的纪念演说中,仁斋借鉴论语思想,认为人性之外无真理,仁义之外无可授,义之中心即为仁,明确表达了自己将仁置于义、礼、智之上的观点。

“教”促进“性”的发展从而不断缩进其与“道”的距离。仁斋认为学问即为“教”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并指出能用学问克服“性”“道”差距的原因在于“人性有限”(《语孟字义》)。“性”虽然在向善的方向上是统一的,却持有其特殊个性。在《童子问》中,仁斋也提到“有人则有性,无人则无性”,强调了“性”的个人归属性。人出发于有限的“性”而追求无限的“道”的过程,即为学问。仁斋借鉴孟子“四端”之说,认为人必须具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及“是非之心”,为达成“道”奠定基础。并在《语孟字义》中进一步揭示了“四端”的重要性:“夫四端于我,如涓涓之泉,如星星之火,如萌蘖之生。扩而充之成仁义礼智,则如涓涓之水可以放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萌蘖之生可以参云。”宋儒在注重四端这一方面与仁斋相同,不过在学问方面则完全相反。宋儒的理念中“性”生于“理”,作为善的原形纯粹地存在,“四端”则为“性”的外露。学问即是通过抑制欲望和感情,达到“主静”“持敬”“明镜止水”和“虚灵不昧”的心境,回到最深处最纯粹的“性”。与之相对,仁斋认为学问即是“四端”不断运动变化、向外扩充与成长的过程,这种强调运动的方法论是仁斋思想的基础。

(三)“教”——圣人之说

仁斋将“性”理解为人之本性,将“道”解释为真理。在说明这两者差距的同时指出“教”即是圣人之说,通过接受“教”,“性”就会不断地接近“道”。将“性”“道”通过圣人归纳并形成人类生存的标准,“性”“道”才能真正地发展,这便是“教”的功能所在。

(四)“性”“道”“教”的辩证统一

伊藤仁斋的思想观点,因其鲜明的“反朱子、复古学”的特征,在日本儒学史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江户时期,儒学风靡日本,由于统治者的需要以及儒学者个人主观因素等的差异,该时期的儒学分为朱子学派、崎门学派、阳明学派(强调良知,认为孝才是万事之本)等多门儒学派,且每个学派都有不同的主张。江户时期的日本儒学者,基于对“朱子学”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尊朱子学”和“反朱子学”两种思潮,而伊藤仁斋的古学派正是由于阳明学以及朱子学观点的对立而产生的。他主张直接读儒学古典,即先秦时期的儒学著作,来研究儒学。这为当时的日本学术界学习和传播儒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当时日本知识界一直认为中国古代是一个没有错误的稳定的时代,但是仁斋却在那样一个认知缺乏的时代打破了这个固有的观念。仁斋认为孔子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本质上还是人。说到底人类是在自身尚且是人的前提下才能变得伟大的。《论语·述而篇》中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丘之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讲述了孔子在与陈国官员会谈时发生的故事。官员觉得会谈中孔子说了一些不当的话,便把此事告知于孔子的弟子巫马期,巫马期才又将此事转告给孔子。说明孔子和常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仁斋在其一生研究中曾提出过许多异于当时社会主流的观点。在之后的时期,于中国被称为“清朝汉学创始人”的学者戴震的思想与仁斋的思想达到了高度契合。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曾被译为日语版后再次由朝日新闻报社刊行。在学习研究中国现代的思想史学家时戴震是不可忽略的一人,但中国学界却鲜少有关于仁斋及其作品的介绍。若转换一种思维,从日本儒学者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中国儒家文化,对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也许会有新的启示。

其三是论“道”的普遍适用性。仁斋在《语孟字义》中提到“路之为路,人来人往之地也”,即从绝对运动的世界观出发,阐述了“道”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与仁斋“人性之外无真理”的观点结合,阐述了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道理。“道”能适用于世间任何人,具有普遍适用性才能称其为“道”,他参考了孟子“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的观点,从空间适用范围上解释了真理的普遍适用性。

③〔日〕子安宣邦:《伊藤仁斎の世界》,ぺりかん社2004年版,第44页。

三、伊藤仁斋古学思想的意义及现世启示

其一是论述了“性”“道”联系的条件性。“性”主要阐述人的个性,且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与之相对的“道”,则是不依附于人的客观存在,不因人的生灭而消亡,他批判宋儒关于“道”“性”无条件联系的观点,认为虽然“道”不因“性”的生灭而变化,但“性”具有向善的方向性,且需要一定条件才能上升为“道”,此条件即为“教”。

其三,论“性”与“欲”。在《语孟字义》中,仁斋认为“性”因“欲”而动则是“情”。在解释“欲”时,他引用了《礼记》中《乐记》的解释:“感物而动,性之欲也”,通过外物的刺激使得“性”产生了“欲”。

采用库仑土压力计算理论假定,假设RT位移模式挡土墙后土体产生准滑移面,并在滑动土楔当中取水平薄层微分单元,如图1,微元上各个面上作用有正应力和剪应力,它们就是墙背、不动土体对微元的作用——单元两侧的正压应力、剪应力,以及其相邻微元之间的作用——上、下面的正压应力、剪应力。

②〔日〕下中邦彦:《日本人名大事典》(第一卷),平凡社1979年版,第77页。

浮筒,主要为浮盘提供浮力。浮筒镶嵌于浮盘的钢梁上,对浮盘形成足够的浮力来达到覆盖油面,并随液位变化自由运动。

国网自动化机房所需要的电能供应是非常大的,电能是自动化机房操作的能源基础,因此,在国网电力调控自动化机房当中,必须要充分保障电能的供应正常,要让供电企业按照国家的标准规定来进行对国网自动化机房的供电,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能够让自动化机房设备2条以上的电源点,这样的设置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最大化地保证供电的正常运行,若是其中一条供电电源出现问题,那么还有另一条线可以供电,这样能够保证其正常运行,从而去实现机房自动化的运行稳定,若是在某种情况下所有的电路都出现了问题,那么其还有临时供电设备,这样做才能够保证国网自动化机房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其安全性。

其一是论何为“道”。仁斋通过“天命之谓行,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首章)中的“率性之谓道”来阐述自己关于“道”的理解,并用与之相近的一个概念——“真理”进行了替换。如果说“性”即是始于出生且具有善的一致性的存在的话,那“道”即是与之相对应且不矛盾的真理。具体可表现为“仁”“义”“礼”“智”四种形式。

小额诉讼程序的这一性质界定,需要在立法上进行回应,而2012年8月刚通过了民诉法修正案,要想在短时间内再修改,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替代的方法只能进行法解释。鉴于小额诉讼解释涉及小额诉讼程序的具体规范,笔者认为不宜由最高司法机关出台司法解释,而应当启动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解释,原因有二:其一,对小额诉讼的解释,涉及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再造,有类似立法的功效,由立法机关解释可能有效地消除司法解释可能突破法律规定的尴尬;其二,由最高立法机关解释,可以有效调集多方法曹的智慧和热情,使关于小额诉讼制度的解释更具正当性和权威性,避免由最高司法机关解释受到“法院本位”的指责。

⑤⑥〔日〕土田健次郎:《江户の朱子学》,株式筑摩書房2014年版,第112—114页,第104—105页。

⑧陈景彦,王玉强.:《江户时代日本对中国儒学的吸收与改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7页。

缺钙矫正技术:在新梢期喷0.3%~0.5%硝酸钙或0.3%过磷酸钙浸出液。隔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新垦殖的柑橘园,有机质缺乏,且酸性大,易缺钙,造园时要施石灰。当土壤pH为5左右,砂质土每亩施熟石灰60千克,黏质土施120千克。当土壤pH超过8.5时,应施用石膏,一般每亩用量为80-100千克。

⑨⑩〔日〕吉川幸次郎:《仁斋·徂徕·宣长》,岩波书店1975年版,第53—54页。

硅是集成无源元件较为理想的衬底材料,其表面光滑,与薄膜技术相兼容,可通过淀积多层薄膜来提高集成度,散热性能良好(148 W/m/K),适用于高密度集成[10]。普通硅电阻率较低,在应用时会在衬底内引起损耗,高阻硅可以改善损耗[11],但成本较高,研究和应用中常采用硅表面淀积绝缘阻挡层的方法来减小损耗。

参考文献:

[1]子思.国学经典文库·中庸[M].北京:线装书局,2013.

[2]陈景彦,王玉强.浅析伊藤仁斋的朱子学观[J].史学集刊,2009(1).

[3]阿里木·托和提.回到孔子——日本德川时代儒者伊藤仁斋思想的基本理念[J].孔子研究,2011(4).

[4]王晴佳.清代考据学受惠于日本的古学?——从伊藤仁斋的《语孟字义》看中日学术思想的互动[J].江海学刊,2018(1).

[5]山本仁.伊藤仁斎の思想——性を中心にして[J].中哲文学会報,1980(5).

[6]藤本雅彦.伊藤仁斎の「仁」理解——「仁遠乎哉」章をめぐって[J].季刊日本思想史,1986(27).

[7]豊沢一.伊藤仁斎の「道」について[J].論理学年報,1981(30).

[8]小泉欽司.日本歴史人物事典[M].东京:朝日新聞社,1994.

[9]陶德民.日本汉学思想史论考[M].大阪:关西大学出版部,1999.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日本江户时期的中国学家研究》;项目代码:201910031078

作 者: 孙鹏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读本科生;罗诗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读本科生,2018年赴大阪大学公费交流;张淼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读本科生,2018年赴大阪大学公费交流。

编 辑: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标签:;  ;  ;  ;  

浅析伊藤仁斋古学思想的渊源与内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