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肩膀上的北京开放大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巨人论文,大学论文,肩膀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已经被确定为国内首批开放大学建设试点的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下称北京电大)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终身学习组专家提交了《北京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下称《方案》)。2010年11月18日,专家组对方案进行了初步评估。北京电大凭借《方案》中一套新颖鲜活的办学理念和完整明晰的建设思路,引起了评审专家的关注。
《方案》对北京开放大学建设的背景、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建设目标、改革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附有北京开放大学教师服务平台、北京开放大学教师评价手册、北京开放大学质量保证手册等细节设计。北京开放大学在关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同时,还从如何建设一流大学的角度专注于学校蓝图的设计,这一点得到专家的普遍认可。但是,只有了解北京电大的人才知道,《方案》出台的背后是北京电大校长胡晓松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广开思路、苦心研究的结果,也是他们两年来实践探索的结晶。
在一个冬日的上午,记者走进北京电大,采访了胡晓松校长。这次谈话似乎驱散了北京严冬的寒冷,让人感觉亲切又热血沸腾。亲切源自胡晓松校长的平和与幽默,热血沸腾则是因为他对北京开放大学的构想与信念有着撼动人心的魄力。
开放大学对电大系统意味着什么?
记者:在2010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的“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大家就开放大学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对于开放大学建设,您有哪些思考和想法?
胡晓松: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弄清,对于整个电大系统来说,开放大学到底意味着什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写明要“办好开放大学”,这六个字非常简单,但给中国的远程教育界、继续教育界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都带来不小的震动。开放大学这个概念引起了整个教育界的思考,同时,将引领着开放教育这种教育形式从边缘化状态走向主流教育。开放教育做了这么多年,尤其是我们的电大,还没有进入到主流教育,即高等教育的视野中去。这有两个缘由,一是30年来,作为办学实体的电大却一直没有办学自主权,这是令办学者比较尴尬的;第二,在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当中,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政策指导,我们都没有纳入普通高等教育的范畴,而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所以说,对于开放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电大人来讲,开放大学建设可谓是一种历史机遇和历史使命。困惑也好,纠结也罢,我相信是每一个处于变革潮流中的探路者都会有的,每个电大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我们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我们必须要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来看这个问题,整个系统上下同心,拧成一股绳去把握这个机会,赢得这次机遇。
做“78+1”而非“79”
记者:要建开放大学,弄清什么是开放大学是前提。一般理解,开放大学就是对教育对象开放、实行注册入学制度的大学。据悉,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大学建设很有研究。那么,您是怎样看待中国的开放大学的?
胡晓松:开放大学是21世纪中国大学革新的先行者。先行在哪些方面?核心是创新,思想先行,理念先行。我们将开放大学的开放总结为八个方面,即学生入学的开放、教学人员的开放、课程选择的开放、学习媒体的开放、学习方法的开放、学习环境的开放、教学模式的开放和教育理念的开放。
首先是学生入学的开放。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和入门成绩相关联的。学生入学的开放给开放大学带来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入门没有要求,但出口要达到相应的学术标准。没有要求不是没有起点,不是低水平。那么,如何保持一定的水平?第二,终身教育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能接受任何学习方式的教育。开放大学的学员从9岁到90岁,如何依据各自的特点和基础、为这样大年龄跨度的学员接受大学教育提供服务?第三,不仅年龄上开放了,还要向处境不利的阶层开放,向处境不利的地区开放,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渠道。第四,要开放,它的办学规模一定是大的,否则就失去了办开放大学的意义。
第二是教学人员的开放。人才培养一定要和行业企业、科研院校合作,形成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在这方面,电大虽然历史悠久,是带头者,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和行业企业、科研院校合作当中,我们还没有把他们的一流专家请来。今后在请进来的基础上,我们怎么去把行业、企业专家和学科专家的优质教学内容整合起来?要有一套体制、机制让专家真正成为我们的核心要素,进而形成知识联盟和智慧联盟,要把握开放教育的规律,尤其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做开放教育的精心设计。这是开放大学要重点建设的能力之一,我们称之为“与国内外高等教育界、工商业交流合作的能力”。
第三是课程选择的开放。课程选择的开放已经成为国际趋势,但我们才刚刚起步。课程选择开放首先要知道开放的课程资源在哪儿?其次要知道用什么样的标准和眼光去选择。课程选择的开放意义重大,能够节省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精力去选择优秀的东西,可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
记者: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方面,教学人员的开放与课程选择的开放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胡晓松:的确如此。二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下一步的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教学人员的开放和课程选择的开放是我们必须做好、也只能做好的,这是差异化发展、走出自己独特的路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北京开放大学是国家的试点项目,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开放大学,所以我们正在向市政府申请,希望北京开放大学的建设,能在教育部、市政府及市教委的领导下,明确10所在京高校帮助北京开放大学加强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当然,这10所高校是我们根据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员的学习需要,并结合北京各高校的优势学科而选择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向市政府申请,希望北京开放大学的建设能得到在京行业和企业的帮助和支持,在市政府及有关委办局的领导下,明确10个大中型企业,支持其行业、企业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兼任开放大学的老师,与我们一起共建北京开放大学的专业和课程。10个企业、10所高校,这两个10就构成了北京开放大学的一个特殊体系,通过这种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北京有78所普通高校,我们的目标不是做第“79”所,而是做“78+1”,做成那独特的1所,它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以及建设模式、建设标准、建设体制等等方面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确立北京开放大学的质量标准
记者:除了对教育对象的开放,开放大学的开放是不是还应该包括对教育的时间、地点的灵活性,乃至对教育方法和理念的兼收并蓄?
胡晓松:的确如此。开放大学的第四个开放就是学习媒体的开放。要实现学习媒体的开放就要保持对媒体学习的兴趣,随时知道什么样的学习媒体受欢迎,所以开放大学的整个团队必须研究它,掌握它,同时把它应用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简单来说就是技术引领战略。开放大学的发展一定要占领信息技术的制高点,研究全新的信息技术在学习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使用,这是一个难点。
第五是学习方法的开放。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所以要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为其服务,这是学习支持服务的核心内容。成人学习有四个基于,基于需求的学习,基于理解的学习,基于体会的学习,基于生活的学习。根据成人的心理、成人需求的特点、成人学习的特点去研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成人行为的转变,成就感的提升和职业幸福感的体验,学习方法就开放了。
第六是学习环境的开放。学习环境的开放就是要创造一切条件,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我们正在策划,能不能在北京的每个村庄、每个社区都建立北京开放大学的学习中心,把教室搬到学员身边去,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每一位学员的身边。再就是要有方便市民学习的资源库和学习平台。基于终身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的要求,我们和香港大学合作开发了一个开放大学的网络学习平台。现在,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开发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平台,争取在明年3月以前完成,届时将在上面展示一门学习课程,展示北京开放大学的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新模式。
开放式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提出六项建设要求,建设北京开放大学的特色优势专业、学科和课程,创设开放大学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符合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者需要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探索出开放式的教与学模式,构建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树立多样化人才观,确立北京开放大学的质量标准,建设北京开放大学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七方面——教学模式的开放。
第八是教育理念的开放。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开放是理念的开放,理念开放了,什么事情都好办。我想大概有这么六个理念是我们在办好开放大学过程中要谨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多样化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理念,多种学习渠道皆成才的理念,需求导向的理念,美美与共、共创共享的理念。
北京开放大学毕业生将有三证
记者:您提到开放大学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有效整合国内外高校、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电大凭什么去整合?有这个能力去整合吗?
胡晓松:首先是观念上要真正打通。电大之前为什么整合不成呢?因为我们是先算账后干事,所以不是说没有能力整合,而是观念跟不上。第二是技术。你的平台要足够便利实用,足以吸引学习者。第三是争取政策。我们要善于利用政策资源,争取政府领导和政策倾斜。第四是我们队伍自身的整合能力,即我们要不断提高与高校、行业企业、工商界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这是我们现在最弱的,最亟须加强的。在整合过程中还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用事业去整合。什么叫事业整合?就是要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各行业专家的零星的、非系统的经验给系统化,变得可共享可传递,让这些经验更具价值。这些系统化的经验是他们事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知识宝库的重要内容,开放大学的建设为他们开辟了服务社会的一个新天地。如果在这一点上与专家们形成共识,大家就能凝聚在一起,使杰出的东西平凡化、社会化、大众化。这就是大家共同的事业。
记者:按照您对开放大学这样规划,未来的北京开放大学将是什么样的?
胡晓松:从开放大学的总体框架来看,我们就是要实现教育的“五公”,即公开、公平、公正、公信、公益,具体来说就是教育公开上的新制度、教育公平上的新跨越、社会公正上的新推动、教育公信上的新起点和教育公益上的新举措。
开放大学学习者有着多样化的需求,除学习内容之外,还表现在对学习成果认证的不同需求上。为此,开放大学亟须构建一个满足各类学习成果认证要求的认证体系。
这个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包括我们传统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成分,但更要打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实现学历和非学历的沟通,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的“立交桥”。为此,我们所规划的北京开放大学将设立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力求率先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具体来说就是在建立北京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基础上,以完全学分制为基础,在以课程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下,建立知识、能力与技能并重,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个人信用资格相贯通的、多层次、阶梯型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
职业资格体系是由行业专家认证的具有高信用度的各类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资格体系是由学科专家认可的专科、本科、硕士文凭和学位;个人信用资格则是由行业专家和学科专家认证的、具有高信用度的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的全程记录和描述。职业技能资格体系的评点师由行业内的领军人物构成,并且是流动的,通过评点师的公信力来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然后利用我们的课程设计团队,把行业专家和学科专家的优势整合起来变成开放大学的专业、课程和学位,构建学历资格体系。因此,一个学生从北京开放大学毕业的时候一定是有三张证书——职业资格评点证书、学历证书和诚信记录证书。可以透露一下,我们即将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做非学历这块教育服务,最开始做两个领域——家政服务和安全服务。
记者:那么,在北京这个区域内,北京开放大学与中央电大和各高校将会形成怎样一种格局?
胡晓松:全国的电大系统不可能,也不能一夜之间变成40多所开放大学,按照常规,该怎么走就怎么走,该提升就慢慢提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我们与电大还是一个系统,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北京学院。但在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终身学习的需要,开展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上,我们会做出北京电大自己的特色。至于和高校,当然是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而且要把有关的一流学科专家真正发展成为北京开放大学建设的核心要素,把我们首都的优秀人才精心地呵护好、发挥好。因为我们的课程是要时时更新的,是要体现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学习支持服务的整个过程要逐步实现个性化。
[资料]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是全国创建最早的电视大学之一。
北京电大在全市各区县、各系统及部分中央在京单位设有50多个分校(工作站),形成了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远程开放教育网络。
在办学中,北京电大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本科、大专、中专多种层次,成人统招、高职、开放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格局。建校50年来,先后开设各类专业90多个,为北京市培养专、本科毕业生近20万人,电视中专毕业生12万人,非学历培训200多万人次。目前有本、专科在校生8万人,中专在校生5千人。
标签:大学论文; 北京开放大学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论文; 电大开放教育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开放课程论文; 胡晓松论文; 电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