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急诊ICU 571500
【摘 要】目的:总结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能指导今后的维护护理。方法: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后,我们对病人采取了药物治疗、局部用药、观察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措施。结果: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一周患者的静脉血栓已机化,各项指标评估后患者的导管可正常使用,已完成3个疗程的化疗,目前效果好。结论: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诱发肺栓塞,重者危及生命。早期发现,早处理,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以解除静脉血栓,保留导管,让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减轻病人的费用。
【关键词】PICC;静脉血栓;护理
PICC导管是肿瘤患者化疗的重要途径,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强,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及药物外渗,使皮下组织坏死[1]等,因此,PICC导管进行化疗已成为患者的首选。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诱发肺栓塞,重者危及生命。[2]因此,早期发现、及时对症治疗、护理至关重要。我院2015年开展PICC置管开展至今已成功置管40例,其中一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经治疗及护理后一周,患者静脉血栓溶栓成功,无造成患者任何损伤,保留了导管,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得到了保障。现将此例病人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5岁,确诊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腋窝淋巴结转移,2017年3月9日入院,3月27日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月28日经左上肢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术,4月5日局部出现红肿,皮温升高,行B超检查结果示:左上肢血栓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治疗及护理
2.1 治疗:立即邀请血管内科专科医生会诊,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0.4ml:4000IU/支,Q12H脐周皮下注射一周,观察患者PT情况。
2.2 置管肢体的护理:
2.2.1 制动:据报道,血栓形成后1~2周最不稳定,栓子容易脱落[3],我们指导患者左侧之特制动,严禁按摩肢体,避免左侧卧位,并抬高患肢20~30°,以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一切增高静脉压的因素,如咳嗽、深呼吸、用力排便等,以避免造成栓子脱落。
2.2.2 局部用药:穿刺周围出现红肿热,患者不适感强烈,局部采用优拓的磺胺嘧啶银离子敷料外敷,每天换药观察伤口情况。优拓的磺胺嘧啶银离子敷料主要是起到局部消毒作用。外敷第二天患者自述肿痛感觉明显改善,换药第四天红肿部位出现萎缩。第七天局部炎症已明显改善。
2.3 观察护理:
2.3.1 观察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等肺栓塞症状。
2.3.2 溶栓护理: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是注射部位、口腔黏膜、牙龈、观察有无血尿、黑便、阴道出血(女性)等。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黏膜。忌抓挠皮肤。
2.3.3 疼痛护理:如患者疼痛严重,可给予止痛药物口服,分散精力,树立信心,减轻疼痛。
2.3.4 心理护理:加强沟通以减轻患者的焦虑与紧张情绪,做好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治疗期间告知治疗的目的、方法、并发症及如何自我观察异常情况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3、总结
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可直接活化凝血系统或通过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而产生凝血因子,还可直接侵犯血管或通过分泌血管穿透性因子而损伤内皮细胞,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4]在处理深静脉血栓上,我们没有经验,因此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经过密切的观察,及时的处理,患者的积极配合和责任护士的精心护理,患者一周后B超检查结果示血栓机化,患者无主诉不适,导管功能正常,最终成功保留了此导管,已化疗3次。此病例为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刁永书,李虹,徐辉琼,等.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4
[2]郝瑾炜,唐婷,倪冬敏,等.1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并发肺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3,17(22):212-213
[3]曾令秀,黄文碧.肿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1982-1983
[4]高玲.循证护理在防止PICC致肢体肿胀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73
论文作者:林仕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患者论文; 导管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肿瘤论文; 局部论文; 损伤论文; 栓子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