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借助先进理念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课堂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教学值得探究的问题,以便找到新的教学发展之路,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小学数学课堂亦是如此。核心素养在悄然之间转变这教育者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然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的导向标,为更好地优化教学策略,教师可从此处入手,借核心素养之势,打造高效化的数学课堂,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策略;教学有效性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更是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黄金时期,在此过程中逐步渗透核心素养,能够逐步为教师指明教学之路、为学生指明发展道路,需要教师予以重视。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需不断吸收新思想,优化教学模式,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模型思想等,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以便让其幻化成无形的力量,助力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让其带着更大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便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教师开展高效化的数学课堂奠定坚实基础。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一、优化教学策略,重视数感与符号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第一步,更是教学开展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一步,它贯穿整个小学教育始终,是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的运算概念和定理能有自觉性与主动性的理解与感悟的重要核心内涵,对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教师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让其产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时操作,帮助学生将数感“具体化”,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比如,在教学《百分数(一)》一课时,为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的刺激下进行实践操作。如,笔者借助多媒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实施“衣服”售卖活动,学生需自荐担当商场导购员或扮演顾客的角色,出售的商品为衣服,如羽绒服、绒衣、皮草衣物等等,“顾客”购买衣物时,想要了解衣物的构成成分,作为“导购员”,需对每种衣物的成分有所了解,为“顾客”进行解答,如绒衣的成分是:羊绒14.8% 超细羊毛73.5% 天丝11.7%等,学生在读出这件绒衣成分的相关数据之后便会自动联想,“什么叫做百分数?它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这是学生与数学知识与概念进行相联系的过程,更是学生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的重要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等,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腾飞”奠定基础。
二、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至尊者”,若要强行实施灌输式教育是为教育发展所不相容的,为突破数学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当学会“退隐”,将课堂主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力量去主动进行分析与探索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实践活动当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知道,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内容中的十大核心概念之其二,更是学生所应具备的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积极进行运算和推理,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比如,在教学《分数除法》一课时,其中涉及到了“分数除以整数”,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两个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活动一:“把一张长方形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活动二:“若把这张长方形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问题出现之后,笔者先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进行交流“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点燃,他们主动进行探究,并做相关的汇报工作,成果如下:
活动一:
学生A: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将4个1/5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1/5,也就是2/5;用算式表示是4/5÷2=(4÷2)/5=2/5;
学生B: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就是4/5×1/2;用算式表示就是4/5×1/2=4/10=2/5;
学生C:我发现了计算4/5÷2=时,可以用分子4÷2作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D:我发现分数除以整数可能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活动二:
学生A:4要平均分成3份,不能直接分,我先找出4和3的最小公倍数12,把4分成12份,再把12份平均分成3份,算式可以用4/5÷3便是,4不能够被3整除,于是,这道题我不知该怎么办了;(学生提出了自己结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重视呵护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
学生B:我的分法与前面的同学相同,不同的是:我在计算4/5÷3时,我将4/5÷3转化成4/5×1/3来计算,因为把4/5平均分成3份,就是求4/5的1/3是多少;
......
学生通过亲自进行折纸实验和计算,逐步明白了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显然比笔者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理论要好的多,学生记忆的要更为深刻,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借助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策略,以便能够为学生创建更为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模式,让其在教师的指引之下,自主进行学习、探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助力教师构建高效化的数学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陈福,鲁成良.课程教育研究.2019(43)
[2]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雷文慧.当代教研论丛.2018(07).
论文作者:谢冬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素养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核心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