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中小企业论文,融资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经济的发展证明,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同大企业一样的生命力。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扩大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专业化协作,培育企业家,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优势和作用。截至2001年底,我国共有中小企业2930万个,从业人员1.74亿人。从贡献上看,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我国GDP的50.5%,解决就业占我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以上,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植的60%,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据重庆市经委的最新统计,全市50多万户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已占全市总就业人数的80%以上,全市独立核算中小工业企业个数占整个工业企业个数95%以上,工业增加值占65%以上,利税总额占63%。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多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现状分析
1、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比重偏低。我国大型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较容易地融资,同时得到国家政策性支持。而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但在银行信贷资金的贷款结构中,中小企业却处于弱势地位,以重庆市银行信贷资金运行为例(见表1)。2001年三季度末重庆市国有大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较2000年上升2.9%,而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却下降了2.9%。
表1
费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及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不仅存量比重低,而且增量也趋缓,在有的地区和有的时候,甚至为负增长,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新生中小企业,尚无盈利记录,更难以申请到银行贷款。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仍是银行贷款。上海市2001年抽选了200户中小企业进行调查表明,有56%的中小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获取外部资金的主要途径”的第一选择。但由于有85%的被调查的中小企业没参加过企业的资信评估,加上担保困难,商业银行一般不愿贷款或贷款不足。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内源融资匮乏。在美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内源融资一般都在50-60%,高的达到80%;而我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率都较低,因此,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功能缺乏层次性,大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准入资格,而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却存在较高的门槛壁垒。虽然我国的“二板市场”正在筹建过程中,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仍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中小企业要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是非常困难的。
3、融资政策存在所有制歧视。在中国,中小是一个复合群体,主要包括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中小企业,还有大量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中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待遇差别。据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调查,重庆市新增贷款的主要流向:一是上市公司和大企业,2001年重庆市25户上市公司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总量的10%以上;二是大行业,2002年重庆五成以上的新增贷款集中在房地产、汽车摩托车制造、医药化工等行业;三是大型重点建设项目,2001年重庆52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11.8亿元,其中银行贷款73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0%以上。而贷给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大部分的银行贷款又是给了国有中小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得到的贷款不是最少。
4、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关系不佳。前几年,一些中小企业借改制之机以逃、废、赖银行债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给银行带来了不少损失,破坏了企业形象,严重损伤了银行的经营元气和投资积极性。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银行信贷管理的高成本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原则,而最终导致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歧视”。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1、“崇大轻小”的思想观念束缚。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是:只有大企业才代表工业发展的水平,“大就是效率”。崇大轻小的思想在中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前,在发展中小企业的问题上,虽已达成社会共识,但人们的思想惯性仍然存在,并渗透、作用、体现到政府行为,企业行为,金融体制安排的方方面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不利影响。
2、政府支持力度薄弱。发达国家政府都制定了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和保护本国中小企业发展。如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英国的“小企业信贷担保计划”,法国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集团以及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库等。但我国缺乏对中小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的领导机构。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制定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缺乏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负担繁重。上海市2001年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中,在承担社会负担方面,有38.5%的企业认为“有所增加”或“明显增加”,有56.3%的企业认为“变化不大”,只有5.2%的企业认为“明显减少”或“有所减少”;在主要负担项目中,有31.5%的企业认为存在“乱收费”现象,有24.4%的企业认为有“乱摊派”、“乱集资”和“乱罚款”,有44.1%的企业认为存在“其他不合理的负担”,竟有24%的企业认为市场竞争秩序“差”。由此可见,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一套完善、系统、持续的政策扶持体系。
3、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低下。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及其有限。在发展之初,资金严重短缺,生产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经笔者调查,2002年某市工行对全市50家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中,没有一个AAA级和AA级企业,A级企业只有3家,其余47家企业都在BBB级和BB级以下。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又经常不能按照银行规定提供担保或抵押资产,因而不能取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而且当前众多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缺乏创新,缺少新的利润增长点,因而也无法获得投资商的投资青睐。
4、小企业融资的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投向大企业、大行业,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三农”,地方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偏弱,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缺位。直接融资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权方式直接融资;而我国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又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股权融资对中小企业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另外,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担保机构设置不完备,运作不规范,再担保机构尚未成立,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社会化资信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投融资咨询、资产重组和改制、企业管理诊断等咨询机构。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改善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目前,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宏观管理不足,微观干预过多,政出多门,缺乏政策的统一性。随着改革的推进,有必要将有关部门中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进行归并,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国家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中小企业法》,实行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实施中小企业发展计划,从而改善和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其次,政府要针对中小企业在体制转轨时期所面临的特殊困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和规范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坚决清理不合理收费,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制定促进人员自由流动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科技共享机制以及市场信息网络等,从而改善和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政策。最后,政府应牵头组建各类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经营、财务、融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以及资信评估和项目评估等服务机构。最重要的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相应的扶持基金,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建立多层次的中小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从而改善和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引导。
2、金融机构应改善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要面向市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设立名副其实的中小企业信贷部,开拓信贷新品种。大力发展地方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外源融资渠道。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高度集权信贷管理制度,可按贷款风险度的不同来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建立和完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制度。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应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①地域性。中小银行大都有地方财政、企业参股,与地方政府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容易得到地方政府支持;②低成本性。中小银行能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信息,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克服“信息不对称”和由此而引起高管理成本的障碍;③灵活性。中小银行具有程序少、速度快、门槛低等灵活的经营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以上这些特点正好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贷款要求“时间急、频率高、数量少、风险大、成本高”的特性,因此,建立健全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中小企业应改善和加强自身的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应转换经营机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公司的高效运行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一方面,中小企业应注重改善资本结构,充分利用内源融资成本低、风险小的优点,强化企业的自我累积机制;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还应强化信用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努力培育“双赢”的银企关系,平衡与协调银行的资金出口与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使资金资源得到最合理的有效配置。中小企业通过改善和加强获取资金途径——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条件,来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建立健全支持个小企业融资的中介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除了政府出资建立城市、省、国家三级信用担保以外,还可由民营企业组建互助担保与商业担保,与资信度高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相互信任的协作关系。重庆50万户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方位松绑的“十个一”工程勾画为:一个机构是设立市中小企业发展局;一个体系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融资体系;一个体制是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体制;一个中心是市中小企业社区服务中心;一个公司是市中小企业投资发展公司;一个市场是中小企业要素市场;一个网络是中小企业信息网;一个环境是营造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一个主体推动中小企业“改、转、破”;一本书是印制《中小企业综合情况及配套政策汇编》。重庆的目标是构建“一体两翼三层”的担保体系。以财政出资为主的政府信用担保为主体,以民间资金组建商业信用担保和行业组织构成的互助性担保为两翼,形成国家、重庆市及区县(自治县、市)三层担保网络。进一步建立再担保体系以及信用担保补偿机制,完善贷款保险制度,降低银行风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缺口。而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评级、风险控制等信息搜寻成本太高,银行对贷款的风险难以掌握。因此,应建立和完善资信评估、项目评估等中介机构,提供风险投资、信用担保、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中介服务,降低银行向中小企业的放贷成本。但中小企业势单力薄,这还需要社会为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全面而又坚实的中介桥梁。最后,应尽快建立风险投资、二板市场、资产证券化等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提供多样化渠道。
5、通过金融创新开拓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传统的信贷管理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各方必须寻求制度创新和工具创新,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目前各地实行和创新出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方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出口创汇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个人委托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和典当融资等,这些融资方式都突破了金融业传统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和变革。此外,针对中小企业抵押能力弱的问题,人民银行还推出鉴证贷款的新业务。只要合同的购销双方满足“上家企业产品好,下家企业效益好”的条件,凭购销合同,银行可以进行无抵押担保,“相当于开信用证”。2000年,重庆此项业务量达到3.5亿元。银行应根据借款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融资方式,以使信贷风险控制到最低。而且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也应不断推陈出新,创新融资模式,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标签:银行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中小商业银行论文; 金融论文; 融资论文; 信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