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技术操作技巧,提高技术水平
目前,医生及患者对超声检查最多的批评为:太过于信任操作者技术水平,不同超声医师对超声仪器的操作手法不尽相同,若缺乏一定的工作责任心,将导致患者病灶部位重要性征象未能充分显现,因此,超声医师应重视技术操作技巧,提高技术水平。
检查前协助于患者采取平卧位体位姿势,上举其双臂,若患者的乳房较大或者是出现乳腺外象限接近于边缘现象时,应要求其将体位姿势更换为侧卧位,同样上举上肢。乳腺癌病症(见图1)的超声检查方法共包括有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扫查、自腋前线起向内扫查以及自第二肋骨起向下扫查,实际检查过程中,超声医师不管采取的是那种扫查方式,均应保障胸骨声影的出现,对患者乳腺进行外侧及上下侧扫查时应保障扫查至患者乳腺结构消失处。
图1:乳腺癌的超声常见表现
合理选择超声仪器及进行仪器调节是提高乳腺肿块检出率的基础性步骤,在对患者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时应使用分辨率较高的实时线阵探头,保障探头中心频率维持在7.0MHz之间,通常情况下,在满足深度超声穿透力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对患者进行高频率检查,以提高图像分辨率,若需对患者浅表病灶进行观察,除了使用超声耦合垫外,还可以使用充足的耦合剂,进而保障病灶显现清晰度。检查时应调整好适当的增益、深度及聚焦,以使图像呈现效果最佳,结合患者病灶实际位置及图像的深度进行调节,保障病灶位于图像深度的二分之一处,若图像深度过深时,将会对细节性病灶的显现造成直接性影响,保障聚焦区对准病灶,依据患者脂肪组织回声来对增益进行调整,若脂肪组织回声过低,将增加患者病症漏诊机率。
以超声影像显示乳腺癌患者的血流信号应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仪器调节:乳腺癌患者的血流速度相对较低,因此应以3-5cm/s的低速度程度进行检查,可适当将增益放大,并减小滤波,并不产生明显的彩色噪声。第二,操作方法:乳腺位置较为表浅,加之受乳腺血流速度较低的影响,若在超声检查时施加一定的压力,将会导致血管受压,进而影响血流信号的显示,出现漏诊情况。
2.全方位妊娠乳腺癌病症的异质性
超声医师应在保障良好的乳腺超声检查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敏感性的发现患者病变,与其他机体器官组织不同,乳腺间质及乳腺导管会形成一个相对不是很均匀的回声背景,因此,要想保障乳腺癌超声诊断结果,超声医师还需全方位的掌握妊娠乳腺癌病症的异质性。
以超声诊断乳腺癌病症的重要性原则之一为乳腺癌的异质性,不同乳腺癌病灶的形态大小差异性较大,研究显示,可将各种乳腺癌病症的超声声像图想象成一个有连续性变化的谱,毛刺状癌及边界清晰的癌分别位于两侧,对于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来说,其均介于这两种类型之间。以往临床上较为强调乳腺癌表现为不规则的肿块,且后方衰减、有毛刺,但这不仅限于部分浸润性乳腺癌的表现,不应未呈现出这些征象就排除患者患有乳腺癌的可能。另外,乳腺癌的异质性也可表现于其结节内部结构,即不同病灶分形态有很大的差异性,在诊断乳腺癌病症时,应注重对潜在病灶恶性声像图征象的寻找,经临床工作经验发现,一个乳腺癌病灶可能会呈现出3-5个恶性声像图征象。应用超声诊断乳腺癌病症的病理结构与触诊时发现的乳腺癌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导管内癌的占比较高,其会对恶性声像图征象的敏感性造成直接性影响,这种乳腺癌病灶在超声显影下多表现为导管伴扩张钙化、小分叶状肿块以及局部结构紊乱等,就算是浸润性乳腺癌,也会因其肿瘤周围成纤维范围较弱而出现低频率毛刺现象,并会表现为肿块边界不清。
一些分叶状或者是椭圆形的乳腺癌病灶和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脂肪组织的超声表现十分相似,进而会造成漏诊及误诊现象,应加强对肿块征象的观察并关注肿块后方是否有丰富血流信号及回声增强的情况,以提高诊断结果。部分浸润性乳腺癌周边有较强的回声晕,而中心回声较低,超声检查过程中易忽视低回声部分,应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多角度扫查,并对病变内部后方回声减弱情况及低回声情况进行加强识别。部分导管内癌会出现无明确肿块的现象,而表现为节段性结构紊乱,且超声显影下不伴钙化,回声较低,致使很容易发生漏诊情况,面对此情况时应借助于导管长轴对患者病灶切面进行全方位扫查,以充分显现导管形态及内部钙化情况,若有需要,可建议患者接受其他临床检查,以降低漏诊机率。
结束语:保障良好乳腺超声操作技术及全面化掌握妊娠乳腺癌声像图将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病症确诊率,避免造成患者病情的漏、误诊,使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同时,超声医师还应不断对临床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在脑海中形成系统、完备的超声乳腺癌诊断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准。
论文作者: 吴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乳腺癌论文; 超声论文; 病灶论文; 患者论文; 病症论文; 乳腺论文; 回声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