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_雷银慧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_雷银慧

(四川省邻水县牟家镇中心小学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要】"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11-088-02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止化的而产生的教学弊端,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1、“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活动的多边互动,使各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现代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或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它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助。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从而把教学真正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合作与竞争,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知过程,而且也成为每一个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2、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3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学习”、“竞争性学习”和“个体性学习”。所谓“竞争性学习”就是我们说得最多的“看谁学得最好”。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是自己的胜利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之上,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学习方式。“个体性学习”就是我们课堂中要求学生的“各自独立学习”。他们的成功取决于各自的努力,而其他学生的成败并不影响自己的成绩。可以说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学习方式。三种学习方式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合作学习”关心的首要问题是课堂上人的因素,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学生的主体需要问题是否得到很好的解决。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合作学习”能做到个体与集体的统一,竞争与合作的统一。

3、“合作学习”有利于加强同学间的情感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原因在于:(1)、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难以离开,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2)、它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策略

⒈合理组建,增强合作学习效率

根据学生性格心理特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开端。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妥,由1人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基础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及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帮助、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以达到增强合作学习效率的目的。

⒉精心设计,合理选材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各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所创设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确定合作学习时间的多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⒊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如果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两分钟的合作就草草收尾,这种合作学习,只是按照教师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不仅仅是几个人表述一下就行了,还要通过猜想、验证等途径来解决。不是几分钟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合作,安排充足的时间,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⒋交流汇报,深入归纳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新的知识,解题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论述本小组对问题的分析,概括一个想法。起初,学生们的发言有表达不清、抓不住重点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应指导他们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求出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来,寻求问题必须知道的条件。起初他们的论述都是用自己生活中的语言,后来逐步注意要利用数学语言,并注意了用词的准确,这样就使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了提高。

小组中学生相互交流解题过程、结果、方法,分析错误原因,交流解题心得,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和解题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对全班已有的各种意见进行归纳小结。教师则营造适当氛围,让学生自觉、自由地展开争论,充分体现民主平等、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结论,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钱佩玲,王嵘.对一种数学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与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2.04.

[2]于振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新课程学习.上》.2014.11

论文作者:雷银慧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_雷银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