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陕西宝鸡721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后的护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利用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缝钉脱落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后患者实施护理行为干预,可缩短疼痛时间,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包皮环切术;护理行为干预;并发症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与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具有传统包皮环切术、商环式吻合器环切术的优点[1],让手术更加简单、安全、微创,因此近年来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包皮环切术后常有出血、感染、水肿等并发症,给予有效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2]。本研究通过对56例患者的随机对照分析,探讨护理行为干预的应用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利用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手术的患者56例,排除糖尿病、心脑肝肾、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常规异常患者。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年龄18-32岁,平均(25.4±3.1)岁;其中包茎8例,包皮过长20例。观察组年龄17-33岁,平均(25.5±3.3)岁;其中包茎9例,包皮过长1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告知、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行为干预,全程由专人跟踪指导,提供24h电话咨询服务,同时展开下述护理:(1)心理护理: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告知深呼吸、范松方法,播放舒缓音乐缓解其不良情绪,告知成功治疗案例及医师水平,强化治疗信心。(2)开展有效沟通:主动为患者讲解治疗情况,让患者明确自己在治疗中的责任与作用,将术后温馨提示单发放给患者,内容包括切口感染及水肿、切口出血、破裂及疼痛程度的观察与评定方法,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展开自我护理指导,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3)疼痛护理:术后为患者倒上温开水并提供止痛片,防止疼痛性晕厥的发生。告知可采取转移注意力法、放松法等措施缓解疼痛。(4)生活指导:主动讲解术后排尿、消除勃起方法:弯腰让阴茎垂直地面,以宽口瓶接尿液,防止纱布被尿液污染;夜间有尿意时立刻小解,并喝少量的水,避免阴茎夜间勃起而导致切口疼痛或破裂。嘱咐患者术后不可久坐,休息时采取仰卧位,自然的将阴茎靠于腹壁。术后第7d可淋浴,之后每天以碘伏对切口进行1-3次消毒,以吹风机将之吹干。长期包茎的患者可用少量红霉素软膏涂抹在龟头上,简单自行包扎。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缝钉脱落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对比时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缝钉脱落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缝钉脱落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缝钉脱落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n)
2.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对照组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水肿2例,切口渗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21.4%;观察组1例出现切口渗血,并发症发生率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包茎与包皮过长是泌尿男科多发疾病与常见疾病,常需通过包皮环切术治疗。随着近年来包皮环切术中引入了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效果得到大幅提高,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关注点逐渐转移为如何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并发症等方面[3]。
术后并发症是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和手术操作、局部结构有关,同时和护理工作也有重大关系,因此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护理行为干预是通过为患者展开健康教育、给予心理疏导、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让患者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及生活注意事项,并且为患者提供24h咨询电话,让患者可以随时获得帮助,从而使其身心保持最佳状态。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行为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行为干预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防止伤口开裂造成的二次出血以及后期的二次缝合、术后拆线等痛苦。另外,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缝钉脱落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行为干预能缩短患者切口愈合、疼痛持续的时间,加快缝钉脱落,这些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十分重要,可减少医患纠纷,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声誉。
总而言之,为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后患者实施护理行为干预,可缩短疼痛时间,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春华.包皮套扎术与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的术后护理效价对比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 2015, 10(11):164-164.
[2]成亚芹.一次性包皮环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的护理探讨[J].医药前沿, 2016, 6(30):15-16.
[3]王晓平,巨梅,刘茹玲.微信健康教育在患儿包皮环切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6, 34(12):137-139.
[4]王玉梅,李玉肖.包皮环切术后护理中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12):69-71.
论文作者:杨海棠 邓朝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包皮论文; 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时间论文; 疼痛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