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与党内反对党*_斯大林论文

论列宁与党内反对党*_斯大林论文

试论列宁与党内反对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反对派论文,党内论文,列宁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从1917年4月列宁回国领导十月革命,到1924年1月他逝世的七年里,俄共(布)党内不断出现各种反对派。如何处理好党内的派别斗争,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在这一问题上,列宁始终能以民主的作风、平等的态度,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正确处理好与反对派的矛盾,使党的领导核心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以保证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

〔关键词〕 列宁 党内反对派 民主集中制原则 正确处理矛盾 处理风格

从1917年列宁回俄国领导十月革命,到1924年1月不幸逝世, 是俄国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七年。在这翻天复地变化的七年中,俄共(布)党内不断出现各种反对派。如何处理党内的派别斗争,直接关系到十月革命是否能取得胜利,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在解决党内反对派的问题上,列宁始终能以民主的作风、平等的态度,处理好同反对派的矛盾,使党的领导核心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以保证党对十月革命的坚强领导。如果说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有过挫折和教训的话,那末在解决党内反对派的问题上,确是作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论法、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典范。可以说,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不断地争论和斗争中发展并取得胜利的。列宁在处理党内反对派的问题上,有不少好的做法,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借鉴的。

一、允许人犯错误,欢迎改正错误

允许犯错误,欢迎改正错误,一旦犯错误者改正了错误,就不会揪住不放,不记前嫌,信任如初,这是列宁处理党内反对派问题上的一贯做法。在对待和处理季洛维也夫、加米涅夫反对十月武装起义的问题上,就突出地体现了列宁的这一精神。

格·叶·季洛维也夫和列、波、加米涅夫都是1901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先后从事革命活动。季洛维也夫一度成为列宁在侨居国外期间的主要助手。 1907 年在伦敦的第五次党代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17年随同列宁回国参加十月革命。加米涅夫1914年11月被捕,流放到西伯利亚。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同斯大林等人一起回到彼得格勒。

列宁在瑞士得到俄国二月革命的消息后,立即写信寄给国内的布尔什维克俄罗斯局,对革命的方针作出指示。列宁指出: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表示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当前工人阶级的任务是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上取得胜利。无产阶级“首先争得民主共和国,争得农民对地主的完全胜利,来代替古契可夫、米留可夫的半君主制度,然后再争得唯一能给与备受战争痛苦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1〕列宁的这封信发表在1917年3月21日和22日的《真理报》上。这就是后来《四月提纲》的基础。1917年4月3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在全俄工兵苏维埃会议布尔什维克成员大会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演说,即《四月提纲》。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向全党提出了一个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4月24日的布尔什维克举行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 列宁作了关于目前形势、修改党纲及土地问题的报告,进一步阐述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基本战略和策略,即四月提纲中的思想。

加米涅夫不同意列宁的四月提纲的基本战略策略,认为还要继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4月代表会议上, 加米涅夫发言说:“列宁同志的报告我是不大满意的。”在对待临时政府态度上,列宁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加米涅夫说:“我拟议了这种态度,即对政府实行监督,”“实现监督是必须的,而且应当写到决议中去。”〔2 〕会议经过激烈讨论后进行表决,经果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赞成列宁的方针。会议选举出以列宁为首的九名中央委员,加米涅夫也第一次当选为中央委员。

到1917年10月,形势的急剧转变使列宁提出的和平革命发展方针已成为不可能。1917年10月7日,列宁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 列宁指出:“现在拒绝武装起义,就等于背弃布尔什维主义的主要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就等于完全背弃革命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3〕10月10日,中央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 讨论要不要在最近期间举行武装起义。列宁在为党中央起草的决议中说:武装起义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4〕加米涅夫和季洛维也夫反对武装起义。表决的结果是, 十票赞成,二票反对,通过了这一决议。

会后第二天,季洛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联合发表题为《论时局》的声明。认为革命的方针应当放在立宪会议的选举上。在10月16日党中央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加米涅夫和季洛维也夫重复旧观点,坚决反对武装起义,会上提出的决议也被否决。会后,季洛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又提出:“我们坚决要求立即发电召开中央全会。”〔5〕仍反对武装起义。

布尔什维克党内关于十月革命的方针策略问题的分岐、辩论是正常的。列宁允许反对派提不同意见,尽量利用说服、教育的办法,动员全党的力量立即投入举行武装起义的工作。但是,后来季洛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采取了完全错误的行动,使错误的性质改变了。在中央作出武装起义的决定后,他们拒不执行中央的决定,还以发表谈话的形式,向党外公开表示反对武装起义,甚至还发表声明,泄露了党中央委员会关于立即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违反了党中央关于武装起义的准备和起义的日期应保密的决定。

列宁在报纸上看到声明之后,非常气愤,建议中央委员会作出决定,确认季、加两人为工贼,把他们开除出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列宁是痛心的。然而在如何认识季洛维也夫、加米涅夫的错误和如何处理他们的问题上,党内存在不同意见。在10月20日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讨论了这一问题。会议责成季、加不得发表任何反对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和它规定的工作路线的声明,列宁的建议被会议所否决。列宁对会议的决定是不满意的,但也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由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武装起义的全力领导,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证明季洛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对武装起义问题的估计是错误的。季、加两人也迅速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并直接参加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和领导工作。

革命形势的发展结束了关于武装起义问题的争论。季洛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错误性质是严重的。但他们能迅速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投身于十月革命,受到列宁的欢迎。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季洛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都担任了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主要领导职务。列宁也没有再坚持召开中央委员会讨论他们两人的处理问题。列宁的这一处理方法,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领导党内斗争中的风格和艺术。

二、不用权势压人,允许反对派有平等的发言权

坚持实事求是,不夸大分岐,不无限上纲;平等讨论,允许反对派有平等的发言权,在可能使用行政权力的情况下,不使用权力来解决党内的分岐,是列宁处理党内矛盾的又一个好的做法。由于处理得当,才使俄共(布)在十月革命进程中解决了一个个严重的问题,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列宁的这一精神集中表现在处理“左派共产主义者”问题上。

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没有一点抵抗能力,沙皇军队腐败不堪,国内经济又处于崩溃状态,苏维埃共和国再也不能继续作战了。苏俄为了迅速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在和平建议被英、法拒绝后,就决定单独同德国进行谈判,签订和约。德国及其盟国同意苏俄建议,于1917年11月2日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开始进行和谈。 当时德国提出极其苛刻的条件。

是接受德国的和约条件,还是继续进行战争,中央委员会产生了严重分岐。1918年1月举行的党的工作人员会议上,讨论对德和约问题, 参加会议的人分成三派:赞成接受德国和平条件,立即签约的以列宁为首,有十五人;主张拒绝接受德国和平条件,和德国进行革命战争的,以布哈林为首,称“左派共产主义者”,有三十二人;主张停止战争,也不签约,即不战不和的,以托洛茨基为首,有十六人。从这可看出,当时列宁是少数派。

1918年1月24日,举行中央委员会会议,再次讨论对德和约问题。 出席会议的有十六名中央委员。列宁在会上第一个发言,阐明了必须接受德国的苛刻条件,立即签订和约的理由。布哈林、乌里茨基、捷尔任斯基也相继发言,反对签订和约。会议最后进行表决:竭力拖延签约的做法和不战不和的做法获得了多数票通过。

苏俄采取拖延谈判签约的做法。1918年2月16日, 德国代表团团长致函苏俄政府代表团,将于2月18日中午12时结束停战状态, 恢复战争。2月18日中午,德军重新开始进攻, 苏维埃共和国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到2月22日,德国政府才表示接受苏俄关于签订和约的要求。

1918年2月23日,党中央委员再次讨论签订对德和约问题。 会议一开始,斯维尔德洛夫就宣读了德国的条件。接着列宁发言,列宁指出:“空喊革命的政策应该结束了。……革命战争需要军队,现在没有军队,那么只能接受条件。”斯大林在会上说:“可以不签字,但是开始进行和平谈判。”捷尔任斯基、乌里茨基反对签约说:“我们向德帝国主义投降将会延缓西方革命的爆发,”“签订这个和约不能挽救苏维埃政权。”布哈林也发言反对签约。列宁再次发言批驳“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空喊;也批评斯大林:“斯大林说可以不签字,那是不对的。必须签字接受这些条件。如果你们不签字接受这些条件,那么三个星期之后你们就得在苏维埃政权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6 〕在这次会议上,仍然意见分岐很大。托洛茨基却表示在这严重时刻,党要保持最大限度的团结一致。最后就是否立即接受德国条件的问题进行表决。结果是:七票赞成、四票反对、四票弃权,这样,会议通过了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订和约的决定。在这问题上,顽固派是布哈林等四人,斯大林动摇过,托洛茨基顾全大局,投了弃权票,他的态度影响了部分“左派共产主义者”。从后来捷尔任斯基、越飞等三人发表的声明中可看出。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和约虽然签订了, 但“左派共产主义者”于3月5日仍公开出版宣传自己派别观点的《共产主义者报》,在3月7日召开的党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上,布哈林仍然发表自己的提纲,反对签订和约。布哈林的报告再次受到列宁的严厉批评。大会最后就和约问题进行表决。列宁关于布列斯持和约问题的决议案以多数票获得通过。3月16日的全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上, 正式批准了和约。

《布列斯持和约》的签订,为苏俄恢复和整顿国民经济、建立红军、加强工农联盟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喘息时机。实践充分证明了列宁这一方针策略的正确性。列宁的这种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也是十分可贵的。

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的一套“左”的错误思想和主张,不但表现在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而且他们还把它推向国内外一系列政策上。他们以“左”的面貌出现,干扰短暂时间的和平建设工作,他们的一整套错误思想和主张,都是激烈的革命空谈。在布列斯将和约签订后,仍然与列宁提出的正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争论。“左派共产主义者”是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后党内出现的一个影响最大,危害最烈的“左”倾反对派,它有一套理论,有一大身居要职的有影响的人。

列宁十分重视“左派共产主义者”的形成和他们的理论及活动。列宁认为他们本质上还是革命者,是自己的同志,但也看到了他们的影响性和错误的严重性。列宁没有用简单的行政方式和行政权力手段来对待“左派共产主义者”,不无限上纲,始终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让他们有充分的发言权,按民主集中制原则来处理。列宁对他们提出的左倾冒险主张进行严肃的批评,对他们的错误根源认真仔细地分析,教育他们提高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在列宁的批评和帮助下,他们也逐渐认识自己的错误。在1918年7 月的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会议上奥新斯基代表“左派共产主义者”发表声明,承认错误,并赞成列宁的方针,“左派共产主义者”组织也宣布解散。此后,布哈林也一直在公开场合检讨自己的错误,后来成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忠诚拥护者和捍卫者。

三、坚持真理,原则问题不能让步

列宁在与反对派的争论中,始终坚持真理,对于原则问题是绝不会让步的。这也是列宁一贯坚持的精神。

在同季洛维也夫、加米涅夫反对派的争论中列宁坚持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精髓。而俄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是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别无选择。季、加反对武装起义,认为应走议会选举道路,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是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违背的。在这一原则问题上,列宁绝不让步,与季、加反对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引导全党认识他们所犯的错误。由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武装起义的全力领导,十月武装起义取得了伟大胜利。

在苏维埃联邦制和民族自治制度这两个口号的争论中,更是体现了列宁一贯坚持的这一原则。

俄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根据1917年秋的统计,俄国当时有一亿五千三百六十一万多人口。其中俄罗斯人占总人口的51.3%;乌克兰人占21%;白俄罗斯人占3.3%;哈萨克人占2.5%。全国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民族多达二十七个。沙皇俄国是各民族的牢狱,民族矛盾和民族隔阂非常尖锐、深刻。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虽然公布了关于废除民族限制和信仰限制的法令,实际上没有消灭民族间的不平等,也没有提供各民族共同自由发展的任何保证。

列宁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自决权。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布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郑重宣告苏维埃政权“将保证俄国境内各民族都享有真正的自决权。”〔7 〕还建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民族事务委员会,具体领导和处理民族事务。1917年11月15日,苏维埃政府发表了《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宣布各族人民有平等和自立权;有自由自决直至分离和组织独立国家权;废除一切民族和宗教的特权和限制;保障俄国境内少数民族人种的自由发展。〔8〕1918年, 俄国境内相继成立了各苏维埃共和国或自治共和国。在反对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期间,各独立的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结成联盟,共同斗争取得胜利。

国内战争结束后,随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各苏维埃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进一步要求联合为统一整体,以充分利用资源和巩固国防。1922年8月10日,根据中央政治局提议;成立了由俄罗斯联邦等6个苏维埃共国代表参加的“联邦问题中央组织委员会”具体负责建立联盟工作,委员会主席是斯大林。按列宁的提议,各苏维埃共和国按自愿、平等原则联合成一个新的联邦国家。可是,斯大林在负责筹建联盟的过程中,暴露了他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思想。在他主持起草的关于成立苏联的决议草案中,没有体现民族自决权原则,反映出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气息。斯大林也没有征求列宁的意见,就把这个草案送交各苏维埃共和国和党中央委员会批准。结果遭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中央委员会的反对。 在9月委员会召开的讨论会中,仍有些代表反对这种规定:有共和国的中央机构必须执行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机构的决议。这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列宁因健康问题在哥尔克村休养。但他十分关心委员会的工作进展情况。在列宁的一再要求下,斯大林于9月25 日才向列宁汇报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并将委员会工作的有关材料送列宁审阅。9月26日, 列宁在写给中央政治局的信中批评说:“问题是极其重要的。斯大林有点操之过急。”〔9〕列宁还强调:我们同各苏维埃共和国都是平等的, 我们将同他们一起平等地加入新的联盟。列宁对决议案的每一条都提出修改意见,并对斯大林提出批评。但斯大林没有认真听取列宁的意见。

1922年10月6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讨论决议草案。 列宁写了一张条子, 条子中说:“我宣布同大国沙文主义进行决死战……”〔10〕由于列宁的威信和他意见的正确性,列宁的观点被大家接受, 政治局决定成立一个新的委员会来修改斯大林的决议草案。

由于列宁坚持民族自决权原则,并对粗暴地流露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斯大林等人进行了原则性的批评。最后根据列宁的原则,所有独立的共和国都在自愿联合又保留每个共和国的平等权利的基础上,1922年12月30日,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并发表了成立宣言和条约,成立宣言从立法上巩固了列宁关于联盟国家的组织原则。列宁在苏维埃联邦制和民族自治制问题上,坚持真理,原则问题绝不让步,同反对派进行斗争。所以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建立,既是列宁民族自决权原则的胜利,又是反对党内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胜利。

总之,列宁在处理党内反对派的过程中,始经能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党内的分岐当作人民内部来处理;允许别人犯错误,欢迎改正错误;不无限上纲,不以权势压人;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正确地处理好与反对派的矛盾。尽管列宁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广泛的权力,但他从不个人解决那些需要经过集体讨论、属于集体领导机关权限的问题。列宁的这些精神,集中地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高风亮节,他的这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是,列宁在处理党内反对派的问题上,只是凭着个人的高尚品质。列宁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制定一套完备的民主法制制度,来保证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从制度上去考虑如何解决党内矛盾斗争。以至在他逝世以后,斯大林在处理党内反对派的问题上,违背了列宁的一贯做法,偏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把行政权力和暴力镇压一一搬到党内的争论中来,给苏联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 收稿日期:97—03—13

注释:

〔1〕《列宁选集》第3卷,第11—12页。

〔2〕转引自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编《世界现代史教学与研究》第2期,第61页。

〔3〕〔4〕《列宁选集》第3卷,第343、345页。

〔5〕《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8辑,第283页。

〔6〕《列宁全集》第33卷,第380—381页。

〔7〕《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第260页。

〔8〕见《苏联民族政策文件汇编》第33页。

〔9〕《列宁文稿》第4卷,第385页,人民出版社。

〔10〕《列宁选集》第33卷,第334页。

标签:;  ;  ;  ;  ;  ;  ;  ;  ;  ;  ;  

论列宁与党内反对党*_斯大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