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人文交流:现状、基础与挑战论文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人文交流:现状、基础与挑战

任明哲

摘要: 人文交流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开展交流合作、发展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流域6国开展各领域合作的民意基础。近年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人文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突出体现在文化发展、旅游业、教育合作、卫生医疗、新闻媒体、民间与地方合作等6个方面。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关系的整体提升、中国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其他国家在各自对外交往中地位的上升、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社会文明和价值观具有互通性等为人文交流奠定了现实基础。当前,澜沧江—湄公河国家人文交流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合作领域日益拓宽,互动层次愈加丰富,对青年交流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人文交流仍面临部分地区局势动荡、国情差异、话语干扰和软硬件建设滞后等挑战。未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各国需从优先推动人文交流重点领域发展、加强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能力、设立人文交流基金会、用好在华澜沧江—湄公河5国留学生资源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人文交流;基础;挑战

21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文化话语权”和国际舆论导向格局的“欧美掌控”态势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在对外交往中,中国的国家实力与其他国家对中国刻板印象之间的反差反映出中国的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不相对称的局面。受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其他国家政府及民众认识了解真实的中国以及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现实需求的驱动,国家“软实力”重要内容之一的人文交流近些年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重要性及关键性愈发明显。

社会人文与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并列澜沧江—湄公河(以下简称“澜湄”)合作三大支柱。随着澜湄合作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作为澜湄合作三大支柱之一的社会人文也将发挥更大作用,澜湄人文交流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此外,经过多年睦邻友好交往,中国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均已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因此,在澜湄次区域合作框架下,持续推动澜湄命运共同体建设,符合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总体趋势,也是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澜湄合作三大支柱之一的社会人文合作也将是这一总体趋势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也应看到,澜湄人文交流合作也面临着如何趋利避害并有序、系统地推进等挑战。要建成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妥善处理以上挑战是当前及今后澜湄合作需要应对的问题。

一、澜湄国家人文交流的现状分析

自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以来,6国领导人互访频繁,签署了相关协定、备忘录,为6国的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基础。目前,澜湄人文交流总体上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特点,交流领域涵盖文化发展、旅游业、教育合作、卫生医疗、新闻媒体及民间与地方合作等多个方面。

(一)文化发展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不仅可以吸收和借鉴其他优秀文化,而且可以增加不同文明之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促进民众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增强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多种文明友好发展。2017年10月,由中泰两国共同发起的“澜湄文化行”从中国出发,历时一个月,总行程达一万千米,穿越中国、泰国、柬埔寨和老挝4国,促进了沿线国家民众对彼此之间文化的相互理解,此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澜湄国家之间旅游文化的协同发展① 俞懿春、孙广勇:《打造澜湄区域人文交流重要品牌》,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1018/c1002-29593 137.html,2017月10月18日。 。

(二)旅游业合作蓬勃发展

首先,中国分别与缅甸、越南、柬埔寨、泰国和老挝在2000年、2010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签订了多项旅游合作备忘录、协议书和倡议书。以老挝为例,中老两国不仅签订了政府、旅游机构和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协议,而且也对中老两国未来的旅游业合作进行了协商。其次,中国已成为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的第一大国际客源国、缅甸的第二大国际客源国、老挝的第三大国际客源国;泰国为缅甸和老挝的第一大国际客源国。以泰国为例,2018年,中国赴泰国旅游人数达1035万人次,占泰国入境旅游游客的三分之一。再次,中国与缅甸、越南和老挝等国之间开展的跨境旅游合作蓬勃发展,双边旅游合作发展更加有序、旅游产业建设主体更加清晰、合作模式更加具体和多元、发展空间更加明确② 张磊:《中越旅游合作成效、问题及对策探析》,《红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14~18页。 。

在语言教学方面,当前,中国已有24所高校开设了越南语专业、22所高校开设了泰国语专业、18所高校开设了缅甸语专业、17所高校开设了老挝语专业以及8所高校开设了柬埔寨语专业;截至2018年年底,澜湄5国开设的孔子学院已增加至21所,孔子课堂增加至27所,其中,泰国开设中文系或中文专业的高校数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留学教育方面,来华留学的澜湄5国人数从2010年的29528名增加到2015年的43487名,占中国东南亚留学生总数的61.2%(表1)。在语言交流方面,在中国与澜湄5国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澜湄国家正在出现“汉语热”。“汉语桥”中文比赛先后在越南、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设立过赛区。“汉语桥”的设立有效地提升了澜湄国家的汉语教育水平,成为推动澜湄国家青年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和平台。

(三)教育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新生入学教育既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利时机,对新生在学习生活、理想信念、道德诚信、身心健康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给予及时的、必要的、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角色转变, 这对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和为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高校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对入学新生所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和培养,也是新时代大学新生在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

刘汉宏与董昌等的混战,纯属武人之间的争斗,且刘汉宏的为人在当时已为人所不齿,而方干又在诗中将其刻画成一位挽救乾坤的英雄,确实已经是去了唐代文人积极的精神气格和贞观朝以来的政治社会理想,因而不得不说是五代乱世文学创作的先声。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四)疾病预防合作日益密切

第二,中国与澜湄5国在各自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呈现上升趋势。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南半岛地处中国通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地带,澜湄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中国是澜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攸关方,在有关国际政治、安全、社会治理领域,中国同澜湄国家进行了官方及民间的务实合作,亦建立了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这对中国践行和平发展外交理念、提升大国地位、巩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缅甸,由于其国内民族冲突不断,中缅合作的石油输送管道项目存在诸多变数,缅甸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交战致炮弹落入中国领土也造成中国公民死亡事件,数度导致中国与缅甸外交关系的波动;在泰国,泰南问题对泰国及地区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但事实上,中缅及中泰关系的主基调一直是稳步向上发展的。从澜湄次区域各方角度来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构想意味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提出了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将世界连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多元化、包容的共同体,这使得中国在澜湄5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近年来,长期关注欧美国家政治对东南亚国家影响的澜湄国家学者开始广泛讨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中南半岛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学者们从国际体系、发展模式、外交政策、地区角色和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变等方面对中国的积极关注和讨论体现了澜湄各国高层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知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水墨人物画,想无视西方造型的训练结果,是不现实的,尤其从学院出来的一批人,几经修养、见识的充实和打磨,还是汲取了西画的艺术营养,同时也扩大了中国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力。郑军里在自己的文章里就坦言过,对造型和形式的重视,并自觉与中国意境的结合,可创造一种更中国化的新图像,也是他中国画创作的大致方向。所以我们看郑军里的画,少有那种囿于传统的笔墨图式,总是有一种在20世纪才讲究的那种别裁的画面形式感,还不失中国绘画的气象与气势,这就与一般的中西结合拉开了本质上的距离。

表1 2010—2016年澜湄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统计表 (单位:人)

(五)新闻媒体领域开展多层次合作

校本培训,是学校走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基本做法。被誉为“加油站”。立足岗位,适当培训,为教师搭建自我成长的平台,构建校本培训新模式,唤醒教师发展需要,激发内生力、内驱力、内动力,实现教师素养的提高。例如我校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搭建了“云顶讲堂”等校内学习平台建设,先后组织学习了《新基础教育论》《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回归突破》《教育常识》《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等书籍,洗涤更新了观念,开卷有益,每一次拥抱书籍,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六)民间和地方合作不断完善

澜湄次区域人文交流合作不仅需要中央政府机构的合作,而且需要民间和地方的合作,从而建立起完善的人文交流合作体系。2018年,由6国共同发起的澜湄国家民间论坛在中国云南昆明举办。该论坛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澜湄次区域各国携手消除贫困,将中国脱贫模式推广到其他国家,共同消除地区贫困人口。在此基础上,促进各国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整个次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6国合作的民意基础。此外,该论坛同样致力于总结民间合作经验,搭建6国民间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好地促进6国在加快脱贫、保障民生和人道主义救助等领域的合作。

二、澜湄国家人文交流的现实基础和新特点

多边层面上澜湄国家间关系的整体提升、双边层面上澜湄各国在各自对外交往中地位的上升以及文明和价值观层面上澜湄国家间的互通性是推动澜湄国家间人文交流的现实基础。

(一)澜湄国家人文交流的现实基础

第二,人文交流合作领域日益拓宽。2018年12月1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出席澜湄合作第4次外交部部长会议时强调,澜湄文化已经形成了“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发展特色,并提出澜湄社会文化合作是建设澜湄机制重要的民意基础①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四次外长会举行,王毅等出席会议》,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7093,2018年12月17日。 。当前,澜湄人文交流与合作已建立起多样化的工作机制,涵盖文化、教育、科研、旅游、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澜湄合作机制还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和互访等方式密切各层级人文交流与合作,诸如举办艺术节、文化论坛、研讨会和青年友好对话,实施艺术家互访、互派留学生、典籍互译、文化机构对口合作和人才培训等。2019年2月19—21日,澜湄国家文化遗址管理培训班在缅甸蒲甘举办。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文化遗址保护专家互相交流文化遗址保护经验与管理办法② 庄北宁、庆义:《澜湄六国专家共商文化遗址保护合作》,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kgx/kgdt/201902/t20190225_4835547.shtml,2019年2月25日。 。此次澜湄国家在文化遗址保护领域的合作具有重大意义,这是澜湄国家携手发掘共同历史交往印记、复现古代丝绸之路文明交往和拓宽人文交流领域的重要举措。

澜湄流域东南亚国家位于热带地区,疟疾等传染病极易发生和传播,同时由于部分国家医疗卫生条件较为落后,严重威胁各国民众的身体健康。澜湄机制自建立以来,就关注各国之间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澜湄6国共同携手开展的“光明行”义诊为区域内有眼疾的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帮助相关医疗机构建立眼科医疗中心,并为其提供医疗技术和培训支持。中国作为澜湄次区域卫生医疗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始终致力于帮助有关国家建立和完善疾病联合防控机制,如帮助和协调缅甸等国建立医疗卫生体系。在传染病多发的地区,携手共建澜湄传染病消除网,为帮助有关国家遏制传染病的传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而共同维护和保障澜湄次区域的卫生安全。

近年来随着澜湄各国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媒体传播交流日益升温,往来代表团络绎不绝。一方面,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举办了两届澜湄合作媒体峰会。在峰会上,来自6国的政府、企业及新闻报刊围绕如何加强媒体合作共谋发展进行探讨,努力将媒体打造成为6国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澜湄6国各类媒体代表团互访频繁。2016年8月22日,老挝新闻媒体代表团到访中国长春;2018年6月15日,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举办中越媒体交流会;2018年10月,柬埔寨主流媒体赴华交流;2018年11月20日,中国云南媒体代表团访问泰国,并参观泰国国家电视台;2019年1月19日,缅文《吉祥》杂志举办“新春中缅媒体茶话会”。未来,澜湄国家将加大力度促进媒体交流与合作,使媒体真正成为促进澜湄国家友好关系的桥梁。

第一,缺乏顶层设计。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在人文交流与合作方面牢牢把握当今世界人文发展的大趋势和澜湄国家人文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将6国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与现有的资源与能力、将长远目标和诉求与当前的行动与安排统筹起来考虑,提出符合澜湄6国国情的合作方向、目标与重点④ 徐秀军:《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作用、挑战及对策》,《当代世界》2018年第 8期,第26~29页。 。目前,澜湄国家之间开展了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但由于中国与其他5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存在差异,导致缺乏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这些活动在推进人文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功能、地位与作用等基本问题缺乏清晰的定位,流于表面,没有从深层次挖掘6国人文交流能特别吸引6国人民的源动力,这种概念性的交流方式不利于合作机制的长远发展与完善。

(二)澜湄国家人文交流的新特点

第一,人文交流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澜湄国家间开展人文交流合作的指导和支持性政府官方政策文件主要包括:1999年2月9日中柬两国政府签订的文化合作协定;2012年7月11日中老两国签订在老挝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11月5日中越两国政府签订的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2016年1月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2016年7月《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2016年12月由中国文化部发布的《“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这些政策文件对中国同澜湄5国之间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增强人文交流综合传播能力和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等,从内容、机制、平台、领域和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谋划。另一方面,澜湄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机制不断增多和完善。目前,澜湄国家举办的各类人文交流活动正逐渐朝着正规化、定期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也逐渐形成六方共同磋商的方式,秉持高度重视和共同负责的态度。

第一,澜湄国家间关系的整体提升为人文交流注入了现实动力。2015年11月12日,澜湄国家联合发布首次外交部部长联合新闻公报,这标志着6国集体合作平台的建立①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外长会联合新闻公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网站,http://www.lmcchina.org/zywj/t1511257.htm,2015年11月12日。 。2016年3月23日,首次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发表《三亚宣言》,将人文交流确定为澜湄务实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提出通过澜湄合作机制,加强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讨论在未来建立多元化人文交流平台的可能性,并通过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NGO)以及民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①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3/23/c_1118422397.htm,2016年3月23日。 。在分别于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举办的澜湄合作第2次和第3次外交部长会议上,6国对澜湄合作都提出了高目标,即在未来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培育“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合作文化,努力将澜湄合作建设成为发展中国家合作示范机制②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外长会联合新闻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6年12月24日。 。2018年1月11日,《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在《三亚宣言》的基础之上生根、发芽,对澜湄6国在社会人文合作等三大领域的全面合作进行顶层设计。在社会人文合作中,将文化发展、旅游业、教育合作、卫生医疗、媒体传播、民间与地方合作等六大板块确定为未来6国人文交流的重点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及湄公河次区域其他合作机制,将澜湄合作打造成为具有内生动力、助力地区乃至整个东盟地区发展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③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中国“一带一路”网,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roll/43469.htm,2018年1月11日。 。因此,深化澜湄国家人文交流是整体提升澜湄国家间关系、推动中国与其他5国交往与合作的现实要求。

第三,澜湄国家对青年交流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当前,青年交流日益成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澜湄国家的相互认知和推动各国之间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澜湄国家在推动青年交流、加强青年领导力建设、提升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挖掘青年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时代共性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努力③ 卢光盛、段涛、金珍:《澜湄合作的方向、路径与云南的参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一是双边青年交流方面。以中缅青年交流为例,2015年是中缅建交65周年,来自两国的100多名青年齐聚中国云南庆祝胞波情谊;2017年5月,缅甸青少年代表团先后访问了中国西安和北京;2018年5月14日,来自缅甸6省11所“中缅友谊学校”的青年教师团访问中国;2018年10月18—22日,为期5天的中缅青年友好会见活动在中国云南德宏芒市举行,本次活动以“青春激荡新时代 携手共续胞波情”为主题,邀请中缅青年共计500余人参与,旨在进一步促进中缅两国传统胞波情谊,为中缅两国青年友好交流又提供了一个新平台;2018年12月26日,缅甸福庆孔子课堂为来自缅甸3所大学的50名学子颁发了胞波助学金。二是澜湄国家多边合作方面。2019年1月,由6国携手举办的澜湄国家青年文化交流互动活动在缅甸曼德勒举行。这些活动不断促进澜湄国家青年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了6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三、当前澜湄国家人文交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澜湄国家人文交流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三,澜湄国家间社会文明和价值观具有互通性。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④ 陈曦:《习近平合作共赢国际战略思想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无论是在文明沟通上还是在情感认同上,澜湄国家之间开展人文交流合作都具有天然优势。澜湄各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体系,但各国文明中都包含了旨在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的共同理念和追求,中道和平、忠恕宽容、自我约束等价值观均是各国文明中的重要理念。贯穿澜湄国家人文交流合作整个过程的始终是文明对话、交流与互鉴的人文精神。最为重要的是,澜湄国家主张文化多样性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均不赞同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

第二,话语干扰。虽然中国与澜湄其他5国之间人文交流成效显著,但话语干扰是澜湄国家人文交流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一方面,全球话语体系仍然被西方媒体主导,这使得澜湄国家之间主要通过西方媒体的报道来互相了解对方。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国家炮制的“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新殖民主义论”等负面舆论始终干扰着中国与澜湄其他5国间的相互认知和交流。其二,由于历史政治和宗教民族等原因,缅甸长期存在民族冲突问题,西方媒体对缅甸民族宗教问题的不实报道导致他国对中国的缅甸外交政策存在误解且不断加深,一旦缅甸国内爆发民族武装冲突,西方媒体便竭力“热炒”缅甸即将陷入“全国动荡”,使得中国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及时地对冲西方报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虽残剩物多为屑末,但“人渣”却不尽是做辅料只演配角丑角的小角色,登大位高位者也是有的,如商纣王帝辛、隋炀帝杨广以及秦桧等,但毕竟精华已失,终难成大业,故不堪大用正用是其基本属性。人这个物种有个善变的特性,没了人性、良知、骨头就成了“人渣”,再找回人性、良知、骨头还能还原成人。

第三,软硬件建设滞后。澜湄次区域国家人文交流面临“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滞后的现实。在“硬件”建设方面,在澜湄其他5国设立的中国文化传播机构数量寥寥。截至2018年年底,在中国在海外建立的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中,东南亚11国仅有37所孔子学院和34个孔子课堂,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6.75%和2.84%;澜湄其他5国有21所孔子学院和27个孔子课堂,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3.83%和2.26%(见表2)。在澜湄其他5国中,泰国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的开设数量是在澜湄区域而且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多的。目前,中国在越南仅有一所河内大学孔子学院,在缅甸也仅有3个孔子课堂,分别是福星语言电脑学苑孔子课堂、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孔子课堂和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孔子课堂。在“软件”方面,澜湄国家之间的人才培育机制仍不完善,尤其是人文交流领域的高端人才紧缺;其次,语言和沟通障碍也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澜湄国家之间进一步的人文交流。

表2 东南亚各国及全球孔子学院开设情况一览表(单位:所、个)

(二)进一步深化澜湄国家人文交流的对策建议

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以来,澜湄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均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合作,澜湄国家人民之间了解彼此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就深化人文交流合作而言,未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优先推动人文交流重点领域发展。澜湄合作机制将社会人文发展定位为三大支柱之一,其目标即打造一个真正能为6国民众服务的新型合作机制。澜湄社会人文合作在未来应该突出对社会弱势群体和基层的投入与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妇女儿童和青年职业教育等方面。制定符合促进儿童健康、妇女平等和青年教育领域发展的政策。首先,儿童健康方面,根据儿童的自身情况,锻炼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其全方位综合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建立和完善儿童成长和发展机构,为各国儿童的成长提供帮扶。其次,妇女平等方面,为澜湄国家的妇女提供更多平等的就业和培训机会,保障妇女最基本的就业权利。再次,青年教育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等扶持力度构建青年交流网络,可考虑成立澜湄青年志愿者组织,加强澜湄国家青年交流。从而提升澜湄次区域妇女、儿童和青年的发展,为各国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更好地为澜湄国家关系的发展助力。

第二,加强澜湄人文交流的品牌塑造能力。澜湄合作机制自成立以来,人文交流水平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展,日益朝着机制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澜湄人文交流并未产生品牌化效应。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人文交流品牌”①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17-12/21/content_5249241.htm,2017年12月21日。 。在品牌塑造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携手开发具有澜湄合作精神的特殊旅游路线和产品;第二,挖掘澜湄国家社会民俗的文化内核,打造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宣传产品;第三,加强城市之间的友好交流,构建文明城市定期交流机制;第四,依托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的优势资源,打造澜湄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样板。

第三,设立澜湄人文交流基金会。基金会是对外开展人文交流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一方面,基金会可以统筹协调各类人文交流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基金会作为一种民间组织,可以有效避免开展人文交流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疑虑和不信任情绪。中国可考虑建立澜湄人文交流基金会,充分调动已有的各行各界的社会资源,如政府层面的离退休外交官、企业层面的企业家和青年精英、学界层面的高校教师和交流学者、社会层面的媒体人士和华侨华人来促进澜湄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教师给学生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学生对教师充满敬意,对教师满怀期望和强烈的好奇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给学生上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学生展现出最好的精神状态和足球教学技能,取得学生对教师良好印象,为以后的教师威信的树立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足球课没有充分的准备,教师就容易出现各种错误或者紧张等情绪,给足球课堂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第四,用好在华澜湄其他5国留学生资源。在华澜湄其他5国留学生是澜湄其他5国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也是中国与澜湄其他5国开展人文交流可利用的重要资源。例如,可在中国开设澜湄其他5国语言专业,同时支持拥有留学生资源的高校开设澜湄国家社会经济、民俗风情等相关课程,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搭建澜湄国家学生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方还可设立并资助有关澜湄5国国情的社会调研项目,通过来华交流的澜湄国家留学生在其假期回国期间开展社会调研,并给予其在资金和调研方法方面的支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一手材料,回校以报告会议或课程设计展示的方式形成学生窗口来增进澜湄国家青年的相互了解,消除相互间的误解。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in Lancang-Mekong Countries:Current Situation,Foundation and Challenges

Ren Mingzhe

Abstract: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change,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state relations in the Lancang-Mekong Sub-region.It is also the public opinion basis for cooperation in various fields among the six countries in the basin.In recent years,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Lancang-Mekong Sub-region have yielded fruitful results,notably in six aspects:cultural development,tourism,educational cooperation,health care,news media,non-governmental and local cooperation.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relations among the LMC countries,the rise of the status of China and LMC countries in their respective foreign exchanges,and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values among countries in the Lancang-Mekong Subregion have laid a realistic foundation for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At present,the policy support for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in LMC countries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the field of cooperation has been broadened,the level of interaction has become more abundant,and the emphasis on youth exchange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At the same time,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re still facing challenges such as unrests in some regions,differences in national conditions,discourse interference and lagging behi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In the future,countries in the Lancang-Mekong Subregion need to further deepe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erms of giving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key areas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shaping brands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setting up foundations for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nd making good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foreign students in the five countries of LMC.

Key Words: LMC;People-to-people Exchanges;Foundations;Challenges

[中图分类号] D8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9)03-021-07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滇藏沿边村寨建设与守土固边研究”(项目编号:18BMZ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受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周边国家安全形势研究创新团队”资助。

(责任编辑:张 磊)

标签:;  ;  ;  ;  ;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人文交流:现状、基础与挑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