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市场分析_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市场分析_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市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分析论文,会计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会计信息市场

会计信息市场就是用来交换各种会计信息的场所及其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在该市场上,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自然也有供给方和需求方,因而会计信息理应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交易,最终达到一个均衡状态。会计信息市场真的能达到这种均衡状态吗?让我们首先来分析会计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1.会计信息的供给

会计信息的供给的主体 在会计信息市场上,企业是狭义会计信息的唯一的供给者。单从会计信息的生成来看,仿佛其提供者是会计人员无疑。但切莫忘记会计信息的作用之一就是用于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绩效,而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只不过扮演了独立于委托方(所有者)和受托方(经营者)的独立角色。同时由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的不可观测性,所以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有关数据就成为委托方评价受托方的主要尺度。这些特点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者比会计人员更关心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和结果。他们有可能干预和左右会计人员的工作,因而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才是会计信息的真正供给者。

从企业自身来讲,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者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的制定都需要以会计信息为依据。所以说,企业的经营者既是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同时又是会计信息的第一需求者。企业由于在会计信息披露以前拥有对会计信息的所有权,在不违反有关制度的前提下(即披露了有关制度所要求的最低量信息后),企业经营者还掌握着大量的内部信息。因而与会计信息的外部需求者相比,二着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和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如何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关注的问题。

2.会计信息的需求

这里指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他主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投资者 投资者包括现实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他们由于向或即将向企业投入资本、承担经营风险,并享有收益权和剩余资源的所有权,因而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及高度发达的经济环境下,投资者主要通过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了解企业经营业绩、利润形成和分配情况,从而作出购买、持有、或抛售企业股票的决策。

(2)债权人 债权人关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即企业是否能够按期足额的偿还本息。短期债权人同样关心与长期偿债能力有关的企业的获利能力、资本运营状况等会计信息。

(3)国家 在我国,国家一方面是宏观经济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另一方面还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国家的这种双重身份使得国家从两个角度对会计信息有需求,一方面国家要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掌握社会资源的流动情况并评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据以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同时国家还以投资人的身份要求了解企业的有关会计信息。

(4)企业管理当局 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有所控制和监管,指定重大的投资、筹资和经营决策,进行财务预算,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显然他们要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有所需求。

(5)其他信息使用者 除上述之外,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还包括财务分析咨询机构、市场研究机构、顾客、供应商和其他社会机构等。他们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关注着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需求。

3.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1)信息需求对信息供给的作用

会计信息的需求方相对于供给方来说其组成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其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当然,会计信息的供给者不可能充分满足每一个需求者的全面的需求,只能满足大多数信息需求者的主要的信息需求。信息需求对信息供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信息的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理解的越充分,真正运用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的主体越多,市场效率越高,市场越公平。信息需求者的素质和成熟程度决定了他们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能力,从而影响到企业供给信息的目的的实现。公司的投资者众多,其素质参差不齐,对相同会计信息的理解也相差甚远。如果会计信息只能被少数投资人所理解和有效使用,势必会降低市场效力。但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不可能同时照顾到所有信息使用者情况,只能照顾到大多数需求者的成熟程度,努力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能被大多数的投资者充分正确理解。

②信息需求方的力量对比可以决定所供给的会计信息的计价原则及质量特征。

信息需求各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不同的要求。相比较而言,以历史成本法为计价原则的会计信息更满足可靠性(reliability)的要求,可靠性是指会计所做的计量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经济对象和事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可靠性包括三个要素,即真实性、可验证性和客观性,国家及其管理部门更关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税务、工商等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的依据。所以他们要求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是可验证的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以历史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更好的满足这种要求。

而如果提供以现时价值法为计价原则的会计信息更满足相关性(relevance)的要求,相关性是指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与作经济决策是相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依据该会计信息可以在投资和信贷决策中减少不确定性,从而避免决策的失误。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有预测价值,其中包括:a.根据以前年度盈利状况预测未来年度盈利;b.根据业务部盈利状况预测整个企业盈利;c.根据财务比率预测未来的财务危机。其次,它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反馈价值,根据会计信息的反馈可以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再次,它还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在作决策时尚未得到的会计信息是缺乏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因为它已经失去了影响决策的能力。在会计信息的需求群体中,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关心相关性。所以他们希望更多的会计信息能够以现时成本法来予以计量和披露。

在具有高度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国家里,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投资者和债权人在信息需求的力量对比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而企业会计准则中有越来越多会计帐户允许有选择的在期末使用现时成本法计量。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但相关性要靠可靠性为落实,相关的信息若不可靠等于不相关,而且不论怎样相关,会计信息总是只能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一般决策要求,而不可能满足每个使用者具体的决策需要,强调相关性不可能牺牲可靠性,不可靠的信息只会误导使用者,很难说它有决策有用性。在我国,目前会计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即使在未来,公允价值的应用可能越来越广,但公允价值不可能完全取代历史成本,而且公允价值的应用也要力求可靠、充分而公允的反映企业的真相。这就是说,未来的会计和财务报告不论怎样改革,都不应偏离这个基本方向:可靠性和相关性缺一不可,可靠性是基础,是核心,两种计量方法长期并存是必然的结果。

(2)信息供给对信息需求的作用

从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来讲,市场运行有效必然是各经济主体的决策有效,而决策有效是以各经济主体所获得的信息是否充分有效为前提的。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会计信息并不等于决策信息,而它仅是各经济主体用于经济决策的信息源之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最主要的一个信息源。总之,会计信息供给的内容多少及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该信息需求者所作出的决策的有效程度,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

在有效市场假设的条件下,如果企业披露的信息是高质量的,即满足可理解性(如果不能予以理解的信息使用者将无法使用)和决策有用性(如果对决策无用将会失去信息的价值)的要求,那么就可以有效抑制信息使用者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使会计在信息供给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如果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不是真实可靠的,不仅不能反映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反而可能使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所以这就必然导致市场的无序运行,最终危害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信息使用者不能从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得到满足,他们就会竭尽所能从其他渠道搜集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决策者可能会花大量的钱用于购买企业的内部信息。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如果每个人都去购买相同的私人信息将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4.企业供给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的权衡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同其它商品一样其生产和供给要受到成本与效益权衡的制约。根据经济学原理,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只有在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才愿意增加会计信息的生产,企业最多只愿意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会计信息量。但应该如何来衡量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收益呢?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非常困难的。

(1)会计信息的成本。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显性成本。显性成本即企业在会计信息生产中实际发生的以货币支付和计量的成本。如信息在加工、处理、报告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及审计费用等。显性成本一般是随着会计信息生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②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是指由于信息的披露而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成本不需要企业实际支付货币,也很难准确计量。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企业因信息披露而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不利。如披露有关研究开发信息,资本运营信息等会使竞争对手得到有关企业的经营动向,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披露的信息显示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够理想,会影响到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对企业的预期,丧失对企业的投资信心,从而对企业的资本筹集产生不利影响。正是由于这些不能准确计量的隐性成本的存在。企业通常不愿意披露更多的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的收益

比较而言,通常企业愿意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会计信息,在有效资本市场的理想条件下,好的会计信息会使投资者对企业抱有好的预期,进一步带来企业的股票价格的提高。而对企业不利的会计信息,企业通常不愿主动披露。而且前文曾经提到,一旦会计信息被披露后,就成为一种“公共物品”,所有信息需求者都可以免费使用,即“搭便车”,这样看来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几乎无收益可言,所以就更没有强烈的动机去提供会计信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其一,会计信息的成本作为企业的一项费用,减少了利润,不可避免的会降低纳税,减少利润分配,因而企业将部分成本间接转稼给了信息使用者;其二,为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国家还需要制定有关制度来强制企业必须披露有关会计信息。

然而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收益和隐性成本都是很难准确计量的,所以就目前来看,“强制与自愿”相结合是解决企业信息披露过程中所出现的有关问题的最好办法。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理想的角度来看,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越多越好,从投资人立场出发,完全的信息披露会使决策最具有效率。但笔者认为在实际中,企业的会计信息并非披露得越多越好。因为其一,会计信息披露得越多,企业的成本越高,但效益的增加并不与之成正比例增加,这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其二,由于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包括与企业的利益根本对立者,完全的会计信息会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旦被公开披露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当然也会影响到市场效率。所以会计信息的披露面临着投资者的决策效率与企业的竞争效率的博弈。

二、我国会计信息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摸索阶段,还属于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发达的市场经济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与西方会计信息市场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市场同样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完全照搬西方的会计理论是行不通的。

1.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的缺陷

首先,我国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普遍素质不高,这就影响到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前提是假设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被大多数信息需求者充分理解,但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要求很难实现。所以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经常会被歪曲或错误的理解,从而影响到市场效率。

其次,我国的股票市场同样不够完善,大多数中小股民的投资是一种投机行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大多数股民作出投资决策不是根据企业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而是根据大量的非会计信息和内部信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小道消息)作出投资决策。大量股民不看会计报告或是根本读不懂会计报告。需求者更关心股票市场上的非会计信息,而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没有需求的动力,这就无法激励企业披露会计信息,也限制了企业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

再次,由于企业的私利作用,企业有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力,加之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建全,使得在我国会计信息市场上还存在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会计信息市场的正常发展。

此外,会计信息分析咨询机构不发达,不能够在信息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大量有效地会计信息没能得到有效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被浪费了。

2.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的建议

(1)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管束,减少法律法规中的模糊条款,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证券市场的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但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够严格、详尽、明确,模糊条款较多,特别是有关证券法规还很不完善,这就给制度的执行带来很大困难,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选择余地过大,这就不能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只有做到有章可循而且方法一致,才能保证信息的可比性,从而保证信息市场的有效性。

(2)加强会计信息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建设。所谓会计信息市场中介机构,应是沟通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枢纽,在会计信息市场上起到联系沟通供需双方的作用,以使得会计信息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由于我国的会计信息的需求方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而且总体水平不高,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还很不充分,这就更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中介咨询机构来帮助需求者分析使用会计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在充分领会会计信息的意义的基础上作出有效决策。

标签:;  ;  ;  ;  ;  ;  ;  

会计信息市场分析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