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工程环境保护技术在某公路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李曼,时晓龙

岩溶地区工程环境保护技术在某公路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李曼,时晓龙

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2

摘要:针对某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在明确岩溶地区环境保护对本公路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公路优化选线入手,对水环境、土地土壤及绿色植被保护技术应用及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新颖和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此为实现预期的公路建设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地区;环境保护技术;公路建设;技术应用

岩溶地区面积占我国总国土面积30%左右,尤其在西南地区存在一片面积极大的裸露岩溶区。在岩溶区中,不仅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而且存在隐伏岩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普遍缺乏适宜的筑路材料,对公路工程建设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形势下,岩溶地区将大规模开展公路建设,这对工程建设而言无疑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工程建设参与者必须充分考虑岩溶对公路工程建设及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确保岩溶区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1公路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是当地某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道路,该工程的建设对加速公路网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有重要现实意义。公路设计时速为80km/h,路基采用整体式路基,全宽21.5m,双向四车道。工程所在位置为斜坡地带,地质条件以岩溶地质为主,可见石灰岩与白云质灰岩等岩性。由于公路与风景名胜区邻近,所以对环境景观有着很高的要求,怎样强化公路岩溶保护,将公路打造成集旅游、生态与景观为一身的示范工程,是公路设计与施工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2环境保护技术应用

2.1公路选线

工程初步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会同地质勘察人员对公路沿线内的岩溶状况进行调查,掌握地区内岩溶发育规律与对公路建设造成的影响,明确岩溶洞隙主要发育条件,同时对溶洞发育危害进行预测,初步评估工程建设可行性与场地整体稳定性,整合调研成果制成地形图,将其作为选线的主要参考依据[1]。针对与路线距离较近的部分工点,应按岩溶区钻探原则布置钻孔,并确定钻孔合理深度。在进行施工图设计以前,需在地形图上准确标注初步勘察成果,对路线的平面线形进行不断优化,尽量绕避不良地质条件,同时与地形地势相适应。在公路的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公路横断面设计成果对路基标高实施调整,根据坡面整体稳定性,确定适宜坡率,避免边坡对山体造成较大切割,以此实现环保目标。在本工程中,通过对选线的优化设计,总结出很多关于公路选线方面的经验,如选线的所有工作都是建立在岩溶调绘基础上,同时应选择平曲线等适宜的方式适应既有地形地势,并对岩溶等不良地质条件进行科学绕避。

2.2水环境保护

本公路与风景名胜区邻近,且经过岩溶发育带,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排水是否会影响到景区,是当地交管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对此,应切实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在勘察设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连同有关技术人员对路基排水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有分歧和不同意见的工点,各个专业组负责人进入现场进行实地核查,以解决分歧,然后核查后的排水系统注明在总设计图上,以供内业设计及施工参考。根据工程建设对于水环境造成的破坏形式,结合水质分析结果及岩溶水污染等情况,本工程拟定设置七个油水分离装置及两个径流水处理装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土地与土壤保护

本公路工程位于山区丘陵过渡带,在地形地貌方面,除分布有山丘外,大多为平地,而且平地基本都是农耕用地,怎样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土地与土壤造成较大破坏也是工程设计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前期勘察设计过程中,由选线、地质勘察及调查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土地与土壤的保护任务。在公路选线技术人员了解沿线内土地土壤基本情况后,明确工程总占地面积。地质勘察人员经现场勘察明确沿线内耕植土与覆盖层实际厚度,并预计工程建设可能对地表覆土造成的破坏,同时采用定量的方法对由地表覆土破坏造成的各类损失进行估算。对沿线内穿过旱地与水田的特殊段,应根据其地基承载能力,选择适宜的工程措施尽量减少占地,如坡脚矮墙与路肩墙等[2]。调查人员负责对地表土质情况及土地性质进行全面调查,为表土资源回收及二次利用做好前期准备,设计方案中应提及表土资源二次利用具体方法。除此之外,本工程还大范围应用了先进的土地土壤保护技术,如开工前采用土体剥落集中堆放、工后将收集到的土体直接用于坡面绿化、在取土场和弃土场分别使用相应的绿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区域性水土流失,保证了当地土地土壤[3]。

2.4植被保护

根据地质勘察可知,沿线内主要岩性为石灰岩。对石灰岩地区而言,其植被一般不发育,可作为通向风景区的主干道,在植被保护方面,本工程主要选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在对公路路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由选线设计人员根据地形等基本条件选择适宜的线形,以此避免了对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例如公路起点处的风景山区,因受到新扩建公路工程的限制与影响,公路路线无法左移动。对此,设计拟定将匝道设置在风景区以前,同时拼宽跨河桥。这样的做法虽然会增加一定投资和施工难度,但能很好的保护沿线内植被。其二,针对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已经被破坏的地形地貌,采用合理性的防护手段尽可能的进行恢复,保护岩溶区原始植被。在过去的公路工程设计过程中,针对自稳性良好的石坡,通常采用喷混植生与KST等方法进行绿化防护。而从实际的通车效果角度看,当通车时间达到3年以上时,很多绿化层都已出现脱落的情况,影响坡面绿化效果。对此,本工程充分结合这一方面的经验,参考其它相类似的公路工程,针对石质边坡防护,主要采用油麻藤等当地的常青植物,以此在满足防护和绿化要求的同时,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4]。

3结束语

本公路工程根据岩溶地区实际情况,结合邻近风景区提出的工程建设要求,从公路选线设计入手,采取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技术对水环境、土地土壤及绿色植被进行了有效保护,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提出岩溶区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新做法,如采用油麻藤等当地常青植物进行石坡绿化防护等,得到了当地主管部门的认可,并列入了公路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导则,为公路建设与路网完善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谢明宇.岩溶地区工程环境保护技术在某公路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3(10):64-65,76.

[2]弓成,李春义,赵廷宁,曹世雄.近自然绿道建设在我国公路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湖北神宜公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06):773-778.

[3]包卫星.高寒生态脆弱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J].公路,2014(06):220-224.

[4]罗珂,高照良,王凯.毛坝至陕川界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6):128-135.

论文作者:李曼,时晓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  ;  ;  ;  ;  ;  ;  ;  

岩溶地区工程环境保护技术在某公路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李曼,时晓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