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论文_刘雪连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论文_刘雪连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二小学,417100)

摘要:语文教学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性阶段,能够有效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就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经典诵读,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小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教学,不仅能够传承民族文化,而且能够将民族精神有效的体现。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引入经典诵读,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加文化底蕴,提高道德修养。教师要重视经典诵读教学,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有效的采取教学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一、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既能将学生的文学功底与记忆力提高,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有效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在进行经典诗歌诵读时,学生能够对于中国古典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逐渐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为学生开展经典诵读,还能够使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和名家的思想,虽然小学生的年龄不大,对于一些内容无法深入的理解,但是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中引入经典诵读,会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华文化,接受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一)建设校园人文环境

在小学校园中,主要的建设工作分为两方面,精神和物质。将经典诵读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加强学校精神层面的建设工作。教师要使学生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使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乐于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经典诗歌朗读竞赛、经典诗歌演唱会、诗词创作赛等等。将学生的兴趣充分的激发,有效推动经典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1]。

(二)整合诵读资源

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作品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是极为庞大的,因此,想要有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不可能将所有经典的作品都归为学生诵读的范围,一定要对文学作品进行筛选,为学生选择适合的作品。教师在具体的资源整合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作品的特点将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既能够将学生诵读的兴趣激发,还会使学生在丰富的资源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三)遵循经典诵读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经典诵读的基本教学原则是主体性、全面性、多样性、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循经典诵读的教学原则,以此来保证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体性指的是在实际的经典诵读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全面性原则指的是教师正在开展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多个层面考虑学生的真实需要,为学生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多样性指的是教师在整合诵读资源时,要最大程度上将文学作品的种类丰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针对性指的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为学生选择不同的诵读材料,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与提高。遵循经典诵读原则才会有效的开展教学[2]。

(四)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材有效的利用,通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渗透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情感。语文教材与经典诵读并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交叉,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的学习内容都是经典文学作品。因此,家伙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鼓励学生大胆的诵读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赞扬学生的独特想法,逐渐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更愿意加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有效的利用语文教学开展经典诵读,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3]。

(五)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将经典诵读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经验以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经典诵读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促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自觉的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课外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不断的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还可以借助主题活动开展经典诵读,例如,古诗朗诵擂台赛,经典咏流传等等,同样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在学习《秋思》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诗词教学的不同于课文阅读教学。一般的课文阅读教学可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深入品味体会,但诗词的篇幅较少,不能将诗拆解,这样就会使诗失去完整性。所以将经典的诗词诵读将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的情感。在学习《秋思》这首诗时,开始整首诗的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师生配合读,读出这首诗特有的忧伤。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在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个人独特的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教师引读、看意境读、想像读,最后熟读成背。这样一层一层的深入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乡情,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诗的味道。采取诵读的形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还会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将经典诵读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推动传统文化,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将语文教材充分的利用,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主动的进行经典诵读,保证语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素养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慧娟.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115.

[2]邵英.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107-108.

[3]刘红霞.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3):173-174.

论文作者:刘雪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论文_刘雪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