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十年以来,由于我国现代农业、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水环境急剧恶化,污染已迅速由“小污”变为“大污”,由“小害”变为“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危及我国农村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水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对策
济、生态等各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有对各种关系进行调整的合理规划,保证管理以及各项水事活动的有序进行。
4.2科技支撑
4.2.1农业面源型污染模式的具体控制对策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发展节水型农业、改进施肥技术、合理使用农药等措施,防止农业面源型污染的发生。可以考虑对农用化肥、杀虫剂征税,从而引导农民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多用农家肥。可通过生产含有农药的复合型化肥的方法,减少农药流失进入附近土壤,从而切实保障农村区域水环境的安全。
4.2.2乡镇企业型污染模式的具体控制对策
整合工业辖区,建立乡镇工业园,构建园区内的包含污水集中处理的生态工业链。对乡镇工业园区内包括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整体建造进行科学规划。在工业园区建设前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核实要素的承载力,科学地论证选址的合理性和开放总体规划的可行性,提出配套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物保护措施,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可再利用资源-产品”模式,达到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小的目标。
4.2.4生活污染型污染模式的具体控制对策
目前农村生活污染处理系统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庞大的污水收集和排水系统将各种污水输送到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的方式。有条件的乡镇应该配备专职人员收集农村垃圾,送往专业垃圾处理厂。在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应该兴建配套的污水收集系统和相应的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25]、SBR人工技术处理污水。
5 结语
治理农村区域水环境污染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对农村区域水环境污染模式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如对农村区域水污染和城市排污体系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对农村区域水环境污染模式的污染特性和定量准确划分问题的研究;另外,农村区域水环境污染模式的复合迁移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
参考文献
[1]李明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评价内容框架研究[J].环境保护,2003,7:31-34.
[2]包存宽,陆雍森,尚金城,等.规划影响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程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农村论文; 水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模式论文; 对策论文; 污水论文; 区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