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设置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设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标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会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把学生带到什么地方?第二,如何把学生带到预期的目的地?第三,怎样知道我把学生带到了预期的目的地?显然,第一个问题涉及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设定,第二个问题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第三个问题涉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为了更好地引导小学数学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设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分类

基于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四个方面的分析,参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分类,初步建立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类体系.

1.知识技能目标

(1)陈述性知识学习.陈述性知识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分为符号表征学习、事实性知识学习、知识体系学习.符号表征学习主要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他们代表什么;事实性知识学习主要是指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数学事实和数学史实等;知识体系学习是指对有组织的知识系统的学习,如关于“克、千克、吨”的认识等.数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定理、规则等都是以言语命题的形式呈现的,这些命题知识学习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习得言语陈述的命题的意义,即习得学生理解了的陈述性知识;第二阶段是概念和原理在变化的情境中应用,即变式练习概念和原理运用的条件.这时数学概念和原理等命题知识才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或智慧技能.所以从概念、原理等命题知识学习的两重性来看,数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学习是大量的,而且是基本的.

(2)基本智慧技能学习.基本智慧技能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心,它主要包括概念和规则的运用.概念学习是指学习和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在小学数学中,概念学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约要学习550个左右的数学概念.规则学习是指对数学定理、法则、规律等的学习.学生习得规则并利用它们去完成数学任务,就说明他们获得了相应的数学智慧技能.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规则支配的熟练而精确的肌肉协调活动,它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虽然它在数学学习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且通常隐含在数学学习活动之中,但是不应该忽视它在小学数学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目标而存在.

2.数学思考目标

(1)数学思维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增加的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更与数学思维密切相关.可以说,“四基”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地发展.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的方法主要有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猜想与反驳、演绎与化归,思维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判断、推理.思维方式通过各种思维方法来实现.形成概念的过程正是对具体对象进行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判断是对事物、现象的是与否、对与错的界定,正确判断需要准确的概念来支撑.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得出新判断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2)学习策略学习.掌握充足而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条件.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重点学习的学习策略主要有两类:一是认知策略,即提高认知加工效率的方法;二是元认知策略,即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监控、调节、反思、评价的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

(1)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问题解决是指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策略和思想方法去完成一个事先不知道结论的数学任务的过程.它实际上是上述几类学习形式的综合应用,问题解决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主要是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发展起来的.

(2)高级智慧技能学习.问题解决的结果又产生新的规则,这种规则被称为高级规则.但是高级规则不一定要通过问题解决习得,也可以通过接受学习习得.综合运用陈述性知识、基本智慧技能、数学思维方式和认知策略解决问题的技能被称为高级智慧技能.

4.情感态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确立的情感与态度领域的具体目标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

(1)价值观.数学价值观是指对数学本身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数学学习价值观是指对数学学习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

(2)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那些与学习活动有关的事物的感受和行为反应倾向.

(3)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个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与愉快的体验相联系.

(4)学习自信心.自信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正,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也表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

(5)意志力.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具有很强的启动作用,意志控制对自主学习具有更强的维持功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教学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如果教学目标的设置不适当,即使再好的教学也难以很好地实现其真实的目标.那么,如何做到设置的教学目标全面、准确、适切呢?要做到这点,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注意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研读教材内容,初步设置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通常起始于对教材的分析,即“备教材”.这里的教材,既包括教科书,也包括教学参考书和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在教科书中,例题以及练习的编排通常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又往往与教学目标存在对应关系.因此教师通过分析教科书及其教学参考资料,通常可以初步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要求教师根据“双基”和数学思维,从记忆、理解、探索和发展层面制定具体的目标要求,收效甚好.例如,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记忆层面上的目标可定为:要让学生记住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特别是形如a×a、1×a、a×c的写法;理解层面上的目标可定为:通过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过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口头求简单代数式的值;探索发展层面的目标可定为:通过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便利,初步感受具体数量符号化的过程,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证明,这些目标定得清晰、具体、恰当、全面,且便于操作.

2.分析学生特征,明确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分析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还只能说是初步的.这是因为,教学目标反映的毕竟是预期的学生在教学结束后获得的学习结果,反映的是学生经过学习后取得的发展.由于不同的地区、学校、班级乃至同一班级,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基于教材分析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为了使初步设置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必须分析,学生在开始教学前必须具备哪些先决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并根据学生的起点水平对教学目标做出动态调整.此外,教师还必须从整体上分析全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估计按照他们的学习速度是否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教学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与复习”这一课时,知识技能目标设定为:(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解决问题目标设定为: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数学思考目标设定为: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情感态度目标设定为: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由此可知,单元、期中和期末复习课目标的设定特别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可以从整理知识、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等几个方面,按照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四个维度确定复习的目标,这样设定的教学目标符合课标精神、教学要求和复习课的功能.

3.学习课程标准,优化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作了描述,并就课程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师基于内容分析和学生的特征分析确定了教学目标后,还应考虑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新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在设计数学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应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具体描述可参照右表.

4.反思目标维度,完善教学目标

为了避免教学目标的遗漏,教师在初步设计好教学目标后,最好对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总体目标维度,对既定的教学目标作一过滤,看看是否与这些目标维度相对应,是否需要添加遗漏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教学目标的“全”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无论如何仔细、周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会或多或少发生一些未曾预料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既定的教学目标作出动态调整.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并不是一次性的,它往往要经过一些反复.例如,教学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多层次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我运用了什么策略?”“为什么要用这个策略?”“这一策略的运用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简捷?”“解决这一问题可用的策略是否是唯一的,还有其他策略吗?该如何选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验进行整理、归纳,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称为教学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明确、具体、适切的教学目标将引领教学设计走向有效.

标签:;  ;  ;  ;  ;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设置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