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探究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学生学习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中学政治课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实践表明,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以下是在政治课教学实施探究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和尝试。
一、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具体说,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的解难、释疑、答辩等多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对于改变政治课灌输式传授、空洞的说教,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式课堂教学,它的教学结构和程序般可以归结为如下的五个基本环节:
1.自学探究。这一环节旨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加强指导,从读、思、疑、问四个方面要求学生做到自读、自疑、自问、自解。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自学作业,如编写提纲、提出问题、做出解答,等等。
2.提出疑难。一般性的问题由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自我探索、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在这一环节中由学生表述出来。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这一环节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面对学生的疑问,不必逐一解答,而应综合为一两个有探究价值的,也是学习重点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即时性的分组讨论、全班辩论。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对于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联系密切的问题,还可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课外资料搜集、社会调查、讨论研究。调查研究完成后,还要全班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样,能使学生从书本回到现实,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4.归纳整理。这一环节教师应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自学探究、合作探究情况,进行必要的提示指导,归纳整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
5.联系应用。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巩固、拓展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此,教师要巧设问题及探究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只有这样,探究式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实效,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革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预见,如果能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政治课堂,必然会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政治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程序一般是:(1)确定课题。课题选择上应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针对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生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一不足,选择一些具有真实的生活情境,又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现实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题。(2)确定研究方法和制定研究计划。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实地调查、资料搜集、讨论研究等方式自主研究解决问题。(3)实施研究实践活动。(4)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5)以多媒体课件形式交流展示研究成果。在高一政治课教学中我按以上程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做了一些尝试:如,在学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中,让学生进行“公民的纳税意识调查”,搜集自觉纳税和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典型事例,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并在校内进行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主题的宣传;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组织学生进行“中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并通过调查要求学生针对中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学生消费的合理化建议;在学习“银行和储蓄”一课中,组织学生到银行实地了解“银行办理储蓄的形式”“银行实行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原因”“银行在6年内先后八次降息的原因及影响”等问题;在学习“世界性贸易组织”一课中,让学生分组研究WTO的起源、WTO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加入WTO的原因及现状、中国入世的利与弊、中国应如何对入世后的挑战等问题。
实践证明,政治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可行,而且有效,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以积极自主的方式学习课本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亲自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悟和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更好的实现了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可见,政治课堂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三、开设“时事分析”课
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教学的一大特色。时事政策教育主要是指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及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任何教材都有一定的滞后和不足,时事学习能有效地充实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把时事政策教育作为日常的教学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但长期以来,时事政策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学生学时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时事学习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因此,要时事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时事学习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时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时事活动中去。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安排课前3分钟“新闻发布”。每节政治课前,由一名学生作3分钟新闻报道,内容包括国内外大事、本地区要闻,学生发布新闻后,由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2)师生共同评选重点时事新闻,每月一次,重点新闻材料的评选要结合教学重点。(3)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分组完成对重点时事新闻的研究分析,要求尽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多角度、全面分析。(4)定期开设“时事分析”课,全面系统分析师生共同评选出来的重点时事,由学生主讲,教师点评。例如: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是学生评选出来的近段时间的重要新闻。通过“时事分析”,组织学生讨论研究了以下的问题:(1)美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2)这场战争对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及对我国会带来什么影响?(3)全球反战,但却最终没能阻止美国一显武力的决心,’如何在国际社会内部促成制衡美国的力量的生长,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4)中国怎样更好地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对以上的问题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上网查找资料,讨论研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次“时事分析”,学生对伊拉克战争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时事分析”课的开设,有效地保证了时事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动脑筋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时事和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组织“情境表演”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而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为此,在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建构主义这一思想,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通过组织“情境表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演绎中获得感悟和体验,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在“情境表演”,中,要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分组创作、演绎自己的作品,形式有小品、小话剧、相声等。例如:在学习“市场交易的原则”和“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内容中,我组织学生以“消费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主题,搜集有关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事例,并了解它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小品的创作和表演。为了创作小品,许多学生不得不认真钻研教材,还要查阅报刊杂志、上网查找资料,互相切磋,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许多表现一般的学生平时没有表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在他喜爱的“情境表演”中都能表现出特有的才华。在“情境表演”中,学生反应强烈,情绪高涨。参与表演的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参与的快乐;观看表演的学生则在笑声中受到启发,在情境表演中明理,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情境表演”以其形式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不仅爱看,而且也乐于参与,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成为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